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专题

|
发布: 5:06pm 01/09/2023

地震

古迹

抗震

地震

古迹

抗震

大马不再“零地震”(下篇)马2017年起落实抗震设计 仅大型关键建筑 耐震

报道:李佳憓
照片:陈启基、档案照

工程界有那么一句话:“地震不杀人,建筑物才会。”原因是全球地震灾害造成的绝大部分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或严重损毁所导致。

而关于马来西亚地震课题的愈高讨论度,也唤起了民众对本地建筑安全的重视。大地工程师刘少雄指出,一般震级5级以上属于有破坏性地震,无防震措施的建筑物可能会出现裂痕,而6级地震则足以使建筑物的局部结构倒塌。

ADVERTISEMENT

目前大马半岛最大的震级是4.6,低于5级。那么,从一般人民房屋到大型基建有需要具备耐震标准吗?

民房学校建筑无防震规定

尽管马来西亚不属于地震高风险国家,目前也未有任何建筑物因地震而严重损毁,政府还是防患于未然,在2017年开始落实了结构设计规范(MS EN1998:2015 Eurocode 8),确保一些大型的关键公共建筑、基础设施、桥梁、水坝、高楼等重要单位,在地震发生的紧急时刻能持续运作。

当然,一些盖建发电设施、水力发电基建、油气管线的发展商也会考虑到抗灾能力,自我符合防震设计要求,以防在遇到地震时面对巨大的商业损伤,以及把灾害性爆发的影响减到最低。

至于人民住宅、房屋、学校等一般建设则暂无强制规定,胥视地方当局的审核单位是否有在发展许可上将抗震规范列为条件了。

拿笃地震引起专家警惕

东马沙巴的潜在地震震级高于半岛,逾百年来发生超过80宗地震事件,尤其2015年发生的兰瑙里氏6级地震影响深远,震源距离首都亚庇仅85公里。这场地震造成京那峇鲁山上18人死亡,数百名受困的登山客最终幸运获救。

大马建筑都具备防震作用吗?
2015年6月,沙巴兰瑙地震造成清真寺受损。(马新社图)

再把时间线拉前,许多当地居民仍对1976年东海岸拿笃的6.2级地震记忆犹新。当时不少建筑遭破坏引起专家的警惕,大马橡胶局也因此开始研究高减震天然橡胶轴技术(Seismic Rubber Bearings),预测有效防止7.5级地震。

这项防震科技早在1985年首次推介,至今全世界多达2万多座建筑或大型基建都有使用。我国则是从英国引进并由本地专才进行开发,拿笃的三层式大马棕油局(MPOB)建筑就是我国在2000年第一个使用这项防震科技的建筑物。

大马建筑都具备防震作用吗?
2000年,拿笃的三层式大马棕油局建筑是我国首个使用高减震天然橡胶轴技术的建筑物。

距离苏门答腊约400公里的槟城二桥也一样。回顾2012年印尼发生8级地震,当时二桥还在兴建中,但已安装的高减震天然橡胶轴技术成功有效抵挡了余震的威力,对桥的结构没有明显大规模破坏,被视为通过了防震考验。

大马建筑都具备防震作用吗?

大马建筑都具备防震作用吗?
高减震天然橡胶轴技术具有良好的减震、隔音和缓冲性能,预测有效防止7.5级地震。

二桥建成后,当局声称该桥足以应对6级地震,该技术也大大延长了大桥的使用寿命。

防震设计概念是保命

那么,我国半岛一般的人民房屋有使用耐震设计的必要吗?

工程地质专家张昌文打破一般人对防震技术的迷思:要让建筑物安装防震系统后百坚不摧或毫发无损是不符合实际的,这也不是防震技术的核心作用。

大马建筑都具备防震作用吗?
刘少雄(左)和张昌文强调,建筑防震系统的核心防止建筑物倒塌以保人命,并降低建筑物的损坏程度。

“防震设计的概念是要保命,不是保产物,房屋可以有裂缝或稍变形,但不是完全坍塌,必须把人命伤亡降到最低,甚至是零。”换句话说,地震发生时,建筑的防震结构最重要功能是防止房屋像豆腐渣一样完全坍塌而伤及人命。

