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擂茶是客家人的日常食物,在马接峇鲁新村,许多村民都会在住家范围种植几棵茶树,充当擂茶原料之一,或自己在家炒茶喝。据悉,这些茶树原在阿依巴西范围种植,村民习惯称为“芭溪茶”,取Pasir译音,是乌龙茶类。
因为喜欢喝茶,张声锦毅然开垦了村里一片土地,自己种茶炒茶,如今在村内成功打造一片平地乌龙茶园。
平地茶园在本地并不常见,究竟他如何从零开始,一步一脚印学会种植和处理茶叶的方法?
早在80年前,马接峇鲁的村户人家已开始种茶树,村里有的茶树已有60年树龄,但都属于住家式种植,数量不多。
在村里长大的张声锦12岁开始喝芭溪茶,成年后到外工作,一直对家乡的茶香念念不忘,偶尔向村里其他村民买些茶叶。买来的茶叶常常是一丁点,怎能解茶瘾呢?“不够喝,不然找个地方来种茶吧。”后来在村里租下一片土地,开辟成茶园。
【从失败中摸索,终于苦尽甘来】
早晨踏入茶园时,张声锦早已泡好茶,在旁炒茶,阵阵茶香萦绕空中。茶园占地1英亩,种有约3000棵乌龙茶茶树,以及零零落落的榴梿树,至今茶园将近10年历史。
有道万事起头难,起初开垦种茶时,张声锦一方面向别人买茶籽来种茶苗,另一方面买茶叶学习炒茶,直至两年后,才真正开始炒自己种的茶叶。
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开始种茶几乎失败告终,起初两次种植,因为天气太热,茶苗几乎干死。
后来听取他人意见,在园地种些猫山王,让茶园土地长些野草,不要那么“干净”,茶树反而变得更健壮一些。后来,他听取工人意见,用椰叶和棕油叶来遮盖树苗,在方方面面细心照料耕种之下,茶树茁壮成长、趋向稳定,种植两年后,终于能够炒自家种的茶叶。
采茶炒茶都是学问。张声锦用的是传统炒茶炉,以橡胶树干为木柴,因为缺乏炒茶经验和旁人指导,炒出来的茶叶品质,时好时坏。虽然信心难免受打击,但他只能不断研究,凭经验发现其中诀窍,同时向村内长辈请教。
日子有功,凭着不停摸索和经验,茶叶品质也出现变化。他拿起茶杯,笑说:“开始这茶不是这样的味道,喝起来很涩,会‘锁喉’。但现在,有些茶友跟我说,你的茶变了,有种苦尽甘来的味道。”亦如慢慢走上轨道的茶叶作业。
他透露,茶园的产量和采茶次数不多,若在清明节时期,一个月里面也许只能采茶一次,但采出来的茶叶品质很好;若在雨季时节,一个月可以采十次八次,因为雨量会影响茶叶的味道,往往炒出来的茶叶没那么香。早上采茶后凉置三四个小时,下午开始炒茶青约5小时,然后拿到太阳底下晒两天,之后再炒5小时,才可正式出炉。
【从兴趣到创业,开拓新村品牌】
因为喜欢茶,所以种茶、采茶、炒茶,收获许多种茶心得和技艺。尽管种植过程中投入许多心血和金钱,但张声锦并不后悔,如今到哪都一定带自己的茶去喝。
从个人兴趣延伸到销售和地方推广,这几年来他开创茶叶品牌,命名为“深井茶”,茶罐附上“芭溪山谷”4字,表现对老家马接峇鲁新村的情谊。“希望能让别人知道,我们新村有这个茶叶。”期许从风土产物变成地方品牌。
本着喜欢喝茶的初衷、买不到茶而想种茶喝的自给自足精神,张声锦开辟了一座平地茶园,同时也像是开拓了一扇门,让更多人看见新村创业的契机,为新村打造更多的可能。
更多报道: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