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当被问起“你的家乡/居住地有什么”时,你会怎么回答?我住在吉隆坡、家乡在怡保的朋友说,“嗰度乜都冇,你嗰时候点解要搬过去?”立刻就反客为主;住在怡保的留乡中年朋友说,“二奶巷、芽菜鸡啰!”问他平时是否会去光顾,“梗系唔会啦,咁塞车!”丝毫没有疑虑。由就业发展机会或观光思维出发,怡保终究只是一座Touch n Go的观光城市。
怡保尚且如此,比怡保规模更小的乡镇,你又会如何看待它?
上期专栏提到“地方标准”(lobalization),当我们在思考一座城镇有什么的时候,旨在寻找它的“绝对价值”,而不是跟大城市比较的“相对价值”;“全球标准”(glocalization)产生的均一化现象打造了无数的整型美女、帅哥,小自壁画、许愿树、“I love XX”、咖啡馆、奶茶店(噢不……已经变酸奶店了),大至观光区、购物商场,甚至城市。被复制的美丽让人失去审美的能力,而长期把城市视为国家大脑、心脏,不断把地方资源导入城市的失衡供需关系,同时也让地方失去了自觉的能力。
地方特色、地方价值是观光客的盲点——人们来了就走,带走淘回来的廉价舶来品,徒留满地的垃圾和讲不出所以然的打卡照——连当地人也以为那就是游客要的;但,什么才是地方独一无二的魅力?我们必须常常换位思考才能看见那些看似无用的美好价值。1998年《在台北生存的一百个理由》横空出世,影响了一个世代的文青,黄威融、马世芳、许允斌、姚瑞中、陈光达等5人走进台北人习以为常的生活常景里,用犀利的眼光和温柔的笔触,共同写就一本最接地气的台北旅游指南。
一个人对地方的认识虽跟记忆紧扣,但未必跟居住年资相关;年轻的时候视力好,人都喜欢远观,待老花来袭,才惊觉近身已经一片模糊。我在老花来袭的四十好几成为怡保的新住民,有幸还能融入旅人和前伪文青的眼光去发现她的市井草根魅力,以下列举几个:新、旧街场是一窥马来西亚大城小镇发展轨迹脉络的重要参考,它是我见过保留得最完整“一街一行业”的城镇,咸鱼街、五金街、神料街、金铺街、布庄街、裁缝街……至今,这些传统行业街以及它们坐落的南洋店屋共筑的风景线,成就了一座不老(并且不新)的电影城;怡保人引以为傲却不为游客所知的秘境美食多如牛毛,“海南咖哩”、“大细脚”、“麻芝花生糊”、“鼻屎鱼蛋”……其中像吉隆坡适苑般存在的老酒楼或餐厅也比其他城镇多,高记、友明、鸿图、鸣凤,这些比这个国家还老的食肆,养活了几代的怡保人,那些你以为已经消失在马来西亚饮食地图的菜式,有些还能在这里找到;你若打开谷歌地图搜寻怡保周边的近打谷(Kinta Valley)地区,会发现怡保根本就是一个“千湖之城”,“前世界锡都”留给后代无数废矿湖,融合无所不在的石灰岩山景观优势,这些隐藏的湖光山色充满发展休闲产业的巨大潜能……
那些看似无用的日常都是风景,当年“李大傻”在旧街场以一炷香的时间讲一段古,这个年代也需要更多的“李大傻”来给这座城市讲一段不老的故事。你,找得到在你家乡/居住地生存的100个理由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