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昔约今城

|
发布: 7:00am 17/01/2022

昔约今城

郑锦华

农历新年

昔约今城

郑锦华

农历新年

郑锦华/​大吉大利,苦尽“柑”来

作者:郑锦华
郑锦华/​大吉大利,苦尽“柑”来
华人社会,柑代表“大吉”,与广东话的“金”谐音,过年送柑,具有送“金”,祝对方吉利的意思。

华人社会,“”代表“大吉”,与广东话的“金”谐音,过年送柑,具有送“金”,祝对方吉利的意思,属于华人过年的传统习俗,也是华人民间过年社交往来的礼仪。

童年时期,市场上的柑种没什么选择,临过年前,父亲买的或是亲友给家里送的,多是装在木箱子的潮州柑,那时候,台湾椪柑或永春芦柑,可说是陌生的柑种类名称。

ADVERTISEMENT

明代郭青螺《潮中杂记》提及:“潮果以柑为第一品,味甘而淡香,肉肥而少核,皮厚而味美,有二种,皮厚者尤为佳。”潮州柑品种之一的蕉柑,保鲜期长,极可能是当年市场盛行的原因之一,尤其处于并非每个家庭都有冰箱的60年代。

潮州柑的拆箱工序繁琐,要动用钳子夹断捆绑木箱周围的铁线,螺丝批翘起钉箱的木板,拆开木箱子内包裹在柑外皮的薄薄粉红色纸,才看到一个个金澄澄、圆碌碌的蕉柑眼前亮相。

贺岁片开始盛行的80年代初,于除夕夜,戏院半夜场上映的多是许冠文、许冠杰两兄弟,还有麦嘉、石天、吴耀汉等大咖主演的喜剧电影,历经三四十年的岁月洗礼,贯穿戏院的笑声和满院飘溢的剥柑味,属于那年代除夕夜泡在戏院中无数人的集体记忆。

郑锦华/​大吉大利,苦尽“柑”来
许多商家过年临收工前在办公桌上摆放柑橘及红包利是,冀望新的一年大吉大利,更胜往年。

多年前的农历年初八,心血来潮,与两位朋友舍槟威大桥不用,专程搭渡轮享受久违的海风过对岸探友。渡轮引擎吐出的“油屎”味与迎面随风隐隐约约而来的蕉柑味,在脑海中交织出一幅陈年画面。环顾四周,找不着柑香来处,但童年时与母亲过海前往干妈北赖家拜年时在渡轮上剥柑、吃柑的记忆随之翻涌醒来,这才察觉,当年随手抛往大海的柑皮早已不知所终,剥皮喷溢出来的蕉柑味,却历久不衰封存在经已跨越数十年光景的童年记忆,不经意触碰,就会像令人无尽缅怀的经典影片般倒带重播。

当下问起身边两位70后的朋友,出乎意料的都认为蕉柑的甜酸味,最能唤起他们孩提过年时的深层记忆。

小时候父母亲管教很严,平时日子不随便给孩子过邻居家串门子,更甭想外出找朋友聊天。除非过年,父亲才一年一次闭半只眼“放松”允许孩子往朋友家拜年,在大人耳提面命下,家里几个兄弟姐妹从小就知道拿柑登门拜年的新年礼俗,即便一时忘记,母亲也会在旁提醒:记得拿柑拜年。

华人重视礼尚往来,拿柑拜年,主人家同样以柑回礼,就这样手上一对柑,可以串走多家拜年。

柑受到重视,除了“大吉”,老辈人还有苦尽甘来的说法。

母亲生前爱吃苦瓜,苦瓜清炒、苦瓜煎蛋、苦瓜炆鸡等,平时日子无苦瓜不欢,唯独除夕夜到元宵节期间,平时一个月数餐可见的苦瓜,在饭桌上消失。甘榜老辈人总喜欢说:平时生活还不够苦?新年吃甜、吃柑,苦尽甘来不就更好吗?

60年代的甘榜生活,一般家庭过的都是苦哈哈的日子,自个子女可以担任教师、像某某人的孩子一样在银行任职,又或者在洋行“土库”上班的祈盼,成为父母每过新年向神明请求和不时提醒的祈愿。

腊月廿四,民间送灶君回返天庭的送神日子。槟城不少家庭主妇以年糕连同柑橘作供品祭祀拜送灶君,家里老辈人多会要求完成祭礼后,保留灶君神位上的柑橘“压过年”到年初四接神时才替换更新,如此祈愿灶君回返天庭期间或重返人间时赐福家中大小平安大吉,就如许多商家过年临收工前在办公桌上摆放柑橘,外加红包利是压过年的祝愿一样,冀望新的一年大吉大利,更胜往年。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