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0am 28/10/2021

焦点

冠病孤儿

冠病遗孤

悲伤五阶段

焦点

冠病孤儿

冠病遗孤

悲伤五阶段

【冠病遗孤/01】冠病孤雏泪,谁来抚慰?

报道:本刊 白慧琪、图:受访者提供

2019年冠状病毒病肆虐的这段日子,共夺走逾2万8000条国人的性命。这当中有不少为人父母者,留下未成年的孩子。首相依斯迈沙比利于10月23日的大马一家基金推介礼上透露,我国共有5173名孩童在冠病疫情中失去单亲、双亲或监护人,成为

ADVERTISEMENT

有别于一般状况,因冠病丧亲的孩童,还得遵守隔离观察、速成丧事等冰冷却必要的防疫程序。近两年的防疫作战,我们预防感染、传染冠病。但憾事发生,也别忽略关注冠病遗孤的心理健康与权益保障。

●报道:本刊 白慧琪
●图:受访者提供

民间团体希望行动(Ops Harapan)的心理辅导志工李馨君在这期间遇到一个案例:一家庭全员染上冠病,唯独女儿幸免,期间一直自我隔离。后来父亲不幸病殁,母亲观察到女儿生理有些变化,开始月经失调。“这可能是一种创伤后压力症状的表现。”

心理学著名理论“”,人们经历悲伤会循序或徘徊在否认、愤怒、讨价还价、忧郁的阶段,最后才接受事实。失去单亲或双亲的冠病遗孤也一样会经历这些过程,只是每个孩子的反应都不同。

李馨君举例,有的孩子会关在房里大哭;有的呆滞麻木,不哭也不闹;有的不愿承认父母已逝。进入“讨价还价”阶段的,可能自责当初如果多用点消毒液,多注意点,父母也许就不会感染冠病。

“不管年龄多小,当他们的至亲因冠病离世,突如其来的伤痛很可能远超于他们所经历过的。”希望行动主席黄颖欣说,近两年来奔波救济行动,发现还有“冠病遗孤”这一群体是被忽略的。他们召集心理辅导志工,为冠病遗孤提供心灵协助;也联合儿童权益倡议组织CRIB Foundation合办#JomPayung计划,承接这些受伤的青少年及儿童。

希望行动和CRIB基金会合办#JomPayung计划,关注冠病遗孤的心理健康和法律权益。

要知道,一个人确诊冠病,若不幸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过程非常仓促。从过往新闻报道的案例可知,在患者送上救护车的那一刻,很可能就是诀别。

这也是冠病遗孤和一般丧亲孩童的最大差异。父母确诊后被送往医院却不幸离世,整个过程也许才十多天,又短又急。孩子往往没能好好向父母道别,丧礼也被迫办得仓促,还得面对未知的未来。

也是大马注册心理辅导师的李馨君说,冠病遗孤面对各种焦虑和无助。因为父母确诊,孩子也需要隔离,见不到外人,外人又不能接济,犹如处在孤岛。

她提醒,面对如此巨大的伤痛,孩子需经历长时间才能复原,周遭的大人得长期关注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尤其,人们在面对危急情况时往往会理智地先处理眼前的事情,反而锁上情绪,没有反应。等到生活渐渐恢复稳定后,孩子的负面行为和反应才会出现,例如沉迷游戏或玩具、爱发脾气、睡不好、发噩梦、尿床等。

大人要适时适当告知死讯

遗孤泛指18岁以下,失去单亲或双亲的青少年和儿童。青少年较儿童更懂得用言语表达情绪,但作为老大的孩子可能本能地要协助家里扛起责任,把自己的情绪先摆一旁。李馨君在其他家庭治疗案例遇过,有者把自己的悲伤锁起来,等到8年、10年以后问题才浮现。

“还有的情况是孩子太小,可能连死亡都还不理解。”另一个希望行动心理辅导志工朱美凌强调,亲友得在适当的情况告诉遗孤正确的资讯。有些大人委婉告诉遗孤“父母远行了”,在年纪小的孩子听来会误以为父母真的只是出门,不久就会回来。进入“否认”阶段的孩子可能会想父母生自己的气才一直不回来;抑或都把家里弄得一团乱了,父母怎么还不回来?

