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香对许多华人而言是不可缺少的祭品。每逢农历新年期间,人们都会烧香祭拜,用来酬神、许愿、祈求平安等。年中的大小神诞庙会,例如中元和九皇爷诞,可看到许多庙宇伫立着栩栩如生的大支龙香,香火鼎盛,非常壮观热闹。
由不起眼的木条和粘粉木糠,到威武精美的龙香,龙香制作的背后,需经过制香身、盘龙身、雕印龙头龙脚、喷漆上色等工序,其技术含量和冗长复杂的工序,使龙香不但是祭品,还是一门民间艺术。
ADVERTISEMENT
然而,繁复的龙香工序亦带来利润低薄和无人继承的问题。面对传统行业的不足,龙香行业如何调整作业方式,寻求突破?
【祭品匠人】第二篇,我们亲自走访位于霹雳太平马登一家拥有三十多年历史的龙香工厂,实地了解龙香的制作工序和龙香工厂的故事。
采访团队一大早来到汉龙香行的龙香制作厂,映入眼帘是一片鲜艳与素淡相映衬的景象。偌大的工厂,每个角落陈列着大大小小的圆柱龙香,以及短小圆胖的黄梨香。工厂内看似凌乱,却乱中有序,这儿摆放成排的立体龙头,那里是一箱箱备用的龙脚和凤凰。
工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专心致志地压模捏出龙头、喷漆上色,阳光照耀下显得一片静谧。等待上妆的浅褐色龙香是工厂的主色调,仿佛人间烟火味从这里开始。每个角度,似乎都自然形成一幅有故事的图,吸引摄影爱好者按下相机快门。
迎接我们的是陈亚汉,汉龙香行的老板,今年60岁,是土生土长的马登人。他在年轻时有机会跟师傅学习制作龙香的手艺,学艺约两年,掌握基础后自立门户,创立汉龙香行,至今投身龙香行业将近40年,大半辈子都和龙香打交道。
说到龙香的吸引之处,他笑说:“我们做得成那条龙啊,就很高兴了。”看到自己的作品有人欣赏,就感到满足开心,推动他继续研究龙的变化和呈现方式,精益求精。
访问伊始,他给我们展示捏制龙头,站在桌前双手麻利地搓揉粘土团,先是做龙脸,接着捏制鼻子、头壳、牙齿、舌头、眼睛等,利用小刀刻划轮廓线条,十多分钟后,一只正脸龙头跃然眼前。
据知,平时工人都是直接用模具来制作龙头,当外人来参观时,负责人才会展示传统的捏制龙头方式。
他娓娓道来,从前的龙香是全手工作业,惟手作速度慢,产量少而工钱成本高,面对传统行业的现实困境,龙香工厂在三十多年前开始改变制作方式,逐渐走向半机器制作。
香身制作:4层木糠团人手铺上
陈亚汉说,龙香有许多尺寸,小至4、5、6、8呎长,大至20、24、28、36呎长不等,若有客户特别下订,则依据顾客喜好和需求而制作特定的尺寸。
至今,制作香身的整个步骤均以人手完成。香身的制作从一根木棍开始,首先把木糠、粘粉和水糅合成的木糠团,然后一层一层铺在木材上,每铺好一层之后,就必须凉置在通风地方,风干后才能继续铺上第二层。
说罢陈亚汉两手拿起一坨揉好的木糠团,快速地“啪”,把它们粘附在柱子上,两只手掌上下将木糠团推平,并控制在一吋左右的厚度,铺好后,再用一张玻璃纸或其他工具抚平凹凸不平的部分,让整体更顺滑。
每一层木糠团花多长时间风干?“看天气。半个月、三个礼拜或一个月,不一定的。天气好没下雨就快干一些,有下雨就慢一些。”因此一支需要涂抹4层的香身,往往要4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大型香身,甚至要半年至一年以上的时间去完成。
也没法贪快一次就铺上4层的厚度。“放得太厚,它(木糠团)就会跌下来。而且它不能晒太阳,容易龟裂,就是这样放着,靠吹来的风自然干。”
香身完全风干变硬后,接着就是盘龙身、画鳞片、喷色彩绘、贴龙头等装饰工作。
陈亚汉给我们示范“盘龙身”的制作步骤时,只见他把粘粉团附在香身上,手掌将粘粉团做成弯曲的溪流形态,犹如巨龙盘绕香身,信手拈来身旁的工具,一支冰淇淋木棒,熟练地刻画龙鳞与轮廓。
仿佛任何小物品交到他手上,都能变成制作龙香的工具。他笑说:“可以做东西就可以了,这就是手工,手有什么东西就做咯。”
栩栩如生的龙头怎样完成?
