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走访乡间小镇,本地生态旅游一直深受许多旅客所推崇,例如到菜园学习种植知识、到十八丁了解红树林生态保育、到榴梿果园品榴梿等等。
但你知道吗?喜欢走进热带雨林的你,除了可以在大自然底下舒展筋骨,呼吸新鲜空气,其实还可以跟着在地达人嘉蓝(Kalam Pie)的步伐和指示,学习原住民的手工艺和野外求生技能,了解植物药草的名称和用途等知识。
嘉蓝是退休空军,身上流淌着马来人和士美莱族(Semelai)原住民的血液,轻松愉快的童年生活与一般原住民小孩无异。“小时候住在竹子做的屋子里,每当放学后脱掉校服,就跳进河里游泳去了。”
2011年,他在鹅唛结识了原住民拉曼(Raman),在随后的几年内,出于热诚,他开始带领游客走进丛林做起导览,让人们认识原住民文化之余,也担起保护原住民文化遗产的责任。
在许多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嘉蓝都会与他的搭档拉曼带领一众游客游览鹅唛的原住民丛林。丛林之旅先从原住民博物馆开始,嘉蓝以有趣的方式讲述原住民故事和保护原住民文化遗产的重要等,接着走入丛林。沿途中,嘉蓝不忘给游客讲解树木和草药种类的知识。
进入丛林后,众人就正式开始学习原住民的野外生存技能,包括用亚答叶搭建亭子屋顶、找寻适当材料来生火煮食等等,在享用完自己野外烹煮的午餐后,众人在轻松氛围下学习原住民的编织手艺,体验以吹箭来射击……让一次简单的徒步丛林之旅达到教育目的,引起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反思。
导览背后的用意:保护原住民文化遗产
带领游客走入原住民森林,学习各种原住民的手工艺和生存技能,普通人只道这是他们靠旅游业来增加收入,但其实背后有个用心良苦的目的——保护原住民的文化遗产。
“新生代原住民几乎不懂得树木的名称,也不懂得传统的编织技术。”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的想法。采访当天跟随嘉蓝的脚步来到原住民住家,七八位中年妇女在厅内围坐成小圈子,有的正在编制手工艺品,当中还有一位女中学生,双手握着有3个摄像孔的智能手机。我们问她,你懂得编织手工艺吗?那女孩腼腆地笑着摇摇头。
嘉蓝的妻子莎莉发(Norzalifa binti Zainal Abidin)透露,由于靠近大城市,住在鹅唛一带的原住民小孩自小就接触科技产品,与一般城市出生的小孩无太大差别。由于生活环境与习性的改变,新生代原住民鲜少在森林活动,对于动植物知识、野外生存技能,已不像上几代人那般熟悉。
有鉴于此,嘉蓝与莎莉发在2014年成立了丛林学校(Jungle School Gombak),教育新生代原住民,让他们能够透过导览活动,与外界分享原住民的文化遗产,借此提升自己的收入。
“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文化并不大感兴趣,但是当其他族群或外国人群走入他们的世界时,透过外人的眼睛,他们才发现自己的文化原来是那么的美丽和珍贵,也开始愿意重新接触和学习这些传统文化。”
莎莉发透露,丛林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其中一项项目,一边厢开办相关课程,教导年轻原住民学习传统手工艺与技能,另一边厢他们公开给外人预约参观原住民丛林。当这些年轻的原住民学成以后,在导览员带领游客走进原住民的丛林世界,学习编织或煮食的过程时,就可以发挥“小老师”的角色。
走进丛林世界,关注原住民与自然生态
丛林学校提供半天、全天、两天一夜的导览活动给外界人士参与,除了开放予幼儿园至大学生,也获得许多单位机构、家庭组织及外国人的热烈反应。
创建5年以来,导览活动不仅让当地原住民重拾传统文化,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导览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直接支付薪金给参与的原住民,目前有好几户人家的经济都已获得改善。”
为了预防大量人流对森林造成影响,丛林学校一般采取预约方式来控制人流,同时确保一天走进森林的人数不可超过100人,并不会过于频密地带团进入丛林内。
莎莉发表示,参与丛林学堂的游客中,外国人占了60%。她无奈地说:“本地人对原住民的了解非常有限,当他们发现外国人感兴趣以后,自己才会感兴趣。”希望长期进行的导览活动,能引起各界对原住民和自然生态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