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09/2017
张鸿延:发现肠癌征兆.及早治疗存活率超过90%
作者: limlc

(雪兰莪.八打灵再也10日讯)第一期肠癌病患若早发现、早治疗,存活率可超过90%。

结肠直肠外科专科医生张鸿延指出,如果病人发现肠癌种种症状,切勿轻视这些问题,因为早期发现及治疗,效果会更好。

男性发病率最高

他说,根据2007至2011年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有1万3000人患肠癌,肠癌甚至是男性发病率最高、女性发病率排名第二的癌症类型。

张鸿延表示,第二期肠癌患者的治疗存活率介于70%至80%,第三期则有40%至60%,第四期则有约20%。

“有40%的病患发现时是第一期肠癌,20%至25%患者发现时已是末期。不论是第几期,最重要是自信抗癌!”

张鸿延是在昨午于八打灵再也星洲日报总社B2礼堂主持“肠癌有征兆──早期发现可根治!别让拖延害了你!”讲座时候,这么表示。该讲座是由双威医疗中心主办,星洲日报〈医识力〉策划。

张鸿延说,肠癌病患有超过50%是华裔人口,这可能是与华人饮食习惯有关;一般好发年龄为50岁以上,不过如今该病已趋向年轻化,也有二十多岁的病人。

张鸿延表示,肠癌发病原因包括年龄、家族病史、个人病史包括炎症性肠病、结肠息肉,这些因素都是自身难以改变的。

“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预防肠癌,例如改变饮食习惯,打造健康生活:不沾烟酒、少吃红肉(例如牛肉、羊肉、猪肉)、多吃蔬果、运动及不要超重。”

早期肠癌鲜少症状

他说,一般上,早期肠癌鲜少症状,不会疼痛、没有便血,也有人在出现征兆后以为是生痔疮,因此往往忽略掉这些警讯;而有直肠出血、排便习惯改变、长期便秘及慢性腹泻症状者则要提高警惕。

张鸿延说,如果肿瘤长在靠近肛门的直肠,便血通常会呈鲜红色;若肿瘤在较高位置的肠,便血颜色则比较黑。

张鸿延说,比较严重的话则是大肠阻塞、长期便秘、呕吐、肚涨风、腹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等。

如果有出现疑似症状,病人可先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确诊是肠癌,下个步骤则是进行电脑断层扫描,进一步检查癌细胞是否有扩散至其它部位如肝脏、肺部。

定期体检降低患病率

张鸿延不鼓励人们通过验血、肿瘤标记检测、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来检查是否有患肠癌,并强调最准确的筛检方式非结肠镜检查莫属,另外还有粪便潜血检测。

他说,检查次数是依据个人岁数与因素风险而定,对没有家族肠癌病例、没有抽烟的人士而言,每年进行粪便潜血检测一次,50岁以上者则需每5至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息肉变成恶性肿瘤可花上大约10年时间,因此每5年至10年接受一次肠镜检查是没问题,并不需要每年都进行。”

至于有肠癌家族病史的人,则有被遗传的风险,因此建议提早接受肠镜检查。

“譬如有个亲属40岁患肠癌,那你就得30岁去检查。肠癌也有隔代遗传的风险,不过风险则比较低。”

另外,张鸿延回答现场出席者疑问时说,虽然坊间有指阿斯匹灵(Aspirin)能够防止肠癌,但至今并没有这种医学根据。

张鸿延:电疗有助减低癌细胞扩散

张鸿延指出,治疗肠癌的疗法包括手术、化疗或电疗;其中手术方法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甚至机器人辅助手术,可见技术已相当先进。

“手术之后,我们会把切除的肠拿去化验,确定是第几期后,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式。”

尽管化疗总是给人掉发的恐惧感,不过张鸿延说,肠癌的化疗对病人来说不会太辛苦,不会掉发,初期可能会感到乏力、手脚麻痹或作呕,不过完成化疗后便会好起来。

他说,一般术后的肠癌患者,尤其是高峰第二期、第三期或第四期一定要化疗,疗程6至8次,化疗可增加存活率、延长寿命。

此外,电疗有助减低癌细胞扩散的几率,一般是针对部份第二期和第三期的直肠癌病人,即将肿瘤缩小后才动手术。

讲座会吸引大批读者踊跃出席,现场几乎爆满,可见本报读者想了解更多健康医药的知识。(图:星洲日报)
出席者在讲座会上踊跃发问问题。(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