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周杰伦,不得不提与他合作过的编曲老师——锺兴民、洪敬尧和林迈可。
ADVERTISEMENT
无论是〈星晴〉的汽车引擎声、〈可爱女人〉的直升机螺旋桨声、〈蓝色风暴〉的电话按键声、〈火车叨位去〉的火车铁轨声、〈你听得到〉的雨声、〈三年二班〉的学校广播、铃声和贯穿整首歌的乒乓声、〈最后的战役〉的机枪扫射声、〈将军〉的老人象棋对弈时的对话、〈四面楚歌〉的相机快门声等等,歌手和编曲人为了延伸意境,把采集的环境音融入歌曲,搭配富有画面感的歌词,赋予听众身历其境之感,可谓相得益彰。
洪敬尧凭借〈威廉古堡〉、〈以父之名〉等数度入围金曲奖,而锺兴民凭〈双截棍〉拿下生平第一座金曲奖“最佳编曲”的殊荣,嘻哈摇滚搭配二胡、镲等中国传统乐器,不但没有违和感,钢琴桥段更是点睛之笔,呼应了歌词里的“柔中带刚”。近些年,周杰伦开始倚重黄雨勋,也顺理成章变成“御用编曲人”。然而,黄雨勋似乎摒弃了环境音效,抹去了周杰伦的个人特色,令歌曲失色不少。
曾使用环境音的创作人,包括了陶喆〈飞机场的十点半〉、五月天〈生存以上生活以下〉(闹钟声、刷牙声、冲马桶声等)、交工乐队〈菊花夜行军〉(铁牛车的引擎声),但我想特别提一提陈绮贞。她为了更贴近创作的本质,于是进行了声音采集计划,扛着收音麦克风,走遍全台湾,像是渔港、菜市场、河流、火车站等,再将采集的声音混至各种歌曲。她在捷运站录制〈偶然与巧合〉,可从歌里听到熙来攘往的脚步声、车站广播声等,增添了临场感,也完整录下当下毫无修饰的情绪、空间和声音情感。
歌,是对历史和生命某个阶段的见证、告白和自省。筹备《Sounds of My Life》专辑时,韦礼安学习Ableton Live软体,让他随时可以声音取样,碎片式的记录想法,再组织创作材料。于是他录猫咪的声音、回老家翻出小时候好玩录的卡带、陪外婆吃饭聊天的对话、外公过世时诵经的声音,甚至延伸到身边的朋友和自己,让这些声音成为歌曲发展的动机,反复地修改调整压缩、思考重组,让歌曲听起来更有层次感,更有温度,画面感更丰富。被中国政府列为禁歌的〈广场〉,引用了天安门纪录片的实况录音,后来演唱的时候,底下的观众都很有默契地在间奏部分跟着起哄,大叫救护车!救护车!救护车!
声音与环境产生连结
有的人把歌中环境音巧妙地放进歌里制造氛围,也有人单凭乐器就可以制造鲜活的音场。1969年,Jimi Hendrix在Woodstock音乐节上,用电吉他演奏了美国国歌〈Star Spangled Banner〉,当时越战打得如火如荼,在效果器或合成器匮乏的情况下,他仅凭在弦上的指尖制造令人难以置信的声音,你好像可以听到轰炸机、烧夷弹、哀嚎声等。五月天〈轧车〉(ㄞ囯歌曲合辑版),电吉他模拟摩托车催油门的声响,你仿佛可以看见一班不良少年在深夜非法赛车,过瘾极了!交工乐队〈风神125〉里的唢呐有一段像是模拟摩托车引擎发动,不断加速的声音,听着听着,仿佛可以看到摩托车两旁有树、电线杆、车子、路人和周遭风景往后倒退的效果,简直神乎其技!另外,Ambient music也可以带出一个环境、一度氛围、一种颜色,给我们营造出缓慢而深邃的空间,让我们与环境产生连结,自行置入想像,从中获得感知体验。
2017年,坂本龙一发行《async》专辑,他说:世上所有的声音都有它存在的必然,哪怕是嘈杂声。他随时随地都在“收集”声音,踩踏枯叶的声音、街道上的声音、测量核污染仪器的声音等,将不同频率、不同质感,似乎不会有交集的声音,在同一个空间合奏,让它们碰撞交集,目的是训练耳朵要对所有的声音有包容性,不要偏心。虽然我不确定专辑里每首歌曲想带出的讯息,也觉得不是每一首歌都可以轻松地咽下去,但这些声音在空气里震动,自然地与我建立了私人关系,让我不自觉想要靠近,因为我相信,在声音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等着被探索。
更多文章: 林佚/这时代需要乐评人吗? 林佚/致Colbie王思涵“C班同学会”的一封信 林佚/捍卫本地原创,无需包袱,只需抱负 Tom Phan/写一首(至少)3种语言的歌 林佚/Eiva林丽谦──“走!一起看月亮!”音乐会观后感 林佚/中文歌词创作:修辞是一种修行 林佚/洗脑神曲的15秒定律──电视广告、抖音、TikTok…… Tom Phan/A.Limin《Sesudah Melakar Langit》画完一片天空之后 林佚/金锋奖的使命 林佚/ 旅行,在流行歌里的意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