无论孩子失去的是双亲或单亲,周围的大人都要懂得适时适当地告知死讯。李馨君提醒,如果一开始就给予误导讯息,事后将更难说明清楚。谈论死亡或者其他严肃、难过的讯息都是困难的。不管是剩下来父亲、母亲或亲友,建议找个不受干扰的空间,耐心且语气温和地慢慢诉说。大人要明白讨论过程中会有情绪,允许哭泣,视孩子的反应,不必一次谈完。

“通常9岁以下的孩子还太小,并不能真正了解死亡,可能还不能感觉什么是‘永远失去’。”李馨君提醒,大人也不要眼见小孩没有哭闹就觉得有问题,要多观察他们日常生活规律和从前有何不同。

李馨君:哀伤是要处理的,不处理或没有妥善处理,以后可能会有其他副作用。

瘟疫时代,让人不得不正视死亡,尤其不少冠病死亡案例,病患送医后就不再回来。朱美凌坦言,亚洲人的文化不习惯和孩子预演死亡,觉得提早谈死好像在诅咒自己,但她认为,事情发生前得让孩子有心理准备。父母可以告知送医后的可能情况,并写下自己信任且孩子也熟悉的亲友电话号码,万一出事孩子就知道该向谁求助。

留下来的大人得先照顾好自己

失去单亲的遗孤,还有剩下来的父亲或母亲照顾;失去双亲的,则最好交由亲近的亲友抚养。李馨君说,孩子应该在熟悉的环境长大,最后的选择才是孤儿院。那么,面对丧亲的孩子,大人该怎么办?

希望行动志工蔡菁敏遇过个案,丈夫冠病病殁,遗下妻子和3名小孩。他是家里的经济和生活支柱,料理一切大小事。妻子沉浸在悲伤中,直言一直以来只会煮饭和照顾小孩,她不懂得开车,不知如何外出工作,不懂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的确,留下来的父亲或母亲,自己也在承担丧偶悲痛,同时得坚强起来照料孩子。李馨君建议,留下来的大人要先照顾好自己,给予自己个人时间和空间消化情绪。难过时找朋友诉说心事,也不妨去学习新事物,找到生活重心,最重要的是,勇敢寻求帮助。

至于代为抚养的亲友,朱美凌强调,应保持“支持”而非“可怜”的心态对待遗孤,否则他们真的会自觉只是被可怜。当然,遗孤进入亲友家庭,双方一定有许多生活习惯不一样,芝麻小事如关灯、扭紧水龙头等习惯都有待磨合。

朱美凌:父母可以告知送医后的可能情况,并写下自己信任且孩子也熟悉的亲友电话号码,万一出事孩子就知道该向谁求助。

要注意的是,“约法三章”可能让初来乍到的孩子感觉不受欢迎,踏入他人的领地。“我们可以教导孩子省电省水是美德,而不是脱口而出‘不要浪费我的水电’或‘不要浪费我的钱’。”

“要先建立关系桥梁。”李馨君叮咛,青少年往往爱把自己封闭起来,大人也不应要求孩子主动改变,心急认为“这孩子来到我家怎么什么都不做”。把孩子接过来抚养,首先要给予他们感到安全,建立健康的沟通管道,例如每周一个固定时段,让孩子能在一对一私人的空间好好表达心中想法。第二,留意孩子的生活规律,确保孩子的睡眠、饮食、学业和娱乐活动都均衡。

冠病遗孤在丧亲痛苦中进入新的家庭,需要一段时间慢慢适应。孩子,尤其是青少年总是比较被动,因此大人要主动一点释出善意。亲友家里的表兄弟姐妹,年纪相仿也许有较多话题,可以主动拉近关系。

哀伤要处理,要多留意小孩的情绪反应

疫情进入地方性流行阶段,虽然大部分人的生活陆续回到正轨,但日常生活口罩不能少,去到哪儿大家都相互提醒遵守防疫措施。朱美凌点出,有关冠病的一切资讯,都有可能一再提醒遗孤,就是这个可恶的冠病夺走了父母的性命。

蔡菁敏帮助过一个案,丈夫冠病病殁后,妻子独自照顾3名小孩,却不懂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李馨君也赞同,因车祸失去父母的孩子可能从此有阴影。而现在到处都可见可听到冠病的资讯,也有可能成为孩子情绪变化的引发点。

“哀伤是要处理的,不处理或没有妥善处理,以后可能会有其他副作用。”因此,留下来的大人务必要留意孩子听到有关冠病资讯时的反应,才有头绪去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情绪。


延伸阅读:

【冠病遗孤/02】悲伤过后回归现实,遗孤权益如何保障?

相关稿件:

【无国籍小孩/01】挣破身分的牢房 漫长博弈,考验耐心与心理素质

【关爱弃婴行动/01】听得见的弃婴哭声 弃婴箱拯救生命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