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发布: 7:00am 07/04/2022

焦点

元宇宙

元宇宙商机

网络虚拟世界

数码身分

虚拟化身

焦点

元宇宙

元宇宙商机

网络虚拟世界

数码身分

虚拟化身

【迎接元宇宙/02】24小时齐聚元宇宙 沉溺虚拟回不了真实世界?

报道:本刊 林德成
在元宇宙世界,最贴地气的做法是虚拟办公空间。即使相隔十万八千里,只要戴上VR头盔设备,便可以和对方的虚拟化身“近距离接触”,就像在现实世界的会议室里面开会一样。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必须和应用程式打交道,尤其是社交媒体应用,多到令人应接不暇。当概念在2021年横空出世,被人们喻为下一代的社交形式。大家可以一起“上线”,齐聚在奇幻炫目的虚拟空间里面,用加密货币交易、消费、娱乐、社交和工作等。每个人只需戴上AR/VR眼镜设备,便能化作一个卡通版的虚拟3D人物(或称),在尽情遨游。可是,元宇宙沉浸式的体验会不会令人变得更宅?又或者沉迷在虚拟生活里面?

报道:本刊 林德成
照片:本报资料中心、网络照片

ADVERTISEMENT

大力推广元宇宙概念的脸书创办人扎克伯格曾说,唯有自行探索,才能真正了解元宇宙。脸书吹哨人弗朗西斯.豪根(Frances Haugen)却认为,元宇宙身临其境的虚拟空间会令人上瘾,无形中也鼓励人们脱离现实生活。

现阶段踏入元宇宙的基本条件是要有VR头盔设备,那么长时间在元宇宙生活到底是什么感觉?《华尔街日报》科技专栏作家Joanna Stern去年就挑战自己,全天候戴着VR头盔设备,进入AltspaceVR、Spatial和Horizon Workrooms这3个VR空间待一整天。

如同日常生活,她参与工作会议、观看喜剧演出、认识新朋友、阅读新闻等。即使是吃喝拉撒,她都坚持戴着VR头盔,确保自己完全在线。经过24小时,完成挑战以后,她脱下头盔的那一刻,仿佛解脱了,顿时感觉很轻松。但,由于佩戴时间太长,眼睛和头部都很疼痛。她事后声称,如果无需长时间待在虚拟世界,在元宇宙开会是挺有趣的。

为了体验在元宇宙的一天生活,《华尔街日报》科技专栏作家Joanna Stern租了一间酒店房间,全天候戴着VR头盔设备过活。

元宇宙的最终目标是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一起,许多科技企业以电玩游戏的形式来呈现它的面貌,因为游戏是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去普及元宇宙世界。当然,凡事一体两面,就如手机游戏和网络游戏,家长都闻之色变,认为孩子会对游戏沉迷上瘾。万一以后AR/VR设备变得像眼镜般纤薄轻盈,每个虚拟空间充满无穷的新奇体验,人们会不会离不开虚拟生活?

元宇宙上线,触屏一代最易上瘾?

蒙纳士大学谢富年医学与健康科学学院心理系讲师李顺利博士说,元宇宙的发展仍是一个雏形,没有太多数据去证明会不会导致人们上瘾。从学术角度而言,“上瘾”的定义会依据情况而定。正如大众对毒品上瘾不会觉得很陌生,但可能很多人没听过“巧克力上瘾”(Chocoholism)。历史上曾出现很多“上瘾”的案例,可是一些早已不存,其中一个例子是小孩对电视上瘾。现在的小孩已是“触屏一代”,相较于电视机,他们对手机和平板屏幕更感兴趣。

如果要将一个行为定义成“上瘾”,那么有关行为必须是能为对方带来强烈的快感,从而产生依赖。接着,上瘾者会借由这个快感不断重复那个行为,并且变本加厉,而最后这个行为会导致身体出现显著的伤害或痛苦。

李顺利说,当元宇宙好像智能手机一样变成必需品,那么就没有所谓的上瘾。(摄影:本报 蔡伟传)

