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打灵再也31日讯)2023年第20届星洲日报教育基金将于明日(4月1日)起开放申请,今年共有30所大专院校参与,提供323份总值超过1544万令吉的全免文凭或学士课程。
ADVERTISEMENT
本着“教育领航、成人成才”的宗旨,星洲日报教育基金在过去的19年当中,一直为马来西亚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学金资助,帮助他们追求学术和事业上的抱负。
此教育基金开放给符合资格的大马教育文凭(SPM)、A水平、大马高级学校文凭(STPM)、独中统考或同等考试的学生申请。
欲申请的学生,可留意《星洲日报》近期内陆续刊登的相关广告和新闻报道,或浏览“星洲日报教育基金”官网,以查阅申请详情。
林慧英:改变无数学生命运
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赞扬所有参与今年星洲日报教育基金的大专院校,因为这些回馈社会的奉献和承诺,将协助改变无数学生的命运,为我国新生代的美好未来铺平道路。
她今日为2023年第20届星洲日报教育基金主持推介和致词时说,教育是进步和繁荣社会的基石,是为所有人开启机会和创造更美好未来的关键。然而,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许多人来说,仍是个挑战,特别是来自贫困背景的人。

“星洲日报教育基金通过参与的大专院校向符合资格的学生,不论其背景或社会地位,提供学费全免课程,将有助于创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教育体系,使整个国家受益。”
她说,今年共有30所私立高等教育学府在此基金计划下承诺提供323份学费全免课程的消息令人鼓舞,同时也展现了《星洲日报》与私立高等教育学府多年的紧密合作关系和目标一致的导向。
为新生代创造美好未来
她指出,政府向来鼓励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与任何行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财务援助,以确保他们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她感谢所有参与星洲日报教育基金的大专院校,并呼吁所有符合资格的学生,把握机会主动登录官网提出申请。
“我要向《星洲日报》以及所有参与的大专院校表达衷心的祝贺,感谢你们对教育的坚定承诺,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支持。我希望《星洲日报》和国内私立大专院校之间的合作共赢关系能够持续深化和拓展,为我国新生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出席者包括星洲媒体集团执行董事兼星洲日报首席执行员许春、星洲日报执行总编辑陈汉光、星洲日报教育基金遴选委员会委员曾俊萍、张秀丽、董总主席陈大锦、教总常务理事黄孝居、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主席林汶珊、UCSI大学基金主任蔡善芬、双威大学品牌及企业沟通主任Parick Joseph Mcveigh、拉曼大学(优大)副校长(学生发展和校友联系)张志强和拉曼理工大学校长李仕伟等。

曾俊萍:仔细甄选审核申请
星洲日报教育基金遴选委员会委员曾俊萍说,该委员会将对每一份申请资料都进行仔细的甄选与审核,以确保每一份助学金都用于最需要的学生身上,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和作用。
她说,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基石,在这个科技瞬间万变的时代,我国的教育和学子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抛在后头。

“然而,许多低收入家庭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导致他们的孩子无法接受优质教育。这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未来,也影响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她说,星洲日报教育基金会旨在资助在经济上需要帮助并符合条件的学生,以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实现个人价值,该会也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建设美好末来的同时,不忘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深知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获取优质教育的机会。我们希望通过星洲日报教育基金计划,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能够获得与其他孩子一样的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她感谢星洲日报教育基金遴选委员会主席拿督孔令龙和成员张秀丽,以及来自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志愿教师的付出,并希望有更多志愿教师加入该会的行列,为教育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陈金泉:19年助1605学生深造
