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專題

|

週刊專題

發佈: 7:00am 25/07/2022

死亡

馬來貘

馬來西亞自然協會

哈比本

Habibun Najar

死亡

馬來貘

馬來西亞自然協會

哈比本

Habibun Najar

【尋找馬來貘/03】一眼萬年──哈比本/我與馬來貘的緣分

報道:本刊 白慧琪 攝影:本報 黃志漢
【尋找馬來貘/03】一眼萬年──哈比本/我與馬來貘的緣分
自然協會以馬來貘命名刊物,分發給學生閱讀,培養保育自然環境意識。
第一次相見的情景……

居鑾南峇山裡,“刀疤”戲水、小貘仔像一顆西瓜蹬蹬蹬跟在母親後頭,一舉一動全被動物攝像機記錄。“嗯……看起來都很健康啊!”保育專員)透過畫面觀察馬來貘的大小、體態,點頭稱讚道。

透過先前大鼻兒,還有其他馬來貘路殺身亡的新聞,他知道居鑾一帶有馬來貘出沒,卻沒想到已有民間生態愛好者開始從事動物保育,架設動物攝像機紀錄它們的一舉一動。多數馬來貘的研究紀錄集中在彭亨、登嘉樓和吉蘭丹的國家公園,即蒂蒂旺沙山脈一帶。在動物保育界,馬來貘從來不是流量明星,名氣不如威武的馬來虎,也不如群體郊遊的野象。往往,馬來貘都是不小心出入追蹤馬來虎或野象的動物攝像機時,才順便紀錄在案。

ADVERTISEMENT

【尋找馬來貘/03】一眼萬年──哈比本/我與馬來貘的緣分
哈比本:森林面積縮小、棲息地遭破壞、路殺意外、非法盜獵是馬來貘的主要威脅。

哈比本原本也不是研究馬來貘的,是馬來貘闖入他的世界。2014年在登嘉樓自然協會分會中心,他如常上午8時30分準備出門吃早餐,一隻雌貘不知從何現身。那裡明明是紅樹林,不是馬來貘的棲息地。人獸四目交接,誰都嚇了一跳。雌貘本能地轉身就跑,哈比本又驚又喜,趕忙掏出手機拍下她奔走的背影。

其實,很多研究員都沒能親眼見過野生動物,只能透過架設動物攝像機紀錄它們的活動,研究習性。一瞥雌貘後,他開始在中心附近考察,發現很多馬來貘的腳印,於是安裝攝像機,還真讓他捕捉到馬來貘的身影。一年後,又是一個即將外出吃早餐的早晨,哈比本一踏出門,見到一頭馬來貘。這回誰也沒逃,或馬來貘沒發現他所以沒被驚著。但哈比本有種預感,那就是一年前出現在同一地點的雌貘。

馬來貘其實是非常溫馴害羞的草食動物,在森林裡扮演“農夫”的角色,透過糞便轉播植物種子。它們的活動範圍介於方圓3至5公里,每每排便佔領地盤時,順便播種,幫助森林維持植物物種多樣。它們愛吃嫩葉,尤其一種叫做Senduduk的樹,生長得很快。馬來貘像清道夫吃掉Senduduk,亦能保持生態平衡。

【尋找馬來貘/03】一眼萬年──哈比本/我與馬來貘的緣分
居鑾南峇山裡也有馬來貘愛吃的Senduduk葉子。(攝影:白慧琪)
外形醜不討喜,電影遊戲為它翻身

可是,它們的名氣遠不如馬來虎。縱觀國徽、銀行商標、國足隊徽、國產車商標都是馬來虎圖樣。馬來虎勇敢的形象深入民心,在馬來童話故事裡一直是山大王。馬來貘才沒那麼好命,在原住民傳說裡是個惡霸不說,在馬來語境裡,形容人長得醜就說“muka macam tapir”(臉長得像馬來貘);膚色又黑又白,也不是華人喜好的顏色。

然而,在中國傳統神話裡,貘是專吃噩夢的神獸。哈比本也知道,前陣子有部關於馬來貘的電影《嗨!神獸》,是馬來西亞導演池家慶的作品。馬來貘明明是生長在東南亞的物種,卻在中國、臺灣、日本大受歡迎。寶可夢(Pokémon)裡有“催眠貘”(Drowzee);數碼寶貝(Digimon)中也有“食夢獸”(Bakumon),都是以貘為原型的角色。

