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城乡余集

发布: 12:20am 15/11/2021

城乡余集

张集强

古迹修复

文化遗产

城乡余集

张集强

古迹修复

文化遗产

张集强/常民文化遗产

作者:张集强
城乡余集/张集强/常民文化遗产
曼绒甘文阁老巴刹建于1924年,再3年便成为百年历史建筑,市议会应以修复的方法代替重建,并以居民为主要使用者,周末可成为游客参观体验当地文化的公共场所。

随着18世纪中工业革命在欧洲本土产生积极的文明改革运动,不仅加速了工业产品的开发,同时让整个时代的生活文化、经济活动、人文思想、科学教育等等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航海贸易及殖民帝国主义扩张的助力下,到了19世纪中,工业革命己逐步改变全世界的文明样貌。

以我国为例,在19世纪中,因钖矿业及种植业的发展,马来半岛、北婆罗洲许多地区逐渐受到英国殖民势力的控制。为了加速这些地方资源的开发,殖民政府推动城市与建筑管理,整合税收,包括牌照、土地、产业税等等纳为地方政府收入,以做为基础建设使用。到了1880年代之后,主要城镇的管理趋向成熟,基础设计给铁路、柏油道路、排水及排污系统、供电、政府机关建筑,还有直接影响生活品质的便民设施如医院、诊所、邮局、学校、市场等一一到位,促成马来西亚城市的第一波现代化运动。

ADVERTISEMENT

随着时代的演变,最早期的公共基础设施已经呈现严重颓坏的状态,自2005年文化部制定文物法令以来,在主要城市的重要殖民时期建筑,有部分陆续被指定为国家遗产,有者正在修复或已完成修复,但仍有大量的重要仍然处于荒废的状况,甚至被地方政府标记为危险建筑而遭到拆除。

其中最让人担忧的包括早期的公共便民设施,这些设施包括市场、诊所、校舍等等,是常民百姓最常接触的公共建筑,因此成为居民对一个地方概念形成的重要依据,也经常是一个小地方的重要地标。然而,或许因为这些建筑在设计上不如重要机关建筑般华丽精致,同时它们的地理位置处于相对明显的位置,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考量下,这些常民文化遗产的价值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而拆除改建。

城乡余集/张集强/常民文化遗产
原始公共工程局(Public Work Department,现JKR)的柱子标记。
城乡余集/张集强/常民文化遗产
甘文阁老巴刹为预铸式木构架建筑,修复难度不高,且以原材料修复将有足以提升古迹修复技术,不应该以简便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取代之。

用正确的还原老巴刹

自2003年开始,世界遗产组织开始关注各国的产业遗产保护工作,有别于过去对文化遗产的认定偏向经典式建筑,产业遗产是世界文明从传统农耕文明转化到工业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因此,保护产业遗产便是保护完整人类文明开发的历史遗产。以我国的历史及文化保存角度来说,除了精美华丽的古迹,在各城镇中拥有悠久历史的早期基础设施,也应被赋予同等的尊重。

2019年,太平市议会针对两座分别建于1883年及1884年的太平大巴刹展开破损调查研究,同年获房屋及地方政府部拨款900万,以古迹修复的方式完整的修复这两座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老巴刹。这项重要工程获得太平市民普遍的认同,显示市民对这些常民文化遗产有着高度的认同,也显示文化保存的概念已经普遍被大众所接受。

然而,不是所有地方的官员及议员都有这样的观念,例如古晋市海唇街老巴刹在10年前被完全拆除,成为河岸人行观赏区的露天停车场,而怡保八角楼姚德盛公市在2001年拆除改建为高层公寓。

最近霹雳曼绒甘文阁旧巴刹也将拆除重建,耗资300万将旧巴刹仿造,包括附近街道壁画等等,意在创造新的游客景点。此旧市场建于1924年,建筑格局及材料跟太平老巴刹非常相似,由公共工程局设计及监造,见证了曼绒市的发展,在平常时为当地居民聚集及聊天的公共场所。

这座老巴刹是其中一个代表曼绒市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市政府不应该以重建的方式将其改建为仿古建筑,而应该参考太平市议会的作法,用正确的古迹修复方式来将其修复,并在未来的使用功能方面,考量它原有的功能,即是成为曼绒市民最亲切的历史建筑,而非只是在周末用来吸引观光游客打卡拍照的城市装饰品。

城乡余集/张集强/常民文化遗产
市场建筑的美观来自于建筑本身对气候条件的细部设计,象征殖民政府时代工程师及建筑师对风土气候的理解与尊重。

.延伸阅读:
张集强/吴锡山的地景建筑实验
张集强/微气候建筑
张集强/华人文化复兴潮流
张集强/华人建筑文化遗产
张集强/现代主义建筑的堀起
张集强/传统建筑的智慧
张集强/五脚基文化
张集强/阳台殖民地样式
张集强/热带街屋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6:55pm 25/03/2025
促谨慎处理百年兴都庙拆迁   森华堂:免破坏和谐
全国版/隆百年兴都庙拆迁风波|森华堂:首相应暂缓清真寺场地奠基仪式
森华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强烈要求安华谨慎处理吉隆坡百年兴都庙拆迁风波;左起李星祥、刘志文、黄俊棠、张金祥及蔡宛亲。(戴家恩摄)

(芙蓉25日讯)森美兰中华大会堂认为,马来西亚拥有众多不同族群与宗教背景的庙宇、义山等历史文化遗产,如果兴都庙事件成为先例,恐将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类似事件层出不穷。

该大会堂也要求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暂缓本周四(27日)的昌明清真寺场地奠基仪式,并呼吁他以智慧与同理心妥善处理吉隆坡百年兴都庙拆迁风波,而非仅依赖技术性权利作出决定。

森华堂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希望通过媒体声援庙方,同时吁请安华对此类课题保持高度敏感。

森华堂主席黄俊棠直言,当局决定迁移百年兴都庙,并在同一地点修建清真寺,这涉及宗教敏感问题,因此森华堂对此表示关注。

该会指出,安华说明将在该庙宇所在地点主持清真寺的奠基仪式,此举不仅可能被视为对兴都庙信众的不尊重,还违背了安华所提倡的“昌明政府”理念,即尊重多元文化与多元族群。

该会强调,这不仅会对我国各族文化遗产造成深远影响,还可能加剧族群之间的不安与分裂。

因此,该会敦促政府谨慎处理此事,因为该庙宇已有百年历史,不只是宗教场所,更是大马多元文化的象征,不应以商业交易的方式来处理,因为庙宇承载着信仰、文化认同和社区情感,而不是一项资产而已。

此外,该会强烈呼吁朝野政党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此事,确保我国的多元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留,并获得应有的尊重,并强调这不仅关乎宗教与文化,更是维护族群和谐的重要基石。

与此同时,该会也要求政府制定相关法律和条例,确保神圣的国家文化遗产得以保留并得到尊重,只有通过法律管制,此类事件才不会不断发生。

出席新闻发布会者包括名誉主席刘志文、署理主席张金祥、副主席蔡宛亲及总务李星祥。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