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ksa是什么意思?古晋饮食文化工作者田晋华五六年前一直想要厘清这个词汇缘由。谷歌搜索Laksa,资料显示来自古印度梵文的Laksha;他听闻另一个说法,是源自波斯语Lakhsha,意思为细面条(Vermicelli)。收集资料时,他还曾看过一段纪录片,在越南河內,叻沙指的是米粉。可见叻沙一词颇有个性,具有千变万化的面貌。
ADVERTISEMENT
古晋有一条甘蜜街(Gambier Street),街上过半店铺贩售土产和香料,而香料铺绝大部分由印裔同胞经营。田晋华曾请教如何解释该词汇,对方仅存模糊概念,大意指包罗万象,混合所有食材与辛香料。后来向对方要一份叻沙香料配方,老板从抽屉里拿出五六张叻沙配料谱,转头便问要哪一种配料谱。然而令田晋华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发黄的配方纸,仿佛用力一些便会碎掉。
古晋叻沙在早期是一种家里自配的食物,当叻沙还没走出厨房,各个家庭的叻沙拥有独特口味。最早在1944年,一位叫吴立德的潮州人开始在市面上沿街兜售叻沙,推着摊子来到亚答街的民兴茶室前摆档口。古晋叻沙是一种充满香料和草药味的美食。早期制作叻沙汤底需经很多工序,要捣碎和处理三十多种原料,例如孜然、芫荽籽、罂粟籽、葱、蒜米、辣椒、姜黄等。
店家会先用鸡骨头和鸡肉熬汤头,同时炒虾头和虾壳,再倒入鸡汤熬煮,最后添加叻沙酱,汤底滚熟便倒入椰浆。至于沾酱是由峇拉煎、辣椒、辣椒干和叻沙酱的渣组成,配上半粒酸甘,吃时再把酸甘汁挤在酱里。
古晋叻沙汤汁没有鲜艳外衣,却将古晋饮食文化的朴质诠释得到位,返璞归真的清香,属于自成体系的美食。“一股微薄的香料味,椰浆味不重,没有咖哩的辛辣,更多是一种温和的口感。”
古早味的叻沙汤汁是褐色的,用料米粉、豆芽、鸡丝、鸡蛋丝、切成一半的虾仁,最后撒上芫荽。直至七八十年代,古晋叻沙仿佛失去了个性,市面上有几家叻沙酱的供应商,不少小贩会购买叻沙酱再煮成汤汁,渐渐地形成千篇一律的面貌。
已故的美国名厨安东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曾称砂拉越叻沙是上帝的早餐,那可是极高的评价,不知何时才有机会远赴砂拉越一尝道地的砂拉越叻沙……
【沙巴】怡丰茶室三宝之一:怡丰叻沙
沙巴亚庇加雅街的怡丰茶室以三宝闻名——叻沙、牛杂粉和沙煲鸡饭,茶室东主庄秋旺自1984年便开始营业。
最初没有所谓的“怡丰叻沙”,创业初期,他与一位古晋朋友合股,对方从古晋购买叻沙酱,再自行添加香茅、小葱、黄姜、南姜等,调配出适合沙巴人口味的叻沙。3年后,他自行向砂拉越商家采购酱料。直至1990年飞往古晋向制作叻沙酱的老板学习调配香料,经过改良和多次香料配比,终于正式推出怡丰叻沙。
怡丰叻沙口感偏咸,汤底采用鸡汤熬煮,再放叻沙酱和椰浆,配料就有豆腐卜、鸡蛋丝、豆芽和虾,“两只虾放在叻沙上面就很抢眼了。”他笑道。“不过没有鲜蚶,有些老人家担心胆固醇,有些人又怕A、B和C型肝炎。”东莞米粉是怡丰叻沙的主角,他说,80年代东莞米粉非常畅销,一箱60包(每包约450克)要价60令吉。“每次都卖断货。现在一包300克,同样一箱是60令吉,变相物价也上涨了。”
随着沙巴政府积极推动本地旅游业,加上亚航直飞服务,激励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消费。为了迎合游客口味,他再作微调,怡丰叻沙醇厚香浓汤汁驯服了游客们的味蕾。怡丰茶室很快摇身一变成了网红店,怡丰叻沙更是必尝的爆品。
位于市中心的加雅街被称为唐人街,这条街约有80间店铺,平时是一条恬静的街道,每当周日市集才能让加雅街充满活力。然而,从3月份至今,冠病毒病的疫情严重冲击了当地的经济,周遭生意一落千丈。庄秋旺说,街上已有11间商店倒闭,目前还有七八间店铺还没重开营业。
后记:丰盛多彩的国民食物
我与每位叻沙档主、美食达人聊天时,发现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从描绘叻沙口感、颜色和挑选食材,均不会忘先辈所留存下来的精神——原汁原味。在介绍叻沙特色之余,我更想挖掘出他们每个人如何秉持传统,如实呈现一碗多元丰富色彩的叻沙,借此拼构一幅值得探索的叻沙想像。一碗叻沙,各有表述,各州叻沙口味衍生出千变万化的面貌,不会有种族之别,像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国民食物。
(原稿上传于19/10/2020)
第一篇:
【中南马篇】一碗叻沙,盛满包容与多元
第二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