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專題

|

焦點

發佈: 7:00am 07/04/2022

焦點

元宇宙

新社交世界

Web3.0

元宇宙經濟模式

元宇宙商機

焦點

元宇宙

新社交世界

Web3.0

元宇宙經濟模式

元宇宙商機

【迎接元宇宙/01】元宇宙 改變世界的第四艘航空母艦?

報道:本刊 林德成
目前而言,VR頭盔設備是進入元宇宙的主要渠道。(圖:法新社)

距離臉書為母公司改名“Meta”事件已有半年之久,在這段期間,科技界可說人聲鼎沸,許多科技巨頭豎起旗幟,高喊進軍(Metaverse),並連忙搶佔先機,推銷自家的元宇宙計劃。無論怎麼變,皆離不開一個原則:從2D屏幕世界走進三維立體空間。即人類在未來不只刷屏幕,而是戴上AR(擴增實境)和VR(虛擬實境)頭盔,踏入魔幻絢麗的虛擬空間。

然而,元宇宙概念仍在構想的階段,科技界並未有統一定義。有人說是加強版的VR世界,也有人指是下一代的互聯網模式,總之各個行業解讀應運而生。還有人為了乘搭這股熱潮,把虛擬世界、社交網絡等詞彙一律套上元宇宙,以顯得“高大上”。究竟要如何看待元宇宙的發展?本期便邀請馬來西亞數碼協會前主席孫德俊撥開迷霧,帶領讀者好好認識元宇宙。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林德成
照片:各個官方網站、網絡照片

不曉得多少人看過在2018年上映的科幻電影《頭號玩家》(Ready Player One)?誇張地說,這部電影當年宛如在我腦海裡注入各種奇妙幻想,看完之後內心興奮不已,甚至希望遊戲公司可以打造相似的虛擬世界。沒想到,3年後,這個願望竟然成真,“元宇宙”概念突然蹦出來,在科技巨頭之間掀起一陣騷動。

究竟什麼是元宇宙?想要解釋“元宇宙”這一詞,科幻電影是最佳的解說,而《頭號玩家》被認為是詮釋元宇宙概念的最佳例子。通過劇情演繹、視覺特效,可以賦予觀眾一個想像空間,觀察這些高科技產物對人類生活有哪些改變,又會出現哪些經濟模式和商機。

在電影裡,男主角戴上VR頭盔設備和觸感手套之後,便能瞬間進入一個叫“綠洲”(Oasis)的虛擬遊戲世界。這個情況好比打開了哆啦A夢的任意門,讓他從現實世界切換到虛擬空間,變成一個虛擬卡通人物(或稱虛擬化身),形成一種“肉身在現實,分身在虛擬”的感覺。每個人在“綠洲”裡面可以成為任何人、做任何事,彷彿開啟了“第二個人生”。

早在1992年,美國科幻作家史蒂文森所撰寫的小說《雪崩》已經出現“Metaverse”這個詞彙。描述著人們以虛擬身份的形式,在元宇宙社交和生活。

不過,“元宇宙”並非一個新概念,早在1992年,美國科幻作家史蒂文森所撰寫的小說《雪崩》(Snow Crash)已經出現這個詞彙,然而當時並沒有引起討論。為何現在會突然火熱?或許要拜臉書所賜,去年扎克伯格拋出震撼彈,直接宣佈將母公司名字從“Facebook”改名為“Meta”,全力打造元宇宙生態,想成為一個以VR為主的平臺。

臉書野心是掌控VR世界

為何臉書會甘願放棄一個用了17年的品牌名稱?其實,臉書這一手操作背後是有商業部署的。現為營銷科技公司Antsomi聯合創始人孫德俊說,回顧歷史,微軟在1990年代憑著Windows 95電腦操作系統,“掌控”了所有人的桌面電腦。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蘋果iOS系統、谷歌安卓系統是手機界的兩大龍頭,改變了各個行業的格局。

如果微軟、蘋果和谷歌是3艘航空母艦,那麼臉書在2014年用20億美元收購VR設備廠商Oculus,就是要變成第四艘航空母艦,主宰未來的虛擬世界,即AR、VR和MR(混合實境)。這意味著臉書當年的目光是拓展更深遠的商業版圖,不僅是購買VR遊戲頭盔,而是VR技術和系統,

