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5/04/2019
传统戏曲【二】变与不变:传统戏曲,转型重生
作者: 蒙慧贤、郑振辉(摄影)

5564MWY2019492047502030479.JPG    
在传承戏曲文化的过程中,尽管经常会面对资金不足的难题,但性格刚毅的吴慧玲认为:无论如何都要做,穷有穷的做。

过去,观赏传统戏曲曾是公公婆婆喜爱的娱乐活动。然而,随着时代更迭,在缺乏熏染和教导的情况下,年轻一代大多“看不懂”传统戏曲。面对青黄不接的隐忧,传统戏曲究竟该如何转变并且走向年轻化,拉近戏曲和观众的距离?在创新求变的同时,又如何保持传统的韵味?

在槟城乔治市有一家积极推动传统戏曲的潮艺馆,馆长吴慧玲出身于潮州戏曲家族,自小接触地方戏曲及潮州乐器,虽年仅38岁,但在戏曲文化方面非常资深。

“我从小就跟着父母登台和跑戏团,当时也没说特别喜欢戏曲,只知道父母做,自己也跟着帮忙。”

也许是周围环境的熏陶和长辈的指导,吴慧玲7岁开始登台,且很快就能掌握戏曲演唱和乐器弹拨的技巧。就读中一那年,由于父母缺乏人手,加上当时吴慧玲对读书的兴趣不大,毅然选择辍学,正式投入唱戏行业。

“在十多年前,很多人都把戏曲当作是戏子的玩意。后来,国内吹起了保留老行业和文化的风气,大家才意识到这是艺术文化的一部分,必须尊重和关注。”经过数十年的投入和对文化传承的坚持,如今的吴慧玲不仅是一馆之主,更是国内传统戏曲的重要推手之一。

传统戏曲的演变历史

出身梨园世家的吴慧玲娓娓道来传统戏曲的历史。她说,在唐朝以前,很多的表演都与宗教有关。当年,唐玄宗酷爱歌舞戏曲,于是设立了梨园培训一群乐师和演员。随着年龄增长,这些在梨园工作的演员们回到各自的家乡,间接地让戏曲文化流传开来,形成丰富多彩的地方戏。

“最初的戏曲都是源自一家,然后慢慢往各地发展。它们最大的分别在于,每个剧种都使用不同的方言,其他的只有在细节上有些许差别,大致是相同的。”她补充,各个地方戏曲角色的形象与服装大致是相同的,唯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服装上的细小差异,例如广东一带的戏服采用粤绣,苏杭一带的戏服采用苏绣。

“我们所熟知的京剧是在清朝时期形成,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而潮曲的历史更久,有四百多年。”

据了解,在潮剧还没形成以前,潮汕地区已拥有在地的一些小文化,例如歌谣、舞蹈、锣鼓、音乐等。当戏曲文化从外州流进潮汕地区时,自然与潮汕歌谣、舞蹈、音乐等相结合。

“潮剧就像一门综合艺术,拆散以后,里头各别的舞蹈、锣鼓、音乐均能以独立的表演呈现。就好比潮州音乐,既能在戏曲中作为伴奏,也可成为独立的一个演出。”

5564MWY2019492047502030480.jpg    
时代更迭,传统戏曲加入了许多创新元素,以拉近戏曲与观众的距离,而唯一不能改变的,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乡音乡语。(图:受访者提供)

5564MWY2019492047512030481.JPG    
《赵少卿怒斩赵俊强》戏曲乐谱。

创立潮艺馆,让大众“看见”传统戏曲

2009年,吴慧玲曾创办金玉楼春潮剧团,艰辛地撑了三四年,剧团最终于2013年结束。后来她开始思考传统戏曲的转型之路——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加年轻,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传承?于是她冒出念头,即创办一个有关潮州戏曲的展览馆,好让不同领域的观众都能够接触传统戏曲,而这个潮州戏曲展览馆,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潮艺馆。

“成立潮艺馆,主要是为了推广潮州的戏曲文化,包括潮剧和铁枝木偶戏。”

