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旅游

|
发布: 7:00am 03/08/2020

【波兰】克拉科夫●浓郁的古都余韵,厚重的犹太人历史

作者: 郑翠霞

比克瑙集中营的正门,火车可以直接驶入直达毒气房的比克瑙集中营,是纳粹对犹太人种族灭绝的大本营。
比克瑙集中营的正门,火车可以直接驶入直达毒气房的比克瑙集中营,是纳粹对犹太人种族灭绝的大本营。


首次踏足欧洲,选择的不是热门的法国、意大利或西班牙,而是相对冷门的波兰,因为其物价较低廉,但同样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观光人潮也没有欧洲其他着名城市般汹涌,绝对是小资族游欧洲的最佳选择。

ADVERTISEMENT

比起首都华沙(Warsaw),本趟波兰之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克拉科夫(Kraków)。克拉科夫位于南部,是波兰第二大城市,在1038至1596年期间是波兰的首都。单是克拉科夫及其近郊,就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即老城区(Old Town)、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Auschwitz-Birkenau Concentration Camp)和维利奇卡盐矿(Wieliczka Salt Mine)。

皇家之路,昔日国王加冕游行路线

想要一探克拉科夫历史古城的韵味,就得到老城区走一趟旧时波兰国王加冕的游行路线——皇家之路(Royal Road)。皇家之路始于北侧城墙外的圣福里安圣殿(St.Florian's Church),经过建于1498年的克拉科夫瓮城(Kraków Barbican,是克拉科夫少数残留下来的城墙遗迹),穿过圣福里安门(St.Florian's Gate)进入老城区,然后沿着弗洛里亚街(Floriańska Street),穿过中央集市广场(Main Square),再经过格罗茨卡街(Grodzka Street)和圣伯多禄圣保禄堂(Saints Peter and Paul Church),最终抵达瓦维尔山(Wawel)——过去波兰王室的居所。

老城区的中心点为中央集市广场,它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广场,多个着名历史地标坐落于此,包括圣母圣殿(St.Mary's Basilica)、纺织会馆(Cloth Hall)、市政厅钟楼(Town Hall Tower)等。

若想更深入了解克拉科夫的历史,就要仔细留意城内“小黄伞”的出没,这是名为“Free Walkative!Tours”的免费导览服务,如果小黄伞上插着英国国旗,表示是英语导览团。

矗立在广场旁的圣母圣殿,是一座建于14世纪的砖砌哥特式教堂。每个整点钟楼顶部会响起号角声,哀怨的曲调在中途即中断,据传是为了纪念13世纪蒙古人入侵时,在那里吹响号角发出警报而被弓箭射中喉咙身亡的号手。

圣母圣殿以壮丽的欧洲中古世纪最大的木雕圣坛着称,是克拉科夫唯一入内参观要付费的教堂,门票为10波兰兹罗提(Poland Zloty,约等于10令吉)。内部格局极其华丽、金碧辉煌,无论是雕刻之精致,还是彩绘之斑斓,都让人叹为观止。

建于14世纪初的圣福里安门,老城区北侧入口,是克拉科夫8座中世纪城门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门。
建于14世纪初的圣福里安门,老城区北侧入口,是克拉科夫8座中世纪城门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门。
若想更深入了解克拉科夫的历史,就要留意城内“小黄伞”的出没,这是名为“Free Walkative!Tours”的免费导览服务。
若想更深入了解克拉科夫的历史,就要留意城内“小黄伞”的出没,这是名为“Free Walkative!Tours”的免费导览服务。
建于14世纪的砖砌哥特式教堂——圣母圣殿,内部格局极其华丽,无论是雕刻之精致,还是彩绘之斑斓,都让人叹为观止。
建于14世纪的砖砌哥特式教堂——圣母圣殿,内部格局极其华丽,无论是雕刻之精致,还是彩绘之斑斓,都让人叹为观止。


欧洲最大中世纪广场,洋溢着圣诞气氛

12月初到访克拉科夫,整个城市在倒数迎接圣诞节,广场上聚集了各种售卖圣诞装饰、鲜花、道地美食、啤酒的摊贩,缤纷绚烂、热闹喧哗的市集,让人提早体验到欧洲浓郁的圣诞气氛。