把Oculus變成下一代最重要的虛擬世界操作系統。

元宇宙是互聯網的演變

有分析說,元宇宙可以說是一場互聯網的演變,正如智能手機取代了“大哥大”,現有的互聯網也會進化成元宇宙,帶領人類進入時代。

首先要感謝科技的蛻變,人們才能從Web1.0進化Web3.0。Web1.0是PC互聯網時代,每個人只能通過瀏覽器萃取資訊,是一種單向的閱讀資料方式;過了千禧年,Web2.0誕生了,也被稱作社交網絡時代。任何人可在網絡創作、分享和回覆內容,與其他人互動。不過,如大家所知,我們要用臉書、谷歌、WhatsApp、推特這些社交網絡功能,就必須授權給第三方平臺管理我們的個人數據。

臉書的元宇宙被喻為是融合現實和虛擬世界的載體,人們會有自己專屬的虛擬化身(avatar),在虛擬空間與人社交、遊戲、娛樂、辦公等。

當區塊鏈技術慢慢成熟,Web3.0開始進入大家的眼簾,並稱之為去中心化的年代,是完全站在用戶的角度出發。對比起來,Web2.0的用戶數據掌握在第三方平臺手上,Web3.0是打破這個局面,通過區塊鏈讓用戶掌控自己的個人隱私權和數碼身分。

“你在元宇宙的個人資料全權由你掌控,而不再是掌控在這些科技巨頭手上。”孫德俊說道。他以蘋果的iOS作業系統為例,用戶現在可以拒絕廣告追蹤服務。對此,他認為元宇宙未來也可能出現這樣的設置,用戶可以捍衛自己的隱私權。

Web3.0未必是去中心化

很多人說Web3.0相等於元宇宙,但孫德俊保持開放態度看待,“我認為Web3.0是互聯網未來的想像,元宇宙也有可能只是Web3.0的其中一個分類。”現階段大家會以元宇宙來形容,未來會不會變成其他名詞,誰也不知道。

當然,元宇宙是一個持續在演化的物種,不斷優化和形成人們未來所期望的數碼世界。孫德俊直言,雖然大家所想像的Web3.0是去中心化,可是,所有的科技企業和品牌都在這個市場角力,未必如大家所願。

“我認為未來是‘hybrid’(混合)的形式。”當一個人要進入不同的元宇宙,或者從事不同的活動時,該元宇宙平臺可能會要求用戶給予特定權限。當用戶迫切需要特定應用或功能時,或許就會妥協。

孫德俊說,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要不要參與元宇宙,沒有所謂的需要和不需要。(圖:受訪者提供)

你有權選擇要不要進入元宇宙

他強調,未來的元宇宙不會是由一間公司獨大,不太可能憑一己之力建造和營運一個元宇宙,反而是由多個元宇宙平臺組成,並通過一個API(應用程式編程接口)連接,讓用戶順利轉移數碼資產、交易、自由穿梭在這些小元宇宙。“誰能創造一個API讓所有的元宇宙對接,就有機會獲得這個龐大商機。”

元宇宙是要塑造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把現實生活搬到元宇宙平臺,大家可以如日常工作、購物、娛樂、消費、社交等。同時,各種產業和市場也會受到影響,目前金融行業、零售業、時尚業、教育領域、娛樂影視等已經開始探索和研究,要如何與這股趨勢接軌。但,稍等一下,難道未來每一個人都要時刻在線,頭戴VR設備在虛擬世界度過每一天?
答案是未必。孫德俊說,人總是有選擇權,在現今時代,一些人完全不用臉書也能生存。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要不要參與元宇宙,沒有所謂的需要和不需要。“在於你使用這項(科技)產品時,是否有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你看得出這個是虛擬工廠嗎?

“所有的科技重要發展都改變了人類的使用行為。”他舉例,臉書推出初期,引起不少人質疑,為何要把個人心情完全公開給別人知道?現在大家樂於分享生活點滴,自動拍照、打卡和發限時動態。好幾年前,YouTube還是主流的影音平臺,當抖音短視頻冒出來以後,頓時改變了用戶觀看視頻的習慣。

元宇宙需要具備什麼技術條件

孫德俊突然拋出一個疑問,那麼未來的元宇宙會出現一個殺手級的應用程式(killer app)嗎?當年的臉書、Instagram、YouTube都是殺手級應用,很多人的生活都會用上它們。除了應用程式,內容創作者是否做好準備,要如何配合元宇宙的科技生態,去生產相應的內容?