走进潮艺馆,只见馆内摆放和吊挂着各种潮剧的道具、服装、头饰、乐器、木偶等。据了解,潮艺馆每周有4天会开办不同的课程,包括潮剧身段及唱念课、潮州铁枝木偶及大锣鼓课,好让大众有机会接触传统戏曲文化,了解当中的知识和基本功。

“你可以不必把这个当成专业的行业,但至少学习以后,你懂得怎样去欣赏传统戏曲。”

吴慧玲透露,潮艺馆坚持每年举办大大小小的戏曲活动,极力让被许多人看作是街边艺术的传统戏曲,带到各个舞台和剧场,好让大众能“看见”传统戏曲,对其有所改观。

戏曲跨界创新,吸引年轻目光

传统戏曲所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诗词歌赋、儒家思想、舞蹈、武术等文化精髓,对于中华历史文化底蕴不足的观众,往往很难理解台上在演什么,更何况要全神贯注地去欣赏一出为时3小时的传统戏曲。为此,吴慧玲把大部分的戏曲时间缩短至半小时或一小时左右,择戏曲最精彩的部分呈现。

除了缩短时间,吴慧玲也曾在剧目上做出改变,加入更多创新元素。“传统剧目大多源自中国题材,大马的年轻人往往会看不懂。”为此,她曾把本地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搬到潮剧舞台上,以吸引年轻观众的目光,让他们渐渐发现传统戏曲的美。

这些年来,吴慧玲积极将潮州戏曲搬到高雅的剧场舞台,通过剧场的舞台布景、灯光及其他设施,让传统戏曲的整体画面更加新颖动人。与此同时,舞台荧幕上会提供中文字幕,解决观众对潮语的“障碍”,学会看懂地方戏曲。

在吴慧玲看来,潮剧拥有很大的潜能去做出各种变化,她毅然跳出传统戏曲的框架,多次与设计师、吉他手、歌手、剧场同行等人跨界合作,让人惊艳不已,不禁赞叹,原来戏曲可以这样玩!

5564MWY2019492047512030482.JPG    
吴慧玲与学徒们一同讨论戏曲唱腔的细节部分。

5564MWY2019492047492030477.JPG    
潮艺馆一众师生为6月份的潮剧表演演练。
   

方言,地方戏曲不能摒弃的根

尽管在推广戏曲的路上做了不少创举,但吴慧玲自觉站在大胆创新与保留传统的天秤上,自己是个偏向保留传统文化的人,难免会在创新的路上走得比较缓慢些。

随着老一辈的祖先相继去世,方言逐渐被人们忽视,年轻一辈虽然具备更强的语言能力,学习日语、韩语、法语等等,但大多不会讲方言。而观众与地方戏曲最大的距离,莫过于方言。

“其实只要把戏曲的语言改掉,它就可以很受欢迎。”吴慧玲认为,现在的人都不说方言,是传承地方戏曲的一大障碍。

相比而言,潮曲的流传要比粤曲更为困难,由于香港影视文化盛行已久,造成广东话流传较广,即便是不同籍贯的人都能听懂粤语。但,福建话、潮州话的流传广度远远不如粤语。

“当观众听不懂的话,他们又怎样去欣赏这些传统戏曲?如果把潮剧的方言唱成华语,这就很受欢迎了啊。”

——但这还是潮剧吗?“地方戏曲,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是用方言去表达,没有了方言,它就不是地方戏曲。”

坚持使用潮语,是吴慧玲不能创新的底线。“传统是我们的底蕴,也是我们的根,必须极力保留。”

艺术虽烧钱,但穷有穷的做

处于泛娱乐时代,年轻一辈可轻易接触各种娱乐和资讯。让吴慧玲不解的是,大部分的年轻人往往为了听懂日语歌和韩国歌而特意学习日文与韩文,但有志于学习潮州话和福建话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也许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现象。

在传承戏曲文化的过程中,资金是吴慧玲所面对的最大难题,加上缺乏政府资助,仅能靠自己的能力以及热心团体一同去传承戏曲文化。“艺术是烧钱的,因为筹办任何活动都需要钱,但无论如何都要做,穷有穷的做。”

