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全国综合

发布: 3:56pm 12/08/2023

探病

探病

视频 | 探病躺错床 惊喜变惊吓 网调侃“丢脸丢到家了”

视频|探病躺错床 惊喜变惊吓 网调侃“丢脸丢到家了”
女子不知道自己躺错别人的床,把病床高度调好后,舒服躺下吃零食看电影。(视频截图/@nsabrazali)

(八打灵再也12日讯)一名女子到医院探望好友,由于房间没有人,她于是把布帘拉起,躺在病床上等候准备给好友一个惊喜,结果反而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局面。

这名女子将自己的行为记录下来并分享到社交媒体上,没想到视频意外走红,引起网民关注。

ADVERTISEMENT

Watch on TikTok

视频中,当女子进入病房时,发现朋友不在床上,于是想给她一个惊喜。

只见她先躺在床上,一边调节病床按钮,把床背调至舒服高度,一边吃东西和调电影频道观赏电影,不久后,有人开门进来,她警觉性坐起身准备给朋友惊喜,惟当发现不是朋友后,她继续懒洋洋躺回床上追剧。

视频|探病躺错床 惊喜变惊吓 网调侃“丢脸丢到家了”
当看见房门被打开时,女子警觉性坐起身准备吓友人一跳。(视频截图/@nsabrazali)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打开房门进来,显然是病床主人,她这时才惊讶地发现自己躺着的不是朋友的床,而朋友则静静躺在旁边的床位上,一直没有动过。

此时,女子发现不对劲后,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并向病床的主人道歉。

这段通过用户@nsabrazali上传到斗音的视频,至今总浏览量已经达到超过93万,在推特上的总转发量在19小时内就超过了4600次。许多网民表示被这位想给好友“惊喜”的女子的举动逗乐了。

“想要吓别人,最后是自己被吓到了”、“还以为是医生进来”、“哈哈哈哈,真是丢脸丢到怡保了”、“我在沙巴也感觉到丢脸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pm 01/03/2024
探病/黄建华(吉隆坡)

母亲自4月开始身体感觉不适,主要是胃口不佳,食欲不振。起初我们以为就像过去一样,是一般因高龄和三高所引起的毛病,就带她到普通的诊所就医。经医生诊断是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开了一些药回家遵照服用,我们都乐观地以为,服药后就会痊愈。可是看了数次医生,也服了一段时间的药,病情依旧没有好转,且精神状态明显下滑,我们就将她送进专科医院检查并留院就医。

就这样开始了住院的治疗,四个多月内进出3家医院四次,看了7位专科医生,用了医院几乎所有有关母亲病情的治疗仪器,从抽血验尿,全身X光检查,磁共振造像MRI,超音波扫描Ultra Sound Scan,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正电子发射断层加电脑断层扫描PET-CT Scan,抽取骨髓 Bone marrow,内窥镜endoscope等等,可是结果仍然是无法检查出母亲的病因。

最后医生同意让母亲出院回家养病,同时建议寻求心理医生的治疗。

母亲身体虽然肥胖,喜爱甜食,又不爱运动,但一向健康,可以长时间行走都不觉疲倦,上3层楼的楼梯也不会气喘,食量也大。

正如几乎所有亲戚朋友都说,爸爸突然离世带给妈妈的打击,是打从心理所引发的健康问题。我们把这些都交给医生。医生的经验和专业更胜于众口一词。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心理医生也认为这纯粹是生理上的疾病。

当食欲下降到最低点时,几乎就是靠吊点滴维持着身体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我们也找中医针灸,推拿,远红外线等的治疗,依然无法找出病原。所有的努力最终尽是徒劳,换个束手无策。

眼见食欲每况愈下,连行动都受到了影响,站立与行走逐渐困难,到了令人担心的地步。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醒来我都担心妈妈的病情变得更严重,更害怕她无法站立,每天都是一次心理临界的冲击。

过多关心反而是负担

期间很多亲戚朋友给了很多说法和意见,在这个时候家属本身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并听从及配合医生的治疗,而切忌病急乱投医,或接受一些偏方治疗。

陪伴母亲抗病的过程也让我们理解到,除了医生和药物,家人的陪伴非常重要,让妈妈心情得到安慰,聊天和倾听更是精神良药。病情固然无法在短期间好转,但逐渐会往正面的方向发展。

回想起母亲住院期间,舅舅阿姨等亲人说要来探访,可是她一口就谢绝了他们的好意,而且态度坚定。母亲的拒绝让我了解到,病者未必喜欢有人探访,或许是不想让人看见自己的病容,或避免对病情有过多的踹测和意见;又或是对病情改善其实没有任何帮助,徒增打扰,病者更需要安静疗养。

而我想起近期许多朋友生病需要进院留医,作为朋友,我们难免会关心一番,而且都希望亲自前往探病,以为这就是给予最好最温暖的关心。从母亲的反应来看,其实也不是那么一回事。

再者,我们去探访病者,应该带着怎样的态度?又如何面对病人?尤其是重病患者。用语言安慰吗?给有关病情意见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太多非专业的道听途说反而干扰治疗)嬉笑哈哈一番然后潇洒离去吗?还是纯粹只是打个照面表示我曾经来过?

其实每次去医院探访生病的朋友都是一次心理考验,总是觉得如果可以也尽量避免这么做,除非是自己的亲人。因为我知道自己面对病人的时候往往不善于控制情绪。真情流露是不是会给病人或家属带来更大的情绪困扰?对病情是否有影响,或让病情恶化?对此种种我只持有保留的态度,或距离。

另外有一种令人更反感的情况,就是有些人去探病之后,就对外界大肆形容病人的病情,其实这是对病人与家人的极度不尊重,更是伤害。更可怕的是还有人上载病人的病容,以为这样叫作关心,以为这样公告天下就是功德无量。

病人其实需要保护,须多留一些空间。家属陪伴就是最好的治疗方式,外人过多关心反而是负担。

或许这就是年龄的领悟。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