若想讓元宇宙順利推行和成型,究竟需要具備什麼技術條件?孫德俊提出了A、B、C、D,分別代表人工智能(AI)、區塊鏈(Blockchain)、運算能力(Computing)和大數據(Data)。同時,又得依賴AR、VR、MR、5G網絡和物聯網(IoT)的發展。

“最重要的是設備的價格門檻可以多低?”移動互聯網會如此成功,其關鍵因素是人人買得起智能手機和使用移動數據網絡。一旦價格廉宜,用戶的使用體驗又能去到多極致?“你給我一個VR頭盔,但是我戴了會頭痛、頭暈和嘔吐,那肯定不是一個好的體驗。”這些都是現有的VR頭盔所面臨的難題,科技公司需要鉚足全力去解決這些挑戰。

元宇宙並非全然聚焦在娛樂遊戲,在工業領域也發揮絕佳的效用。比方說半導體公司Nvidia所開發的3D設計協作平臺“Omniverse”,就是工程師的元宇宙。德國汽車品牌寶馬去年與Nvidia合作,利用“Omniverse”創建了一個虛擬工廠,模擬出安裝汽車零件的作業流線,甚至安排虛擬員工,以真實模擬出工作流程和效率。

元宇宙不是生活的一切

從《黑客帝國》、《頭號玩家》到《失控玩家》,許多電影呈現了元宇宙的雛形概念與面貌,而人們也會以自己眼前所見的畫面作為依歸,比如認為元宇宙會像《頭號玩家》裡面的“綠洲”,在現實世界成真。但,元宇宙概念充滿了無窮幻想和潛能,極有可能超越電影所呈現的景象。

然而,孫德俊強調,切莫虛實不分,終歸要回歸現實。元宇宙不是意味著生活的全部,每個人還是要吃飯、盥洗和睡覺。元宇宙僅僅是一個選項,人們不用完全否決,也無需全心認同。作為時代的見證者,每個人都有權去參與、奉獻和讓這件事發生。倘若這項科技真的讓人們的生活變得不好,大家可以一起否決,拒絕它的存在。

他說,暫時不用對元宇宙做太多設想,“life will find its way”(生命會找到出路),科技發展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需要思考的是,元宇宙接下來的發展是否符合人性需求;第二,它會改變人類什麼行為?”

這個是Meta的“Horizon Venues”,一個虛擬的活動空間,可以用來舉辦體育賽事、脫口秀、演唱會等。

延伸閱讀:

【迎接元宇宙/02】24小時齊聚元宇宙 沉溺虛擬回不了真實世界?

相關稿件:

【NFT前景/01】NFT熱到燙手!前景真美好還是泡沫將至?

【打分年代/01】5顆星背後無盡辛酸 服務提供者不易為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12:07pm 25/10/2024
【仙四师爷庙/03】信仰与文化、民俗融合 仙四师爷庙与时俱进
加影师爷宫除了是百年古刹,也被雪州旅游局列为加影历史地标。

百年师爷宫与时并进,把文化艺术融入节庆,庙诞办描绘市集,重现手画平安符,让传统与旅游结合为地方特色。

报道:本刊 张露华
摄影:本报 黄安健

加影师爷宫同样是一间百年古刹,建于1870年,香火初始于加影流古路(Jalan Reko),1892年才迁至加影大街现址,如今更被雪兰莪旅游局认证为加影历史地标。

在2022年8月(农历七月),师爷宫与加影社区文物馆及乌鲁冷岳社区资源中心联办了仙四师爷千秋宝诞庙会,集合不同元素,把民俗与信仰通过不同媒介展示予民众,包括中英文漫画让更多加影人了解师爷宫的由来。

