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艺文

发布: 7:50am 17/04/2023

戏剧

西北孤鸟

程守明

重新开始

戏剧

西北孤鸟

程守明

重新开始

西北孤鸟/沉郁狂躁怪诞玄妙──赏析《重新开始》

作者:西北孤鸟

西北孤鸟/沉郁狂躁怪诞玄妙──赏析《重新开始》

》的开始──黑暗中的朗诵很吸引人,文句写得蛮好,是一种人生体会与感受。在马来西亚从事工作十分不易,防疫关闭的两年戏剧人更是首当其冲,几乎就要失去生存的条件。本剧是解封以来重新回到舞台的其中一个,感觉这些句子是卜卜剧团编剧在经历这段时间的巨大压力与磨砺之后,对世界与生命的感悟下蹦出来的,通过声音的方式传达出来,以致我在黑暗中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是编剧本人在朗诵,其实是演员温蕴能。

ADVERTISEMENT

就像程守明的大部分戏剧创作一样,本剧也是非写实戏剧。非写实戏剧这个叫法当然有点笼统。具体地说,本剧或程守明的过往戏剧的表现方式,有意象化和象征化的特点,他注重的是一种抽象的精神传达;在置景或人物造型上,也是以简洁抽象的外在呈现方式。像本剧的“景”(大道具),就是5张大小高低款式不一的椅子或凳子,不光提供演员坐或立之动作功能,也随着椅凳不断地移动,成了戏剧动作的支点或场面调度之用。椅凳,时而是原物,时而幻变为别的物体,如汽车,甚至赋予生命,如“爱人”。看程守明的戏剧,观众要展开自己的想像跟上编导的思路,去感受演员与道具的“合作表演”。当道具被赋予各种符号意义时,表演会带出颇为奇特的观赏体验。

西北孤鸟/沉郁狂躁怪诞玄妙──赏析《重新开始》

“现实”与“幻想”之间

本剧刻意模糊年代地域背景,杂糅生活与幻想。你可以说是发生在演出时间的本地当下,也可以当它是早20年的事情,地点可以是本地,也可以是任何一个现代发展中国家。剧情说的是:一,《重逢》──职业为剧场导演的男人与剧场演员的妻子的爱恨情仇;二,《列车上躺下的人》;三,《买万字的老人》。《重逢》是全剧的本事(现在时故事情节),二和三是“导演丈夫”和“演员妻子”各自“说”出来(在剧中演出来)的故事,在结构上成了“戏中戏”,与“原戏剧”相互衬托与关联,形成了“现实”与“幻想”、“创作者”与其“作品”两个界面,让人感觉时而真实时而虚幻。

西北孤鸟/沉郁狂躁怪诞玄妙──赏析《重新开始》

西北孤鸟/沉郁狂躁怪诞玄妙──赏析《重新开始》

故事二有科幻味道,说的是病毒要“改造”人类的故事──从列车上第一个躺下的人,到校园里陆续有人躺下,疑似一种新型瘟疫肆虐。科学家研究躺下的人,患者却突然翩翩起舞,科学家与助手像是被传染似的陆续躺下……“作者”比喻这个“躺下”像电脑的关机;故事三颇为迷幻与神秘。坐在轮椅上,失去步行与语言能力的老人想买万字,却久久无法找到“灵感”。陌生妇女的“逼呀”(孩子呀)的呼唤,唤起了老人沉睡的心灵,一下子回到童年的孩提状态。在妇女的鼓励下,老人仿如再生,突然恢复了行动与语言能力。

脑海里“创作”画面

相对于主干故事的沉郁狂躁,剧中剧显得怪诞玄妙,这对整体戏剧节奏起了很好的中和平衡,让整个观赏过程兴味盎然。两个剧中剧不求全局敷衍,而是分别留了一个尾巴,由“观众”(剧中前夫与前妻)相互为对方的“创作”提出一个“结尾”。前夫提议“列车上躺下的人”,“重新开机”后,“肤色会自动重新调为同一颜色”,可以解决种族(冲突)问题;前妻提议“买万字的老人”,恢复语言能力后成了预言大师,预测万字开奖百发百中……对观众来说,这样的安排是一种表演上的留白,它的画面,可以在自己的脑海里“创作”。

西北孤鸟/沉郁狂躁怪诞玄妙──赏析《重新开始》

本剧的演剧法似导演前作《人民公敌现在进行式》:角色扮演。本剧头尾(第1幕及第4幕):多人一角──两对男女演员演一对夫妇;中间(第2幕至第3幕):演员一人多角。不论是前半场或后半场,都是演员在扮演角色,但演员从角色甲到角色乙时,并没有回到演员本人的身分,而是直接转化,整个过程也不和观众交流。这是程导戏剧的一贯做法:非写实、一人多角、多人一角、封闭式。他在这种封闭的空间里用“借代”法建立一个生活环境。借代法的好处是一物代万物──简洁、有力、灵活。戏剧创作重视观众的参与,本剧并不例外。但本剧的参与不是指观众加入了创作,戏剧里的观演关系是若即若离的。像前面提到的留白,戏剧主要是调动了观众的想像力,进入戏剧的内涵,去感受剧中事物的本质属性。