若参考世界各国的耐震规范,大多围绕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毕竟从现实层面考量,高标准的耐震建筑售价肯定比较高,在地震低风险的情况下,人们自然会慎思自己的钱有没有花在刀口上。

大马建筑都具备防震作用吗?
台湾921地震后,张集强和团队在埔里为老建筑进行古迹保存工作的检测。(受访者提供)

“从发展地段与活跃断层带的距离、地震发生几率有多少,工程师可能会提供建议,看是否有必要建造抗震或耐震的建筑物。”

土石流强风比地震更受关注

大地工程师刘少雄坦言,在建筑安全上,政府当然希望能够提供更大的保护力度,但要执行并不容易,必须考虑到社会大众都能接受的成本与效益平衡。

像是在吉隆坡或武吉丁宜断层带,周边范围必然会经过一些房子或社区,惟如前所述,大马地震目前属于低频率和低震级,因此一般发展商在兴建房屋时并不会特别关注或强调该地点是否处于断层带,反之,较为常见的土石流或强风风险更受人们关注。

“硬是要设计高标准来抵挡所有环境外力的成本是很高的,当民众对防震知识不足,自然不会想要花更多钱去买‘保险’,政府制定的规范也不会想要让人民过分地耗费资源。”

“政府既要顾及到防震,也不能过度渲染或强调地震的严重性来落实强迫政策,我觉得现有的规范是合理的。”相比之下,他强调提早确立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警觉性教育。

防护工程师太少 

天灾地震除了人命和财产损失,也可能让一个国家仅有的古迹文物和建筑毁于一旦,碍于原始材料难以寻获或修复技术不足而困难重重。特别是我国20世纪以前的大部分建筑是砖木构造,很多老房子也不具备地震防护。

UCSI大学建筑与人文环境学院副院长张集强助理教授表示,比起台湾日本,我国未有古迹因地震遭摧毁,“震级还没大到这程度,目前破坏古迹的主要还是火灾、刮大风或炎热气候导致白蚁侵蚀及材料老坏。”

大马建筑都具备防震作用吗?
日本神户旧居留地十五番馆遭1995年阪神大地震彻底摧毁,当局最终使用倒塌前70%的材料及隔震施工进行修复。不禁令人反思,我国对古迹是否有足够重视?(受访者提供、网络图)

回顾南投921大地震,当时张集强人在台湾参与震后的古迹测量和保存工作。这场地震引发台湾一系列工程建筑的检讨,包括在高层建筑和古迹防护上也进行了立法和修法来应对。他不禁反思,马来西亚有这样的意识吗?

大马建筑都具备防震作用吗?
张集强:目前我国的地震规模还不至于对古迹造成巨大破坏,但意识很重要,不能一直处于不知觉的状况。

“没有,目前我国涉入古迹防护的工程师太少,整体而言也没有真正很专业的,我们具备修复木造建筑的能力,但至今我们仅仅主要传承了先辈的知识和技术,没有更进步。

古迹防火也应有新做法

“在这个年代,我们理应要更有科研能力去做检验、材料的加强和修复等,包括古迹的防火也要有新的做法,但我们还是在用一般的防火概念套用在古迹上。”

他分享,拥有140年历史的太平旧巴刹由于年久失修,地方政府拨款展开修复计划预计今年底竣工,但修复过程却让他痛心疾首,“很可惜,他们在整个修复的过程竟然把木柱子完全拆掉!然后大部分用新的材料重建,唉。”

他感叹,很多时候当局在乎的是一个修复后外表美观的建筑成果,以吸引游客为目的,并不重视古迹本身遗留下来的历史讯息和内涵,也不会思考到工程价值。

若4级地震古迹建筑或现裂缝

“从科学角度,我们也失去了一次研究的机会,像是木料如果耐140年后的强度还剩多少?或是让50年后的科学家去研究200多年的木料可以继续保存吗?但我们这一代却如此草率解决掉(古迹)了,这不是古迹保存的精神。”

张集强补充,目前我国的地震规模还不至于对古迹造成巨大破坏,但若发生4级地震,一些古迹建筑也有可能出现裂缝。“当然,要政府马上做到7级的古迹防震防护是很不实际的,每一栋建筑成本都会很高,但保护意识还是要有,包括能不能提高建筑的刚性或加强对抗侧向力的能力?而不是一直处于不知觉的状况,等事情发生了才来亡羊补牢。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