他声称,很多人老爱说刷手机会上瘾,其实不然。“你有见过一个人连续长时间盯着手机看吗?没有吧?到了某个程度,对方一定会放下手机,所以这个行为不属于上瘾。”除非一个人过度使用手机,以至于无法正常工作,那么可界定为上瘾。

“其实,比较难界定的是‘显著的伤害或痛苦’,你每天花几个小时刷抖音、脸书、小红书,你身体不会出现任何严重伤害,只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已。”

元宇宙有无限发展可能

目前,VR技术是元宇宙概念的其中一个重要科技元素。前年,韩国MBC电视节目组就利用VR技术,让一名母亲在虚拟世界与患上血癌病逝的女儿“重逢”,为她补过生日。这名母亲戴上VR头盔,看到女儿之后一直啜泣,双手滞留在空中,很渴望将女儿紧紧地抱在怀里,可是却怎么都摸不着。周围的工作人员看了都很心酸,虽然她无法真实触摸到女儿,但透过科技能再次见回女儿已经是弥补了内心缺憾。

2020年,韩国MBC电视台节目组利用VR技术帮助一名母亲与病逝女儿重逢。该节目组利用8个月的时间,通过对方提供的照片和视频去分析这名女儿的表情、声音和肢体动作,再把她“还原”,让她能与母亲在虚拟空间相见。

李顺利认为元宇宙是必然趋势,而现在的是谈论元宇宙能为游戏和社交领域提供与众不同的体验。如果善用元宇宙,能为很多行业带来裨益,特别是教育领域。近年,有人开始探讨教育能否结合元宇宙,运用VR技术为学生提供三维立体的教学环境。无论是生物、地理、历史课,学生可以通过VR头盔设备和触感手套,近距离观察、触摸和探索,让上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同样地,元宇宙也可以为弱势群体造福,让他们找回信心和扩大社交圈子。以一名患有肌肉萎缩症的用户为例,如果对方无法出门,但又渴望社交、认识朋友,那么他就能在元宇宙与其他人“面对面”交流,“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社交需求,会想借助这个平台去满足这个心愿。”

顺应科技趋势发展,李顺利直言,每个人的生活将与科技密不可分。倘若元宇宙发展得很成熟和健全,进而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犹如手机一样变成必需品,那么就没有所谓的“上瘾”了。

2020年,因疫情不断蔓延,校园被迫关闭,老师和学生只能进行网课教学。那么是不是没有毕业典礼?非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在游戏平台《我的世界》(Minecraft)举行虚拟毕业典礼,让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恐出现“去个性化”效应

在元宇宙的世界,每个人会拥有一个,但这个身分未必与现实身分有关联。因此,元宇宙很可能会出现假用户。李顺利用一句话来形容,“人性的丑恶始终会在,只是浮现在不同平台而已。”

从社交心理学来谈,元宇宙的匿名特质会产生一种“去个性化”(deindividuation)的效应,尤其披上卡通风格的人物造型和打扮之后。当一个人处于匿名或认不出身分的状态下,会“丧失”本来的身分,然后容易做出失控举动,变得情绪化、冲动和做出暴力行为。“你看一些人在示威活动会丢掷汽油瓶和大声叫嚣,绝大部分没有真脸示人,都是蒙脸和戴着面具。”

目前,如果你想在AltspaceVR、Spatial和Horizon Workrooms这3个VR空间里面活动,必须各别设置一个虚拟化身装扮,过程比较繁琐。不晓得未来能不能用一个虚拟化身走天下?

虚拟化身要有人格属性

2021年,元宇宙便发生第一宗性骚扰事件。受害者Nina Jane Patel进入Meta的“Horizon Venues”虚拟活动空间之后,约60秒就有三四名陌生的虚拟化身靠近,大部分是男性的声音。当时,她惨遭语言和性骚扰,看着自己的化身被“性侵”和拍照。由于VR世界的本质是让人们的身心沉浸在虚拟世界,某种程度上,她的化身遭遇性侵后,身体和心理所产生的反应犹如发生在现实世界一样。若深一层思考,现实社会所发生的性暴力事件是会延伸到虚拟世界。