广场中央的文艺复兴建筑——纺织会馆,是15世纪重要的贸易中心,现在改为售卖当地手工艺品和纪念品的观光市集。会馆后方的钟楼,建于13世纪末,是克拉科夫旧市政厅仅存的遗址。

逛完让人流连忘返的广场后,我们就朝着皇家之路的终点——瓦维尔山前进。途中经过的圣伯多禄圣保禄堂,始建于1597年,据称是波兰第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与哥特式的圣母圣殿相较,呈现出的是另一种风味。

瓦维尔山上坐落着瓦维尔城堡(Wawel Castle)和瓦维尔主教座堂(Wawel Cathedral)。瓦维尔城堡过去曾是波兰王室的住所,现为博物馆;瓦维尔主教座堂在过去900年里,是波兰的国家圣殿,波兰历代君主在此举行加冕仪式,同时也是许多君主和名人的安葬之地。

12月的中央集市广场,聚集了各种售卖圣诞装饰和道地美食的摊贩,缤纷喧哗,让人提早体验欧洲浓郁的圣诞气氛。
12月的中央集市广场,聚集了各种售卖圣诞装饰和道地美食的摊贩,缤纷喧哗,让人提早体验欧洲浓郁的圣诞气氛。
马泰伊科广场(Matejko Square),右后方的尖顶建筑为圣福里安圣殿——皇家之路的起点。
马泰伊科广场(Matejko Square),右后方的尖顶建筑为圣福里安圣殿——皇家之路的起点。
左侧的文艺复兴建筑为纺织会馆,是15世纪重要的贸易中心;右侧的哥特式钟楼则是克拉科夫旧市政厅的遗址,建于13世纪末。
左侧的文艺复兴建筑为纺织会馆,是15世纪重要的贸易中心;右侧的哥特式钟楼则是克拉科夫旧市政厅的遗址,建于13世纪末。
瓦维尔山上的瓦维尔城堡和瓦维尔主教座堂,是过去波兰王室的住所、圣殿和安葬之地。
瓦维尔山上的瓦维尔城堡和瓦维尔主教座堂,是过去波兰王室的住所、圣殿和安葬之地。


逛犹太人区,追溯大屠杀的黑暗历史

克拉科夫的迷人之处,除了厚重的历史感,不得不提的,还有她所承载的波兰犹太人的悲惨经历。克拉科夫是欧洲大陆上对犹太人开放最早、开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在14世纪,国王卡齐米日三世(Kazimierz III Wielki)建立了开放、宽容的种族政策,导致大量犹太人移入。直至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展开大屠杀,波兰境内超过90%的犹太人被杀害,几乎经历了种族灭绝。

时过境迁,克拉科夫昔日的犹太社区——卡齐米日(Kazimierz),目前居住在此的犹太人已为数不多,却留下了很多具历史价值的犹太教堂(synagogue)和墓地供参观,包括建于15世纪的老犹太会堂(Stara Synagogue,现已改为犹太博物馆)、16世纪的瑞姆犹太会堂(Remuh Synagogue)等。不过,这些教堂的外观相当朴实低调,若不是老马识途,很容易错过,建议加入“小黄伞”导览团。现今的卡齐米日有很多具特色的咖啡厅、小酒吧、潮流商店、书店等入驻,整个社区渗透着浓浓的文青风。

与卡齐米日一河之隔的Podgórze,是纳粹于1941年设立的犹太隔都区(Kraków Ghetto),目的是为了剥削和迫害当地的犹太人,约有1万5000名犹太人被迫迁入此居住,然后踏上通往集中营的死亡旅程。

Podgórze的中心是英雄广场(Ghetto Heroes Square),这里是二战期间纳粹将犹太人送往集中营的集合地,也是纳粹杀害犹太人的地方,所以广场上设有68张金属椅子,纪念曾在这里生活过的6万8000名犹太人。

广场旁的鹰下药局(Under the Eagle Pharmacy)是当时隔都区内唯一的药局,其波兰籍老板Tadeusz Pankiewicz在大屠杀期间,帮助过无数犹太人。现已改为博物馆的鹰下药局,尚保留过往药局的格局,整个展览设计颇具巧思——拉开药柜的抽屉,或拿起电话话筒,一张张照片、一篇篇文字叙述、一段段口述历史,透过视觉与听觉,会让人坠入犹太人那一段悲凉的历史,沉重不已。