所幸的是,吴慧玲背后不仅有家人支持,还获得许多文化推手、艺术工作者及义工的热心帮忙。“或许他们都知道这样的文化推广工作不容易,纷纷热心付出。”她庆幸这是个网络便捷的年代,“通过网络,恰好把全国喜爱传统戏曲的人都凝聚起来了。”

尽管传承文化的路上难关重重,但吴慧玲对传统戏曲的前景秉持着乐观态度,在她的身边,就有一群喜好传统戏曲的年轻人。其中,吴慧玲的学徒陈琪惠,就是一位极其热爱传统戏曲的90后。

5564MWY2019492047502030478.jpeg    
90后陈琪惠对传统戏曲热爱不已,在即将演出的潮剧中,她将饰演“鬼魂”一角。(图:受访者提供)

90后陈琪惠戏曲追梦,“戏曲永不老,我为自己骄傲”

现年23岁的陈琪惠来自槟城北海,曾就读于雪隆某学院的戏剧与影像系,在结束第一年的学习后,因个人原因选择停学,随后回到槟城当幼儿园和补习班老师。

“一切都挺好,就是心中还抱着梦想——我想做戏。正在思索,寻觅时,恰好碰上了转折点——潮剧。”

一直以来陈琪惠都非常喜爱戏曲,“依稀记得儿时听过的戏曲,咿咿呀呀地唱念,总让我有种安心的感觉。那是大人口中的大戏或潮州戏,具体是什么我不太了解。”上了中学以后,她从一些文学作品中了解到戏曲,对其爱不释手,默默钻研,由于不知道哪儿有戏曲班,只好自学。

一年前,陈琪惠还是幼儿园教师,内心深处盼望着回归自己的理想,到处找寻学习戏曲的管道。“在得知槟城潮艺馆有潮曲训练班时,我想要求他们收我为徒,但当时顾虑到自己已经22岁。”

某天晚上,她突然一股劲儿地翻看潮艺馆脸书的每一个帖子和影片,于是立刻私信询问,最终加入了潮艺馆戏曲班的大家庭,成为馆长吴慧玲的学徒,并且在潮艺馆内工作。

“如果你问我为何选择戏曲?我会说,戏曲能褪去我的浮躁,在平静中予我最纯粹的感受。这份美好,是我投身传统戏曲的理由。”

学习戏曲,一点也不轻松

2018年10月,陈琪惠开始学习戏曲,每周各有一堂潮曲唱念班和身段班,每一堂课为一个半小时。除此之外,只要有空闲时间,她都会在家自己练习。学习了大半年的戏曲,目前在努力地学习潮州话的咬字和发音、生旦身段等等。

今年农历新年期间,陈琪惠上演潮剧“处女秀”,在戏剧《孙悟空斗蜘蛛精》中饰演一个小妖怪。

“传统戏曲的有趣和挑战之处,在于戏曲的一套呈现方式,这非常讲究,该怎么走,该怎么做,演员都需要在这规定的方式中,表达出角色的性格情绪。相较现代戏剧,传统戏曲更不轻松。宛如,你不能踏入河中,却得把对岸之人渡到身边来。”

陈琪惠是90后,在年龄相仿的朋友当中,有些人感兴趣,但没想深入理解;有些人会欣赏,也表示尊敬;有些人觉得很了不起,也有些人瞧不起,认为这是很老土的东西。“误解,是难免的。最普遍的误解便是:传统艺术是老的、过时的,以及戏曲都是做给鬼神看的。”

投身戏曲领域后,陈琪惠深深体会到戏曲的不容易。“传统艺术的发展,真的艰辛许多,但我仍相信,戏曲是永垂不朽的,它一直传承下去。我希望更多人看见戏曲所宣扬的美德,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戏曲永不老,传统艺术不凋零!我为我的理想和决意感到骄傲!”

活动咨询

【潮艺‧戏曲梦】2019第二届学生汇报展演

●日期:2019年6月28日(星期五)

●时间:晚上8点30分至10点正

●地点:槟城表演艺术中心(Penangpac)

●门票:43令吉

●联系方式:潮艺馆(04-262 0377)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