然而,这并非VR游戏世界的首例。在2018年,The Extended Mind研究机构和PlutoVR科技公司共同做了一份调查,他们采访600名VR玩家,有49%女性和36%男性称曾被人性骚扰。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种体验并不是真实的,仅仅是画面上的触碰。可是,当科技巨头想把元宇宙变成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相对地,每个虚拟化身也配有相应的人权,因为每个化身背后代表着一个真人。只要未经允许触摸虚拟化身,就属侵犯人身安全。

自从Horizon Venues发生性骚扰事件后,Meta宣布推出“Personal Boundary”(个人边界)功能,即在虚拟角色周围形成一个直径1.2米的圆圈。在默认情况下,这个功能会自动打开,任何人都无法近距离触碰虚拟角色。

李顺利补充,语音和文字的污言秽语也是一种性骚扰。未来的元宇宙,科技公司不仅要过滤文字,还要处理语言、文字和肢体骚扰,又是否有足够成熟的筛滤系统和人手去监管这些行为。“有些人就是会滥用平台来满足私欲。科技并没有好坏之分,而在于对方的使用动机和运用方式。”

元宇宙让人更宅?

不少人曾提出疑问,元宇宙会不会让人更宅?他笑说,大家对宅家会有一个刻板印象,以为很孤僻和不爱交际说话。一个宅家的游戏玩家,外表看似宅,实则对方可能在游戏世界里面是交友满天下。“一个外向的人总会想办法接触外面世界。虽然他的肉体在室内,但精神层面却是想四处漂流,想要认识更多朋友。”

当然,一切视乎个人选择。“一个宅的人,永远会宅。如果一个人想接触人群,无论什么平台也能认识到朋友。”

有趣的是,在元宇宙世界或许无法得知对方的真实年龄,除非对方愿意透露。李顺利说,在现实生活,一些人会因样貌年龄缘故,不愿与年轻一代深交,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元宇宙会抹除这些隔阂,因为透过虚拟化身的装扮,你根本看不出对方的年龄,对方也可以选择不讲。因此,双方的沟通会变成思维上的交流,只要有共鸣就能成为知交。”

2016年推出的《精灵宝可梦GO》利用AR技术,让玩家感受到现实和虚拟世界是可以并存的。

【结语】

元宇宙听起来真的很酷炫,然而凭借现今的科技水平,想短时间内做出超现实的科幻画面和场域并非一件易事。同时,我们仍需考虑网速、科技演变与配备以及是否能普及至平民百姓皆愿意在元宇宙度过一天。另一方面,元宇宙也延伸出一个概念,任何活动和行业都可能搬上元宇宙,那么未来各个元宇宙平台的科技巨头有没有足够技术和人力做好监管,又是否有一套法律去保障用户权益?

延伸阅读:

【迎接元宇宙/01】元宇宙 改变世界的第四艘航空母舰?

相关稿件:

NFT前景/02NFT诈骗套路多 你非学不可的辨识手段

【分离焦虑症/01】离开穴居回归正常 人纷飞,焦虑紧相随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2:07pm 25/10/2024
【仙四师爷庙/03】信仰与文化、民俗融合 仙四师爷庙与时俱进
加影师爷宫除了是百年古刹,也被雪州旅游局列为加影历史地标。

百年师爷宫与时并进,把文化艺术融入节庆,庙诞办描绘市集,重现手画平安符,让传统与旅游结合为地方特色。

报道:本刊 张露华
摄影:本报 黄安健

加影师爷宫同样是一间百年古刹,建于1870年,香火初始于加影流古路(Jalan Reko),1892年才迁至加影大街现址,如今更被雪兰莪旅游局认证为加影历史地标。

在2022年8月(农历七月),师爷宫与加影社区文物馆及乌鲁冷岳社区资源中心联办了仙四师爷千秋宝诞庙会,集合不同元素,把民俗与信仰通过不同媒介展示予民众,包括中英文漫画让更多加影人了解师爷宫的由来。

