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娱乐工业龙头老大,好莱坞紧贴潮流的步调有点矛盾──又保守又迅速,当性别、种族、阶级议题燃遍全球,好莱坞自也要表态自省。所以性别平权和种族议题外,阶级批判忽尔变得有点流行。因为保守,这些批判或如隔靴搔痒,消费完又赶往下个风口浪尖。
ADVERTISEMENT
《The Menu》嘲弄/消费的,是近来好几部电影都争相嘲弄的虚华中产、品味包装,但Mark Mylod不仅仅嘲弄批判他们,还赶尽杀绝,电影中的几个角色工具人其实罪不至此。披着社会批判的外衣,实则只是类型惊悚片,《The Menu》适合爆米花可乐,离深度思索或还有两个地球的距离。
《The Menu》故事架构是“最后的晚餐密室杀人事件”或“五星级餐厅大逃杀游戏”,一群付了天价费用前往小岛享用“特别订制高级料理”的人们,他们是美食评论家、有钱夫妇、科技公司合伙人、过气演员等等,还有一个主厨的狂热粉丝,以及来历不明的应召女郎。自小被母亲虐待的主厨,用每道料理揭秘客人和自己的错误或罪行,自我审判之余,也为众人判刑,然后大家一起被当成烤棉花糖脆饼,在火海中同归于尽,完成了导演哗众取宠且失焦的批判大戏。
《The Menu》或是傲慢又摇摆的,一边是华丽精致的惊悚类型(导演用两个礼拜精心推敲玻璃杯落地的声音),一边扮演上帝或神的审判,只有不吃高级料理、想吃平民汉堡的女主角有资格活下去。导演对富裕和伪善的嘲弄,或跟电影里浮华虚伪的中产阶级一样:措辞精致,随意判刑。导演和他嘲弄的角色一样,是掌握生死大权的判刑者,但鞭笞的只是表皮,社会内核的苦,谁也看不到。
作为推理惊悚电影,《The Menu》有层层叠进的紧凑,也有让人惊艳的演员阵容,若不深究导演企图(表面)探究(实则是消费)的阶级议题,也不失为毫无冷场的娱乐佳作。
更多文章: 陈头头/《河畔小日子》须臾之间他们活着 费比安/《Puss in Boots: The Last Wish》你只活一次 桑杰多尔吉/《一路瞳行》最怕瞎的是我们自己 费比安/一人选院线7部电影 陈头头/《犬王》汤浅政明的华丽异色翻译 陈头头/《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最旷美的风景,最无望的人生 费比安/《She Said》媒体的力量 陈头头/《Triangle of Sadness》上流动物园的生存游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谈到青春片,一般会联想到台式校园爱情片,像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甜蜜又催泪,类似情节历年来常拍常有。但在香港却属少见,记忆中只有《很想和你在一起》,谷歌了一下,原来是2009年的片子。当时电影让我记住了卫诗雅,谁料到她花了十多年才凭《破‧地狱》得到大众认可。青春于港片,是阶段、是经历,例如讲述成长与失去的《哪一天我们会飞》、热血棒球题材《点五步》、涉及师生情的《以青春的名义》,或描绘身分认同的近作《但愿人长久》,均展现出不同面貌。
由叶钰瀛编导(施玲玲合编)的《寄了一整个春天》,上周惊喜在我国大银幕限映4天,剧情讲述少女网卖原味内裤,但呈现上并不猎奇,也不低俗色情,更不见监制陈果的市井草根风格,反而有种日式清新感。
女团COLLAR成员Marf邱彦筒首拍电影,饰演口吃兼缺爱的单亲中产家庭女孩许澄,没有物欲的她,卖内裤不为钱,只是排解寂寞,与顾客传信息调情,享受别于现实中被当透明的一份重视,角色有一定难度,与她平日形象有落差,完成得挺好;外型甜美的陈书昕很亮眼,Rachel这角色外向活泼又讨喜,她与许澄是两面,互动一来一往,青春的恣意溢满屏。
扮演快递小哥的张毓轩,演技自然,许澄陷入网恋的美好幻想中,他就像女方的现实面和替代品,惟角色的功能性有点模糊,编剧安排两人似有若无的感情线,但观众只记得他怎么拆客人包裹。反而栢天男演出的教授顾客有点意思,其貌不扬者有此癖好是猥亵男,帅哥就另当别论,卖或买之对错,各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去衡量。
这是一部优缺点明显的片子,导演有其立意,不过没衔接好,剪辑部分也挺错乱,而剧情走到后面,未解的难题,竟用魔幻结局来收尾,着实错愕及过于突然!它可以是许澄视角,毕竟前面有过幻想情节,她用力抛下的是压抑、顾虑及不快乐,还有对体制的反抗,都说得通,但当其他人看到的都一样时,则有违电影的写实感,难免被质疑偷懒。
可喜的是,演员们的演出,算是值回票价。邱彦筒凭片于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得双料提名,除了角逐最佳新演员,还以主题曲〈㪐㩿〉入围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恭喜!期待不久将来,能有机会在大银幕欣赏《看我今天怎么说》和《爸爸》。
更多文章: 陈伟光/《哪吒之魔童闹海》脱胎换骨更深刻 费比安/《Mickey 17》不如预期 陈头头/《Mickey 17》米奇的印表机人生 陈伟光/伊朗电影节:那些浑然天成的小孩们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