好在馬來貘的負面形象已經開始扭轉,從醜陋慢慢轉為討喜可愛。馬來西亞自然協會的徽章便是馬來貘。他們在各個學校分發的愛護自然學會刊物,就取名《Tapir》,吉祥物“Pak Cipan”也是馬來貘馬來文的別稱,另一別稱叫“Tenuk”。國內動物園若迎來新生馬來貘寶寶,也發起取名字活動,讓人類進一步親近這個黑白物種。

【尋找馬來貘/03】一眼萬年──哈比本/我與馬來貘的緣分
數碼寶貝的“食夢獸”。(圖:取自網絡)
【尋找馬來貘/03】一眼萬年──哈比本/我與馬來貘的緣分
寶可夢裡的“催眠貘”。(圖:取自網絡)

為何要走出山林?

馬來貘就只生長在東南亞,野生的估計僅剩約3000只,馬來半島就佔了1000到1500只,是它們最後的寶地。可近年來,新聞常見馬來貘誤闖甘榜、油棕園丘,遭路殺橫死街頭,連水災都見馬來貘逃難。

馬來半島的森林因鄉鎮開發、開闢道路、開墾園丘,被亂劃得破碎不堪。森林破碎化(forest fragmentation)讓野生動物圍困在森林孤島,相互競爭領地與食物。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小馬來貘的棕色斑點條文樣即是它的保護色,避免成為老虎爪下美食。成年馬來貘有力量與老虎抗衡,往往把老虎撞開就逃走保命。

然而同類爭搶地盤無可避免,它們在遇到威脅或想要示威表明領地時,會發出尖銳叫聲叫陣。一場惡鬥,輸的可能身負重傷,無力迴天;留住小命的只能另尋他處。但森林早被鄉鎮、道路、園丘劃得細碎,哪還有容身之處?從一片綠走向另一片綠,若沒有人類特別設置的“野生動物走廊”(wildlife corridor),它唯有踏上人類發明的馬路,不幸者橫死街頭。

2017年7月,哈比本在分會中心不遠處見過一頭路殺身亡的小雄貘,據說是前一晚11時至午夜12時左右出的意外。馬來貘夜行,但視力不好,夜間車燈強光射來,只能低頭閃躲。不是他想偽裝的,就那麼剛巧馬路也是黑白,讓他恰恰融入其中。

隔天早上,哈比本聞訊到現場看,小雄貘體重約120至150公斤。他想起前陣子在附近的“口袋森林”(pocket forest,碎片化剩下小片林地)曾發現3只馬來貘,二雄一雌。見到小貘屍首,他猜想是兩隻雄貘競爭後的惡果,小雄貘敗走,卻在通往另一片林地途中遭遇不幸。

馬來貘離開山林也不全因敗走他鄉所致,它們愛吃鮮嫩樹葉。深山裡老樹太高,馬來貘總是四腳著地俯身,吃不起太高的樹葉。要嘛,它像犀牛那樣把樹撞倒,就能吃得到樹冠頂上的嫩葉;要嘛往森林外圍去,新樹又多又矮,方便覓食,但很容易不小心走出山林。

【尋找馬來貘/03】一眼萬年──哈比本/我與馬來貘的緣分
馬來貘愛吃嫩葉,但吃不到太高的樹葉。(林金泉提供)
【尋找馬來貘/03】一眼萬年──哈比本/我與馬來貘的緣分
同個泥池拍到馬來貘和其他動物身影,哈比本推測是森林裡的“鹽窩”(salt lick),野生動物補充鹽分和礦物質的來源。(林金泉提供)

領地被侵犯,何處能容身?

哈比本也見過另一種死法的馬來貘遺體,而且是一具白骨。2016年在登嘉樓森林裡考察時,發現一副左前腳被陷阱套牢的馬來貘骸骨。馬來貘其實沒有經濟價值,並非獵人的目標動物,就這樣枉死在山林中。哈比本和同伴趕緊通知馬來西亞半島野生動物及國家公園局(PERHILITAN),因為一旦發現陷阱,就表示森林裡有盜獵活動,必須趕緊制止。

森林面積縮小、棲息地遭破壞、路殺意外、非法盜獵,哪個野生動物不面對這些問題?瀕危的馬來貘,即便不是盜獵的首要目標也很難倖免於難。儘管馬來西亞半島野生動物及國家公園局在雪州雙溪杜順設立馬來貘保育中心救援和繁殖馬來貘,將來野放回歸山林,它們會否遭遇同樣的命運?