加影师爷宫内展示的建庙经过与历史文献。

很多人入庙不懂得拜神,手里拿着一把香,却不知该插哪一个香炉,膜拜动向是从里到外,所以他们特别准备了膜拜形式讲解,教人如何入庙拜神。

同时,庙会也展示了该庙封印多年的百年拓印,还有中英双语历史图片展,展现新生代力量与古庙文化的融合。

加影师爷宫的百年拓印。
中英文双语讲解仙四师爷的事迹。
庙会导览员为善信讲解师爷宫建庙历史。

该庙主席萧延坤表示,该庙每年都会办仙四师爷宝诞盛会,以往都是以平安宴的形式庆祝。随着2022年该庙获雪州政府认证为加影历史地标后,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间百年古庙,于是联合上述两个社区组织于2023年办了一场庙会市集,除了让信徒参与,也吸引更多年轻人来了解师爷宫。

他回忆,以前小时候都会随长辈参加宝诞庆典,那时候甚至封路游行,连续3晚(七月初七神诞,演出从初六到初八)有大戏演出,几乎整个新村的人都来参与其盛。

萧延坤(中)与一众理事忆述加影师爷宫的历史事迹。

手画符 艺术与信仰的结合

平安符,是很多人都会带在身边的一道符,但你有没有见过真正用手画的平安符?平安符是否会“过期”或需要每年更新?

邓俊良,金英教法师,但更多人只知道他的别称“长毛师父”,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研究玄学多年的他说,他的专长是捉鬼、解降、看家宅。

加影师爷宫的手画平安符。

在加影师爷宫庙会上,他现场为信徒、民众手画符,让大家见识到非印制的平安符。他表示,当加影社区文物馆长李腾找他当庙会顾问时,希望他能手绘师爷宫符,重现已经失传的百年符箓。

“手画的符,与印制的符是有差别的,当我在画的时候会一边念咒语,集合天地人三界力量,加强符箓力量。而师爷宫是一间百年古庙,很多居民当年都曾经来这里求过平安符,所以李藤希望我能让这道平安符重现人前。”

邓俊良在庙会上手画符箓,重现加影师爷宫的手画平安符。

问到打印的符与手画的符有什么分别时,他说:“一张符最重要的是符胆,制造力量让它运作,加上人手画结合天地人三界的力量才能让一道符更准确发挥作用。”

他感慨,如今的庙宇或道教师父都不画符,只用一种拓印大量印制,画符的功夫可能会就此失传。

“所以我都会规定弟子要懂得解印、画符,要会念咒语,而不只是复印符咒!”

师爷宫内供奉的仙师爷(右)及四师爷神像。

如果你对符箓的印象还停留在一张长条黄纸,上面写满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符号的话,邓俊良画的符箓会令你大大改观,他将艺术融入信仰中,图腾、神像都会出现在符箓上,借此推广画符艺术,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

他表示,艺术符箓(简称艺符)是用符的文字来创造艺术,主要是画风水符,用于安宅、健康及破除不好的磁场。

善信诚心上香。

华人对于农历七月都有负面印象,认为这个月份容易“撞邪”。但邓俊良却以科学与玄学的角度去分析农历七月为何会有时运低的说法。

“七月,是地球与月亮距离最远的月份,人容易变得浮躁,意志力不集中,负面情绪就会出来,比较容易发生意外,所以不是七月容易撞邪,而是大自然磁场影响。这个时候把一道平安符放在枕头下,减低情绪化,睡得好,情绪会冷静下来,就不容易遇见邪灵。”

仙师宝诞庙会,加入多元化元素,吸引更多年轻人到来参与,从而对师爷宫有更多的了解。

他强调,符箓是强化自己最弱的地方,平衡个人性格,但无法改变外在条件。

他表示,符箓分为两种,一种是俗称的“鬼画符”,看不懂写的是什么;另一种则是明符,字体清楚。而且符箓有千千万万种,根据个人需求来请符,不过一般上人们求的都是平安符、风水符及五行符。

(原稿上传于06/01/2024)

相关稿件:


【仙四师爷庙/01】“Made in Malaysia”的神明──仙四师爷
【仙四师爷庙/02】士毛月仙四师爷宫复办銮游 时隔8年盛況胜以往
【地契与人文/03】无处没有华人,无处不需要华人义塜
【老人再就业/01】老人重返职场因为家有“啃老”?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