与香身不同,龙头的原料只有粘粉(由Kayu Teja提炼而成)和水,并没使用木糠。陈亚汉解释,香身会用到木糠,所以能够燃烧起来,做龙头要做得幼细,没用木糠,所以龙头没法烧。
首先把粘粉和水倒入搅拌机里,通过机器制成薄薄一片的粘粉团,接着工人就会根据设计好的模具模本,将粘粉团制成龙头龙脚等形状,再以人手捏制出立体感,完成后晒干、备用。
来到上色环节,所有浅褐色的香身和龙头会先喷上白漆打底,接着喷漆上色,末了以人手描绘数笔,让整体效果更生动更精致。最后,用细小的竹枝把做好的龙头、龙脚、凤凰等,牢牢钉在香身上,一支龙香才大功告成。
虽然书写制作过程只要几行字,但实际上,整个制作工序至少要几个月至一年以上的时间,非常考验耐性,一切都急不来。
改良制作工序,提高效率产量
陈亚汉说,龙香的每个制作部分又多又复杂,人工成本高,利润少。在原料成本越来越高,龙香价格不能放得太高的情况下,龙香工厂只能想办法,改用新的方式来制作,达到快速方便的效益,尽量减少人工成本。
从前的龙香师父全凭一双手捏制,非常讲究手法技巧,做出来的成品精致又生动,却相对费力费时。
就在三十多年前,陈亚汉着手雕刻制作龙头模具,让工人依据设计好的模具模本制作,同时以机器取代手工搅拌搓揉粘粉团,加快生产速度,减低人力成本。
“三十多年前搅粉时,我们统统用手搅,用脚踏,用玻璃樽去给它弄薄,现在用机器搅出来,要薄的厚的,要割什么都可以,做龙做凤都可以。”制作方式改良以后,大大提高效率和产量。
他说:“改良要快要方便,不然那个费用吃掉你的利益就很难做了。”
虽然,如今龙香工厂改为半机械制作方式,但市场上仍有一部分人追求更加美观精致的手作龙香,而工厂也会依据顾客提出的要求,以手工方式制造龙香,因此,流传下来的传统手艺一直没断层过。
龙香设计每一年都在变
制作龙香,是否也要擅长绘画美术?他笑了笑,说:“画画我就不懂了,做就可以,你讲两条龙我就做两条龙。”
陈亚汉做龙香时都不看图。从事龙香制作大半辈子,龙的神情与姿态、设计图案早就存在他的脑袋里,手上拿着一团粘土,一边制作,一边构思,凭空就能做出不同造型设计的龙头。
历史悠久的龙香,造型设计并非一成不变。他指出,有的顾客会对龙香设计提出特定要求,工厂就会依据需求制作,若顾客没概念则由工厂设计。“一支香做5条龙、8条龙都可以。”龙香款式也越来越多创新和变化。在2018年,该厂更制作了高达63呎高的大龙香,被列入《马来西亚纪录大全》。
“每一年都要变一些。今年点了这个,明年就点些设计不同的,才会比较吸引人。如果每年都看到同样设计的(龙香),好像没变化创意。”
年轻一代兴趣缺缺,传承手艺一切随缘
制作龙香因为耗时多工,过程极其繁复,讲究手工,虽然有需求,却鲜少有年轻人愿意投身龙香行业,让龙香行业面临断层的忧虑。以该工厂为例,年轻员工寥寥无几,且大多是抱着打工心态。
“关键是兴趣,没有兴趣是做不来的。”对于传承问题,陈亚汉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即便目前仍没年轻人接班,自己也会继续经营下去。
“文化东西,可以再保存就保存。一定是有人来啦,但是几时不知道。看吧,有兴趣的就一起研究。”
近几年,龙香工厂也开放予旅客和学生参观,除了讲解龙香制作过程,同时也办小型工作坊,让大众有机会体验用粘粉来捏制图案,认识龙香制作这门手艺。期许龙香行业遇到新转机,避免珍贵的传统手艺就此断层。
更多文字报道:
相关视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