歸根究底,還是森林過度開發的問題。森林保留地由中央政府規劃,但森林保留地允許伐木,大權落在州政府手上。野生動物的家園不由他們主宰,到底是它們誤闖甘榜侵犯人類領地,還是人類將它們迫遷?

【尋找馬來貘/03】一眼萬年──哈比本/我與馬來貘的緣分
的徽章便是馬來貘。

相關報道:
【尋找馬來貘/01】​大鼻兒之死──是誰殺害了它們?
【尋找馬來貘/02】深入南峇山尋貘──林金泉/看見奧妙的生命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30pm 25/03/2025
【蒙面暂记】终将失业的喃呒佬/周若涛

琼瑶离世,身边不少亲友深受触动,却因避讳而不愿多谈。巧的是,两部探讨生死的电影同年上映,先有港片《破.地狱》,后有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隔壁的房间》。于是,借助虚构作品,不能谈的话题也能绕个圈谈。就像“隔壁房间”的隐喻,有些事情无法直视,那就换个角度,换个空间。

两部片都向死而生。大限在前,人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下定义,理清纠葛的人际关系。《隔壁的房间》的主角玛莎,为维护生命最后的尊严而选择安乐死,更增添了一层道德叩问——人是否拥有决定自己生死的权利。 虚构的玛莎与现实的琼瑶,天差地远的两个人物,在死亡面前又何其相似。

未曾料到,大数据演算法似乎窥知了我近日所思,唯恐我心情过于肃穆哀伤,而频频推送一部纪录片。片名直白而粗暴:DON’T DIE(《长生不死》)

主角Bryan Johnson,矽谷科技新贵,年少创业有成,公司卖出后坐拥巨额财富。如此人生胜利组,夫复何求?换作是我,早已躺平不干。但超级富豪的眼界就是不一样。他立志追求长生不老、青春永驻之法,并且逐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科技养生术,从最基础的饮食、运动,到闻所未闻的营养补给,再到匪夷所思的血浆注射、基因治疗,都包含其中。创业烧钱烧习惯了,养生也要烧。这套方法,每年得耗资两百万美元。

我不禁想到,人类为求永生曾做过多少蠢事:吞丹砂、修秘术、寻访神泉仙岛。有钱了不只任性,还怕死。自古以来,人们总爱把当时的尖端技术生搬硬套在长生术上,但往往没有好下场。古时,许多帝王因水银中毒而疯癫,近代,则有冷冻身体以待复苏的人——他们万没想到,冷冻公司竟会破产。冷冻柜断电了,那些收拾残局的清洁工,每位都经历了一场精神浩劫。

人类将于2030年实现永生

这种嘲笑自是后见之明:他们确实失败了。可是,如果,万一,成功了呢?

现今科技与过往不可同日而语。作为科技人,Bryan的养生法严守科学原则,且有专业医疗团队作支援。他每日进行一堆生理检测,各项指数钜细靡遗,几乎掌控每一个细胞的状态。如果试药换药,更得密切追踪指数变化。所有数据像开源码那样公诸于众,任人检视、复制。结果证明,这套方法确有逆龄之效:他的生理年龄比实际年轻二十余岁。

这算不算逆天而行?跟玛莎一样,Bryan也遭受不少道德质疑。 玛莎因选择“死”而被质疑,他因追求“生”而被非议。吊诡的是,批评者大概属于同一群人。

而矽谷的逆天者不只他一人。著名科学家兼未来学家、谷歌顾问Ray Kurzweil也是“科技养生”的奉行者。他甚至乐观预言,人类将于2030年实现永生。这也许并不疯狂:如今我们对宏观与微观世界的掌控能力是前所未见的, AI也势将加速基因学和分子医学的突破。这预言,搞不好能实现。

但实现了又如何?此等技术大概只有富豪负担得起。即使普及,地球承载得了只增不减的人口吗?这时马斯克怕会跳出来说:来,一起移民火星吧。

届时,人们会不会对玛莎说:“只要再多等几年,你就不用死了”。整部意蕴深远的电影,其美学与内涵,轻易被抹消。而许冠文饰演的喃呒佬,无地狱可破,终将失业。大限无限远,人们紧抱着彼此的恩怨情仇,再无机会放低。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