加影师爷宫内展示的建庙经过与历史文献。

很多人入庙不懂得拜神,手里拿着一把香,却不知该插哪一个香炉,膜拜动向是从里到外,所以他们特别准备了膜拜形式讲解,教人如何入庙拜神。

同时,庙会也展示了该庙封印多年的百年拓印,还有中英双语历史图片展,展现新生代力量与古庙文化的融合。

加影师爷宫的百年拓印。
中英文双语讲解仙四师爷的事迹。
庙会导览员为善信讲解师爷宫建庙历史。

该庙主席萧延坤表示,该庙每年都会办仙四师爷宝诞盛会,以往都是以平安宴的形式庆祝。随着2022年该庙获雪州政府认证为加影历史地标后,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间百年古庙,于是联合上述两个社区组织于2023年办了一场庙会市集,除了让信徒参与,也吸引更多年轻人来了解师爷宫。

他回忆,以前小时候都会随长辈参加宝诞庆典,那时候甚至封路游行,连续3晚(七月初七神诞,演出从初六到初八)有大戏演出,几乎整个新村的人都来参与其盛。

萧延坤(中)与一众理事忆述加影师爷宫的历史事迹。

手画符 艺术与信仰的结合

平安符,是很多人都会带在身边的一道符,但你有没有见过真正用手画的平安符?平安符是否会“过期”或需要每年更新?

邓俊良,金英教法师,但更多人只知道他的别称“长毛师父”,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研究玄学多年的他说,他的专长是捉鬼、解降、看家宅。

加影师爷宫的手画平安符。

在加影师爷宫庙会上,他现场为信徒、民众手画符,让大家见识到非印制的平安符。他表示,当加影社区文物馆长李腾找他当庙会顾问时,希望他能手绘师爷宫符,重现已经失传的百年符箓。

“手画的符,与印制的符是有差别的,当我在画的时候会一边念咒语,集合天地人三界力量,加强符箓力量。而师爷宫是一间百年古庙,很多居民当年都曾经来这里求过平安符,所以李藤希望我能让这道平安符重现人前。”

邓俊良在庙会上手画符箓,重现加影师爷宫的手画平安符。

问到打印的符与手画的符有什么分别时,他说:“一张符最重要的是符胆,制造力量让它运作,加上人手画结合天地人三界的力量才能让一道符更准确发挥作用。”

他感慨,如今的庙宇或道教师父都不画符,只用一种拓印大量印制,画符的功夫可能会就此失传。

“所以我都会规定弟子要懂得解印、画符,要会念咒语,而不只是复印符咒!”

师爷宫内供奉的仙师爷(右)及四师爷神像。

如果你对符箓的印象还停留在一张长条黄纸,上面写满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符号的话,邓俊良画的符箓会令你大大改观,他将艺术融入信仰中,图腾、神像都会出现在符箓上,借此推广画符艺术,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

他表示,艺术符箓(简称艺符)是用符的文字来创造艺术,主要是画风水符,用于安宅、健康及破除不好的磁场。

善信诚心上香。

华人对于农历七月都有负面印象,认为这个月份容易“撞邪”。但邓俊良却以科学与玄学的角度去分析农历七月为何会有时运低的说法。

“七月,是地球与月亮距离最远的月份,人容易变得浮躁,意志力不集中,负面情绪就会出来,比较容易发生意外,所以不是七月容易撞邪,而是大自然磁场影响。这个时候把一道平安符放在枕头下,减低情绪化,睡得好,情绪会冷静下来,就不容易遇见邪灵。”

仙师宝诞庙会,加入多元化元素,吸引更多年轻人到来参与,从而对师爷宫有更多的了解。

他强调,符箓是强化自己最弱的地方,平衡个人性格,但无法改变外在条件。

他表示,符箓分为两种,一种是俗称的“鬼画符”,看不懂写的是什么;另一种则是明符,字体清楚。而且符箓有千千万万种,根据个人需求来请符,不过一般上人们求的都是平安符、风水符及五行符。

(原稿上传于06/01/2024)

相关稿件:


【仙四师爷庙/01】“Made in Malaysia”的神明──仙四师爷
【仙四师爷庙/02】士毛月仙四师爷宫复办銮游 时隔8年盛況胜以往
【地契与人文/03】无处没有华人,无处不需要华人义塜
【老人再就业/01】老人重返职场因为家有“啃老”?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