星洲日报总经理(企业公关及业务促进)陈金泉说,今年是星洲日报教育基金成立的第20周年,而在过去的19年来,星洲日报教育基金通过参与大学和学院所承诺的奖学金,已成功协助1605受惠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他说,随着星洲日报教育基金迈入第20周年,该基金将继续秉承着支持教育和赋予培育下一代领袖、创新者和改革者的使命,开启下一个新的里程碑。

“教育是进步和繁荣的基础,对于建立美好的未来社会至关重要。然而,还有许多贫寒学生面临着财务困境,这限制了他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星洲日报教育基金自2003年设立以来,一直在为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不论宗信仰和社会地位,提供高等教育学额。
“我们意识到,当下社会与世界面临的挑战是多样、复杂的,我们需要为我们的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以应对这些挑战,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他说,星洲日报教育基金自成立以来的许多受惠学生,已开始为社区和国家做出贡献,也实现了梦想和改善了家境。这足以证明教育的力量以及小小的善举,能够对某些人的生命带来重大影响。
“我们非常感谢给予我们长期支持的大专院校,感谢你们的积极回馈,让家境贫困的孩子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并为国家栽培专业人才。希望今年的申请继续获得热烈回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国家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与第20届星洲日报教育基金的国内30所大专院校
亚洲工艺与创意大学(Asia Pacific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Innovation)*
Brickfields亚洲学院(Brickfields Asia College)
达尔尚艺术学院(Dasein Academy of Art)
万达大学学院(First City University College)*
精英大学(HELP University)
赫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 Malaysia)
吉隆坡建设大学(Infrastructure University Kuala Lumpur)
英迪国际大学(INT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 Colleges)
马来西亚艺术学院(Malaysia Institute of Art)
管理与科学大学(Management & Science University)
吉隆坡卫理学院(Methodist College Kuala Lumpur)
多媒体大学(Multimedia University)
新纪元大学学院(New Era University College)
汝来大学(Nilai University)*
大同韩新学院(One World Hanxin College)
槟城升达学院(Sentral College Penang)
南方大学学院(Southern University College)
双威学院(Sunway College)
怡保双威学院(Sunway College Ipoh)
新山双威学院(Sunway College Johor Bahru)
伟乐城双威学院(Sunway College Velocity)
双威大学(Sunway University)*
泰莱大学(Taylor’s University)*
立万学院(The One Academy)
拉曼理工大学(Tunku Abdul Rahman University of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UCSI学院(UCSI College)
UCSI大学吉隆坡院校(UCSI University Kuala Lumpur)*
UCSI大学春泉镇院校(UCSI University Springhill)
拉曼大学(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
伍伦贡伯乐大学学院(UOW Malaysia KDU University College)*
* 连续20年参与星洲日报教育基金的大专院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这个社会永远都需要优质、可靠与拥有社会责任心的媒体;因此,华团与华商们也要关注华文媒体的困境,让优质的媒体可以存活下来;作为媒体的我们也要自爱,牢记初心、使命和责任,为读者提供真实与可靠的内容。通过不断提高报道水平,以及守护媒体的核心价值观,加强读者对我们的信任。
人在台北参加台湾中央通讯社创社100周年庆典;今年,《星洲日报》庆祝创刊95周年,再过5年,我们也将步中央社之后成为百年媒体之一。
