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重型罗里穿行,尘土飞杨,传入耳际的是工厂与建筑工程的声音。新街场周边的工厂,寻常的工业区场景,而隐身在大楼中的植物工厂,有一排排绿意盎然的蔬菜悄然生长,这个阳光未曾直射过的空间,种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收成。
ADVERTISEMENT
这一座城市农场是个高科技菜田,以智能环境控制系统,严控温度、湿度、光照和风场,以节省空间的垂直式种植,更难得的是隔着一道玻璃,民众就可以在封闭式的冷气空间一睹运作流程与硬体设备,赞叹高光映照在各式翠绿生菜与莴苣上的现代绿意和粮食革命,品尝最有活力的蔬菜,或把活着的水耕菜直接买回家。
在全球人口快速增长,可用农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植物工厂早在东亚、欧美,尤其在日本、中国、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发展迅速,国际知名的企业也纷纷投入技术研发与产业推广,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卫生安全的农产品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全球的植物工厂蓬勃发展。
室内水耕太空菜Clean Farm管理员李观福(Philip Lee)表示,外国因气候和土地的限制,大力发展植物工厂,而相对拥有更多土地资源的我国,则是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蔬菜,让新鲜菜快速来到城市消费人手中。
“大多数的菜都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有的来自金马仑或进口,从收割那一刻开始,蔬菜就开始流失营养和失去水分,它的保存期也慢慢下降,所以市场销售的菜,并没有很新鲜。”
他相信科技可以让菜的供应量和质量变得稳定,避免雨季歉收,菜价高飙,或国际议题影响了农作物的进口。
启动无农药现代化耕种
这座坐落在2楼,灯火映照明亮的植物园工厂在去年9月投入运作,占地6000平方呎,全面生产可种出2万棵菜。而顶楼2000平方呎的水培温室,则在艳阳下闪闪发光,整齐地种了日本小黄瓜、小番茄、灯笼椒和茄子,各式的生菜和莴苣也长得正好,一片生机勃勃。
供应稳定、安全性高、成长迅速、集约利用土地和减少人力资源等,形成了植物工厂的巨大优势。这支平均年龄23岁的4人种植团队,就能管理好整座植物工厂的运作,他们包办了种植的大小事务和销售,还在园区内设立沙拉吧,为访客提供简餐与咖啡。
毕业自生物科技系的李观福,过去没有任何的种植经验,但现代化的耕种模式,正好让年轻人毫不抗拒地踏入种植业,轻松务农。
他发现在顶楼以自然光照明的温室,让菜更快速成长,颜色也更为鲜艳,而二楼靠LED灯生长的菜需要更长的时间,他们不是以产量为导向,所以不采用24小时光照的模式。
“菜是天然的生命,每个生物都需要休息,菜也需要休息,每天大概开14小时的光照,让菜有机会休息。”
他补充,若要达到阳光速度的生产模式,需要注资更庞大的成本。
无农药是他们的最大理念,创办人邱锦华早年尝试了各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其中包括土耕与鱼菜共生模式,才发现难以控制土壤或鱼粪的细菌,需要农药的加持,因此决定重资引入先进的植物工厂模式。
高科技掌控的密室种植
进入二楼的植物工厂,必须先穿上无菌隔离衣,换上鞋子、戴上帽子和手套,通过风淋室(Air Shower),吹走身上的尘埃。
原先他们打算开放种植区,让民众有新奇的体验,可惜最后却因为植物健康与卫生考量,让大家隔着玻璃窗,观赏种植过程。
这里没有隐藏任何高深莫测的大机密,硬体设备齐全,每个架子有6层,每层都拥有黑色小风扇、LED灯和营养液输送管,由地面的仪器制造二氧化碳。
来自纽西兰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会自动调节温湿度、光照、风场、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植物只需依赖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就能在密室中茁壮成长。
“系统会控制二氧化碳的浓度,启动制造仪器,如果二氧化碳过高,对在里面工作的人是有危险的,所以一定要控制好。”
减产保持蔬菜最佳赏味期
城市农夫一天的工作,从巡视设备开始,检查水管、风扇和灯的操作,再观察菜是否有遭病菌和害虫。李观福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清理,以确保环境干净卫生,定期种新的种子,并进行移植工作。
目前他们正在减产,从开始时种植了75%的蔬菜,降至40%,以提高质量,为了保鲜他们还要精确地计算顾客的取货时间,以确保在最佳时刻收成,维持蔬菜的活力。
销售和营销主管阮晓婷回忆起农历新年期间生菜爆单,大家通宵达旦地工作,就是为了让菜在最佳时机收成。
“我们很幸福不用日晒雨淋,也不用满头大汗地耕种,不过种植是体力活,也是会累。”
她指出,连根销售的菜会装在水盆里养着,消费者带回家可以继续种上3天,甚至更久,但最佳赏味期,肯定是在最短的期限内享用。
“其实反应很好,很多人都有兴趣,不过因为还新,所以会有很多疑问,有人会对比一般蔬菜的市价,然后觉得贵。当我们解释,这是水耕无农药的,他们就慢慢接受了。”
目前这里种植了生菜、罗马生菜、荷兰生菜、奶油莴苣、紫奶油和冰菜等,透过批发和网络销售。
省时省水,蔬菜1个月就可收成
李观福认为,很多人不吃菜,或许是因为菜吃起来苦,或者口感欠佳,但新鲜的菜应该是甘甜脆口的。
他表示,通过肉眼观察菜的外形与颜色,再品尝菜的口感,就能判断品质。如今通过科技的方式,可以让城市人不受环境影响,品尝新鲜蔬菜。
相比传统的种模式,需用40天至60天时间生产生菜,植物工厂则需要30天左右,除了省时,还可以节省高达90%的水源。
“我们其实用二十多天也能出产,可是就觉得口感没有那么好,太小棵,让植物种久一点,有足够的重量和充足的水分,营养比较高,吃起来比较脆。”
打造一座植物工厂,动辄耗费百万,其最高的运作成本为电费,目前他们仍处于不断进化的过程,收成率达70%,日后质量稳定后,会继续扩充。
李观福希望,让更多人了农业科技的进步,也鼓励年轻人带动科技发展,在不受气候和影响的情况下,以环保的方式种菜。
后记/城市农场的不可能任务
城市农场并非不可能的事,有的人通过种植把大自然带回城市,为弱势群体种植食物,有的人想归园田居,却在城市里推广有机种植,还有人引入植物工厂,在室内种出生机。
这些对外开放的城市农场,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和感官,让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有机会,亲近自然、参与原始的种植活动,或接触高端的种植技术。
城市如此多彩,生命生生不息,城市农场背后的开垦与研发过程,总是一层层地突破瓶颈,更为关键的是坚持不懈,鼓励着住在城市的人,就算仅有方寸的空间,依旧要生机勃勃地生活。
延伸阅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