现已改为博物馆的鹰下药局,保留过往药局的格局,以颇具巧思的设计展示二战期间波兰犹太人的悲惨历史。
现已改为博物馆的鹰下药局,保留过往药局的格局,以颇具巧思的设计展示二战期间波兰犹太人的悲惨历史。
为了剥削和迫害当地的犹太人,纳粹于1941年在Podgórze设立了犹太隔都区,图为现今保留下来的隔都城墙和住所。
为了剥削和迫害当地的犹太人,纳粹于1941年在Podgórze设立了犹太隔都区,图为现今保留下来的隔都城墙和住所。
英雄广场上的68张金属椅子,是为了纪念曾在Podgórze生活过的6万8000名犹太人。
英雄广场上的68张金属椅子,是为了纪念曾在Podgórze生活过的6万8000名犹太人。


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百万犹太人的生命终点站

距离克拉科夫60公里外的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则是二战期间许多犹太人的生命终点站。一号营奥斯威辛集中营建于1940年,二号营比克瑙集中营则建于1941年,原本是为了收押苏联战俘、波兰的知识分子及德国的罪犯和同性恋者,后来转变成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灭绝营。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入口处有个标志,写着“劳动带来自由”,却与现实境况产生了极具讽刺的反差。在1940至1945年期间,纳粹从欧洲各地运来了130万人,其中110万人为犹太人。

火车抵达后,纳粹会先对这些人筛选,被评定为“有价值”的健康男人、专业人士等会被留下来劳力工作,而“没有价值”的老弱妇孺一般会以“消毒”为由,被骗入好像浴室的毒气室,直接处死。而那些留下来的“有价值者”,很多后来也因过度的劳力剥削、饥寒交迫、不人道的惩罚等原因,同样踏上死亡之路。最终死于奥斯威辛和比克瑙集中营的人数高达110万人,其中90%为犹太人。

4692SMF2020-07-2815959205010544066365.jpg

纳粹掠夺走受害者所有物品,甚至从尸体剪下头发、取走金牙,再利用成原料或战争的物资。
纳粹掠夺走受害者所有物品,甚至从尸体剪下头发、取走金牙,再利用成原料或战争的物资。

步入奥斯威辛集中营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红砖建筑,还有毒气室、焚化炉等,四周则由铁丝电网围绕着。部分营楼目前已改为不同主题的展览室,如大屠杀历史回顾、囚犯的日常、囚房环境等。其中主题为“尸体的剥削”(Exploiting the Corpses)展览室最让人揪心,里头展示的眼镜、皮箱、锅碗瓢盆、鞋子、玩具、义肢等,都是纳粹从受害者身上掠夺走的物品,纳粹甚至从尸体剪下头发、取走金牙,再利用成原料或战争的物资。纳粹的残暴,绝对超乎想像。

从奥斯威辛集中营到比克瑙集中营,会有免费巴士载送。火车可以直接驶入直达毒气房的比克瑙集中营,是纳粹对犹太人种族灭绝的大本营。木造或砖造的囚房环境较奥斯威辛集中营更简陋。二战末期,纳粹眼见自己即将战败,焚毁了比克瑙大部分建筑,让占地175公顷的集中营在寒气肃杀的12月,更显空旷、萧瑟。

生命之轻,历史之重,那一段人类史上最暴戾的屠杀行动,着实让人不胜唏嘘,也显得“多元包容”这普世价值的重要。

二战末期,纳粹眼见自己即将战败,焚毁了比克瑙集中营大部分建筑。
二战末期,纳粹眼见自己即将战败,焚毁了比克瑙集中营大部分建筑。
奥斯威辛集中营内有一栋栋红砖建筑、毒气室、焚化炉等,四周由铁丝电网围绕着。
奥斯威辛集中营内有一栋栋红砖建筑、毒气室、焚化炉等,四周由铁丝电网围绕着。
营内的死亡之墙,纳粹当年在这里枪决过无数人。
营内的死亡之墙,纳粹当年在这里枪决过无数人。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