两家历史悠久的媒体都坚持走“新闻之路”,不做内容农场。我们坚信媒体必须强化自身的公信力,做社会的明灯。
对于一家媒体机构来说,达到100岁不仅代表它成功克服各种挑战,也见证了许多重要与值得书写的历史时刻。
《星洲日报》95年的报业历史,其实就是大马华人在这片土地,扎根、立足、奋斗与成长的故事。
大家都在说,今日的华人社会是由华文媒体、华团、华商和华文教育四大支柱所组成;但是,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也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变化,以及媒体本身的衰弱而变得脆弱。
《星洲日报》95周年报庆晚宴已经陆续在森美兰芙蓉、雪兰莪巴生、吉打亚罗士打、槟城和吉隆坡举行,接下来会在马六甲市,柔佛的麻坡、峇株巴辖和新山,砂拉越的诗巫、美里、民都鲁与古晋,沙巴的亚庇、彭亨的文冬与关丹,霹雳怡保,以及吉兰丹哥打峇鲁市举行。重头戏,将会是于10月25日在首都举行的盛大晚宴。
让人感动的是,在报庆宴会上或其他场合遇上的年轻读者在与我互动时,都会主动地告诉我,他们从小阅读《星洲日报》长大。这句话非常有力量,给予许多还在新闻线上战斗的工作者,拥有继续走下去的勇气。有一些年轻企业家,更以曾是星洲学记为荣。那些年,大家一起走过的日子,总是振奋人心。
这些年轻人因为遇见了《星洲日报》,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变得不一样。《星洲日报》开启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世界观,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星洲日报》一直陪伴着他们成长。
我也是因为阅读了《星洲日报》,结果改变了我的一生。一则小小的新闻专修班的招生新闻,让我踏上了新闻从业员之路。新闻工作成为了我一生的事业,迄今依然无怨无悔。这个行业让我不用付钱上课,就有机会近距离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与美丽、学习到人生没有甚么不能放下,懂得如何做人做事等等。
这些经验与体会成为了我的人生价值观,指引着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在风狂雨骤时保持淡定,并且唤醒我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孔子名言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时时警惕自己“权力是用来做事与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用来刁难别人或展示自己的权威。”
许多年轻人也因为星洲日报教育基金的财务援助而完成大专教育,从此改变了他们的一生。20年来,已有1645名学生受惠。
这就是星洲日报继续存在的社会价值之一。
但是,自从新媒体崛起之后,许多传统媒体都在挣扎求存。一些媒体因营运成本提高,而被迫放弃纸版,全面转战新媒体;但是,新媒体平台五花八门,这条路也不好走。
近几年来,许多报社也都在流失记者和编辑,编采部断层问题恶化,影响了新闻的素质。在人手不断流失的情况下,这些媒体连生产日常的新闻都面对困难,更别说要他们去生产优质的内容。
《星洲日报》是少数还有能力派记者采访华团、华商新闻的媒体。有朝一日,当《星洲日报》也失去派记者出外采访的能力时,华社的四大支柱或许就会开始倾斜,不再稳固。
像《星洲日报》这样的一份报纸,每天还在坚持做优质的内容,例如我们的“星期天头条”深入报道与挖掘各种社会问题。在中美贸易战持续进行的今天,东盟被认为是世界的发展中心,《星洲日报》也适时的推出“发现东盟”专版,让读者们更了解本区域的重要性,以及窥探东盟国家的商机等等。
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到来,原本已经不可预测的网络世界变得更加危险。科技所带来的变革,虽然促进了许多领域的进步,但也使到这个社会危机四伏,许多社会问题已经逐渐浮现。
我们的社会并非人人都懂得通过搜索各种平台来获得更全面的新闻内容。更多时候,人们是在同温层的环境里,通过平台的推送获取新闻内容。这种不断被洗脑的阅读方式,削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自觉。
再加上这些人平时都不看新闻,只通过网络知道身边有不少人受骗,却未必知道诈骗集团操作的全貌与手段,所以往往都变成了受害者。
反观经过媒体人整理出来的诈骗新闻版面与内容,却能即时让阅读者获得全面的视角,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立刻思考与分析,避免掉入诈骗集团与同温层的陷阱之中。
这种经过专业编辑和记者筛选、编排的新闻,更能促进读者的批判性思维,进而帮助他们在信息繁杂的时代保持清醒和理智。
这个社会永远都需要优质、可靠与拥有社会责任心的媒体;因此,华团与华商们也要关注华文媒体的困境,让优质的媒体可以存活下来。
与此同时,作为媒体的我们也要自爱,牢记初心、使命和责任,为读者提供真实与可靠的内容。通过不断提高报道水平,以及守护媒体的核心价值观,加强读者对我们的信任。
只有当华社各阶层都能意识到华文媒体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华文媒体才能够继续保持影响力和可持续的发展,进而巩固华社的四大支柱,一起往前走。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