越来越觉得自己有病。最近平复焦虑的方法竟然是临时换题,用更焦虑来缓解焦虑。
当副刊专题记者6年了,星期天周刊和星期三焦点专题都是二至三版的大块头,5000到9000字。副刊记者都有同感,档期像仓鼠的车轮那样没有停止转动过,才交了周刊,焦点就探头说“嘿,到我啰”。于是又要一头栽进约访、资料研究、设计访纲、采访和写稿的轮回里。一不小心“行差踏错”乱了脚步,甩出去的仓鼠还是得扫掉鼻子上的灰,默默回到车轮中继续跑动。
ADVERTISEMENT
5月份内政部充公彩虹手表事件,当然抑制不住“追新闻”的那股冲动,所以临时起意做了一期“彩虹”焦点专题。不过副刊做的向来是“慢新闻”,从新闻事件延伸出不同的面向。于是,那次专题是拿回彩虹的诠释主权,从彩虹的文化史、歌词中的彩虹意象和本地性少数群体的现状来谈彩虹可以是什么。
哇哈哈,仓鼠翻车的时刻来了!交了焦点专题,惊觉周刊杀到来了,竟还没开始约访,手上的其他稿件还在排队。我是比较难分心的人,往往写完了这一题才能投入准备下一题访纲,这不压缩到下一题的时间?结果,原本美好想像的题目受访者不易找,不断挪动面向还是找不到贯穿起来的脉络。通常这时,我会拿着单面废纸不停的写啊写,试图厘清头绪,然后再一笔乱删否决掉那些想法,一直打掉重练。
时间倒数,焦虑感就会越来越重。焦虑表现在,夜里睡不着,好像有把声音警告你工作要做不完了,于是脑子就排起那些题目可以怎么组织,可以找谁访问。越想越混乱,就要拿出编辑博文教我的“晚安催眠法”。晚安大脑、晚安头发、晚安头皮、晚安眉毛、晚安睫毛……一个个部位道晚安,结果还没默念“晚安下巴”,就被脑补的“上巴”迷因惹笑,噗哧一声哈哈大笑,又把自己笑醒了。
后来怎么缓解焦虑呢?又是那股抑制不住的“追新闻”冲动。
6月份台湾暴发#MeToo运动,一个接一个的名人从政治界、文学界,被具名指控性骚扰或性侵,每一篇幸存者的自白读得让人心疼。不过,马来西亚是到了#MeToo运动延烧至台湾娱乐圈后才引起较广大的讨论。办公室大伙也说,宥胜、黄子佼、炎亚纶等一个个人设翻车,朋友圈才开始讨论#MeToo话题。
性别平等是我常常关注的议题,这几年也断断续续做过性侵、性骚扰的专题报导。有了这些经验基础,此次观察和讨论#MeToo,我其实更好奇大伙讨论的方式和力度拿捏。怎么讨论才不叫人反感,不会互贴标签?就在炎亚纶被指控的隔天早上,我搁下好不容易理出原本要做的专题大纲,转身和副主任靖芬说“我们来做#MeToo吧!”
讨论并没有花太多时间,有时我还蛮享受脑力激荡的过程,想法互抛互接,很快就能织出一套架构。有了脉络,还有了“追新闻”的肾上腺素,焦虑反而缓解了(确切来说可能是被覆盖)。虽然筹备时间更短,但脑子是清晰的,受访者也能配合时间,那几个晚上我反而睡得安稳。
#MeToo专题7月9日刊出,7月26日的焦点则是性骚扰司法现况。现在呢……肾上腺素退去,夜里我又要默念“晚安上巴”了。

相关文章: 李依芳/平行世界? 陈愐壮/无关工作! 袁博文/无味觉无嗅觉,吃屎也不自觉 林芷桑/忙到冒烟 黄俊麟/内(流)容(量)才是王道! 林德成/我与马荣成 陈星彤/初来乍到,大家最好奇的是___ 梁慧颖/Oh my 尬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新的一年,你有什么计划?”
每到岁末年初,这句话总是如期而至。无论是在亲友聚会或同事间的闲聊中,几乎每个人都会不约而同地问出这句“标准”提问。看似简单,却对我而言,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困扰。
过去一年,我经历了许多起伏:职场晋升、感情波折,生活中的琐事让我感到疲惫不堪。当大家期待着新年希望时,我却感到无奈。每当被问起这句话,我总是强装镇定,心里却暗自叹息:“我有什么好计划呢?”
随着时间推移,我越来越厌倦应对这句话。它不仅是一个问题,更像是对我生活现状的质疑。身边的人似乎都在努力追求目标,而我却觉得自己原地踏步。工作中,我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在感情中,我也经历了失落。每当回想过去一年,心中充满了不安与挫败。
在一次年会的聚会上,面对同事的提问,我如往常般勉强地回答:“我想努力工作,争取升职机会!”但内心深处却知道这并不是我真正的想法。我更想要简单的快乐,而非职场中的压力。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似乎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而不折手段,但我对此感到无能为力也不感兴趣。
这种感觉在朋友聚会中愈发明显。大家分享着彼此的计划与梦想,畅谈未来的希望。我默默听着,心中却一片空白。每当朋友的目光投向我时,我都感到不安,仿佛自己是一块拼图,无法找到合适的位置。
在这过程中,我开始反思生活。我意识到,每当有人问我:“你有什么计划?”我都能感受到无形的压力,仿佛在提醒我:你应该有目标。然而,真的有必要每年都制定详细的计划吗?这些计划真的能让我快乐吗?
参加一次关于“生活的意义”的讲座,讲师提到:“生活并不是一味追求目标,而是寻找内心的满足。”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我意识到自己的焦虑与迷茫,源于对别人期待和社会标准的追求。或许,真正重要的不是宏大的计划,而是享受当下的生活。
于是,在新年到来之际,我决定拒绝这句话的束缚。不再设定具体的目标,而是选择去感受生活的每一刻。我开始尝试新的活动,参加税务课程、学习烘焙、与朋友户外徒步。在这些过程中,我发现了生活的乐趣与美好。每天清晨,我享受香浓的咖啡,慢慢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每周末,我与朋友们一起畅谈,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以开放心态迎接未来
慢慢地,我发现内心的焦虑逐渐消散,快乐感也回归。新的一年,我没有设定具体的计划,而是选择以开放心态迎接未来。无论生活带来什么,我都愿意去体验与感受,而不是一味追求目标的实现。
当身边的人再次问起“你有什么计划?”时,我可以微笑着回答:“我希望能活得更自在,享受每一个当下。”这次,我的反应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生活的意义或许在于热爱与珍惜。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我不再惧怕那些问题。每一个新年都是新的开始,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去迎接它。未来的每一天可能都有惊喜与挑战,而我只需学会享受其中的每一刻。生活的美好,往往在于那些看似平常却充满温暖的瞬间。希望所有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活出真正的自己。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