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4日讯)刘亦菲、霍建华正为新戏《玫瑰故事》如火如荼地进行拍摄,但有学生爆料,指剧组在中国人民大学拍摄时封锁校园道路,影响了师生正常生活,开酸演员和剧组“都这么高贵的吗?”
《玫瑰故事》改编自亦舒经典小说,剧组从开机至今2个月,行程近乎零曝光。近日剧组就到中国人民大学拍戏,因为原小说有关于清华大学的情节描写,剧组将教学楼牌子拆下来,把清华大学布景搬过来,拍摄过程中,学生被工作人员大声驱赶,影响了师生正常生活,同时现场亦不见剧组获准拍摄的公文,惹火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在校园论坛抱怨。
ADVERTISEMENT
网民猜测剧组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取景,也许是清华大学不肯借出场地的关系,对于学生的抱怨文,有网民开酸:“208w(调侃明星高收入耍特权的网络用语)和剧组都这么高贵的吗”、“这种不懂尊重和礼貌的剧组,滚出人大”,顿时让“刘亦菲霍建华在人大拍戏”关键词登上热搜第1。
虽然受影响的学生哀怨声四起,但也有网民为剧组解释,认为剧组借用校园拍摄一定是双方早就谈好的,且单纯取景更改校名也是常有的事,再来就是剧组刻意选在暑假拍摄校园戏,就是为了尽量避免影响校园师生。随后,另有学生反驳,学校还是有讲座、研修等安排,而且也有同学准备考研究所,却因此受打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北京20日综合电)清华大学科研团队以一种“搭积木”式的设计方法,结合最新研制出一种薄膜状的微型驱动器,制备出了目前已知世界最小、最轻的微型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其体长仅为9公分、重25克。
该成果4月18日晚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机器智能》。
论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张一慧教授介绍,这种机器人可跑、可飞,在空中和地面的动作都很灵活,地面运动速度最高可达每秒1.6公尺。
该团队自主研制出最小至几毫米的微型驱动器,作为“可变形外骨骼”可用于集成传感器、电机等功能元器件,进而构建复杂的机器人系统。
驱动器是一种具有可控变形能力的器件,也是微型机器人的“心脏”。
微型驱动器还可赋能生物电子器件,用于构建可展开的植入式医疗器械、面向VR/AR场景的触觉反馈界面等。
“要让机器人又小又轻、无线控制,还要具备复杂形态切换能力非常难。”张一慧说,新型驱动器具有优异的变形能力和锁定能力,通过电控制,可做到连续变形至任意状态并将形态“锁定”——这是以往小尺寸驱动器很难实现的。
此外,团队还用10多个驱动器制出一款高4.5公分、重仅0.8的迷你版“变形金刚”。
张一慧说,未来,微型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可应用于设备故障诊断及检修、地质及文物勘探等场景,替代人类执行复杂危险环境下的多种任务。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