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本》第四刊于今年12月正式面世。本刊主题以“穿梭”为发想,灵感源自21世纪以来南洋影视传播的生产样态,希望可以引领读者趁此机会透过“线上交汇”,穿梭游移于各国电影人的影视花园,并寻访曾于马来西亚影坛结下果实的同伴们,透过他们的叙说,提供全新一个重新观看马来西亚电影的角度。
ADVERTISEMENT
过去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千禧年后的世界除了依然牵制于政经文教等人类文明规范,也受到“病毒”的支配——从科技病毒“千年虫”,到人体病毒如非典型肺炎、SARS等的来袭,均让人措手不及。当这些“病毒们”入侵后我们才发现,它正重启着人类文明秩序,而这都是大家必须面对的全新社会认知;其中能够“再现”这些时代秩序变换中的人类思想与情感的艺术媒介,非电影莫属——新时代的电影人通过电影制作来反思人性、思考社会,重新理解人跟社会的关系,创造新的电影语言。
时下的疫情蔓延,对于热爱电影的观众来说影响是深远的。观众被拒于电影院之外的几近两年时光,电影人也期待透过线上模式,包括线上影院、线上电影讲座等模式,与观众保持互动连结。我们都知道,这是非常艰巨的时刻。《无本》团队正是因应电影回响的渴求,在疫情期间商讨方案,希望透过实体读本的产出,叙述经历冠病疫情的电影人与观众群的心情故事,以及影视生产的专业期盼。
本期《无本》邀请了多位海内外重量级作者编写文章,专题“穿梭”部分包括发掘马来西亚电影新浪潮的重要推手荷兰电影策展人Gertjan Zuilhof 的 The Kitchen as Metaphor——New Names in MalaysianMovies,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老师的〈从槟城到KL——记陈翠梅的马来西亚电影工作〉,台湾奇才大师电影迷李幼鹦鹉鹌鹑小白文鸟的〈Malaysia Mon Amour——记翁文仁〉,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新闻系、广告系系主任王昌松老师的〈铁皮屋中的呐喊:本土泰米尔语电影的困境与诉求——访:Shanjey Kumar Perumal〉。
另外,本地新晋导演Ridhwan Saidi撰写Kontur Sinema Malaysia (Dan Singapura): Dari B. S. Rajhans Ke P.Ramlee。前马来西亚国家电影发展局主席Dato Kamil Othman的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以及Cine House Cinema创办人陈志云的〈戏院与疫情〉叙述影视业在疫情底下发展的想法。此外,杂志也访问了两位大马影坛之光廖克发、张吉安,请他们分享自身的电影创作历程以及相关的工作回忆。简言之,本期《无本》的呈现视角已跨越本土马来西亚,迈向境外国际影视视野的编织工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