无法掌控就彻底毁灭

又例如借椅子代车或人,可以联想一种人的控制欲,一切外物都为我而生,为我所控,这也就避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冲突,衍生许多烦恼。戏剧通过台词揭示人的这种控制欲,与这个道具的运用要传达的意义是相一致的:剧中夫妻多年以后的重逢情境,是妻子以搭客的身分进入前夫的网约车。前夫在望后镜中注视低头看手机的前妻,“突然有一种冲动,好想猛踩油,让车子直冲,冲到它该翻覆或者撞击的时候就由得它翻、由得它撞……”类似这样的阴暗心理描写,也是人对物无法掌控就欲将之毁灭的心态,哪怕那物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是这个“毁灭”,戏剧让人物说出来,而不是做出来,反而有一种直面阴暗的积极性──救赎的味道了。

西北孤鸟/沉郁狂躁怪诞玄妙──赏析《重新开始》

西北孤鸟/沉郁狂躁怪诞玄妙──赏析《重新开始》

可惜这个颇为震撼的人物心理揭示没有后续发展,编剧用一场对观众来说是猝不及防的吻戏,把这个颇有深意的人物揭示带走了。这似乎是一种双重逃避:一是编剧的逃避──顺着这个往下弄是挺难的;另一也可以说是人物的逃避,编剧只是顺着人物的需要让他往前跑。这样说来编剧还是对的,因为我们回到戏剧的风格样式来看,这样的处理还是挺统一的,当4个演员在那里嘴对嘴吻来吻去,还发出啧啧声,虽然感觉突然但并不觉得尴尬,因为观众清楚4个演员演的一对夫妻,可以完全用欣赏表演的眼光和疏离的心态来看眼前的一切。

《重新开始》是一出结构精妙的戏剧。但看戏时似乎有一些状态影响了对它的理解,反而在后来的剧本阅读中发现它的真貌。那问题可能出在表演。但相对而言本剧两位男演员的表现还是很好的(本剧演员一共2男3女),但这只能另文再叙了。

更多文章:

郭碧容/新诗与剧场的两次相遇──剧场导演庄雄伟
唱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让歌曲赋予独特的味道——《域韵声海 Voyage 2023》 
谭宝婷/解放天性 创造表演新思维──颜永祺《识破表演的十大误区》 
吴伟才/多面夏娃说立体 
聆听巴赫的心灵情感──《万象更新》巴赫诞辰纪念庆典音乐会 
西北孤鸟/扮演、游戏、交响乐;距离、参与、说书人──一部经典改编为儿童剧的方式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am 10/03/2025
西北孤鸟/《鞋匠精灵》:环保童话的现代突围与叙事迷思

西北孤鸟/《鞋匠精灵》:环保童话的现代突围与叙事迷思

西北孤鸟/《鞋匠精灵》:环保童话的现代突围与叙事迷思

小剧蛋制作,李承运编、导、演兼作词作曲的儿童音乐剧《鞋匠精灵》……以上描述的关键词是李承运——如此才华洋溢的人物很吸引人,我决定一探究竟。

贫穷的老鞋匠夫妻卡苏(Kasut)公婆因无力支付房租,面临包租婆不甘女士的威胁。某夜,地球母亲召唤小精灵,用回收材料暗中帮鞋匠制作精美鞋子。鞋匠发现后,为感恩而缝制精灵衣服,最终通过环保手艺吸引顾客,化解经济危机,传递人与自然互助共生的理念。

《鞋匠精灵》改编自格林童话《两个神秘的小鞋匠》,本剧的改编,有许多亮点:

一,主题的现代化与深度拓展:在原作“善良与感恩”的基础上,本剧新增环保理念和社会议题,赋予经典童话当代意义,更具教育价值。另外,通过“小精灵帮助鞋匠”的设定,隐喻人与自然互助共生,将格林童话的奇幻内核升级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西北孤鸟/《鞋匠精灵》:环保童话的现代突围与叙事迷思

二,形式创新与沉浸体验 :本剧以音乐剧形式通过旋律与歌词传递核心思想,感染力强于原作的线性叙事。观众互动环节打破传统观演界限,增强儿童观众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三,角色丰富与戏剧张力:一个从刁蛮买家到正义救星的千斤小姐和一个浮夸张扬的包租婆角色不甘女士的加入,扩展了原著的单一叙事线,既增强喜剧效果,又暗讽社会现实(如资本、阶级压迫)。原作的“两个小精灵”扩展为精灵群体与地球母亲盖亚妈妈,赋予自然拟人化形象,强化生态保护主题。

四,本土化与幽默风格:融入外语与方言、网络梗和卡通化表演,笑点密集且贴近儿童审美,娱乐性远超原作的古典节制。

但本剧的改编也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红利之余也带来艺术上的耗损。

西北孤鸟/《鞋匠精灵》:环保童话的现代突围与叙事迷思

首先是叙事焦点的分散。原作以“鞋匠遇精灵,感恩回馈”为主线,结构紧凑;改编加入多条支线(收租冲突、千斤小姐买鞋),导致主线模糊,削弱了核心情感(善良与感恩)的纯粹性。部分情节,如精灵出现的原因,缺乏必要铺垫,可能让观众感到混乱。

二是角色的逻辑与动机薄弱 。千斤小姐从傲慢买家突变为正义救星的转变缺乏铺垫。人物在剧中当然可以成长变化,只是这个变化少了过渡就构不成成长,只是编剧之手摆布人物的生死好坏而已。同理,不甘女士的极端行为(威胁烧房),也欠缺背景解释,反派形象流于表面, 角色行动逻辑显得突兀,有丑化之嫌。部分角色(如千金仆人随处)存在感薄弱,未能服务于主题或剧情推进。

从穷鞋匠到名匠

这里集中说一下鞋匠卡苏夫妇。在原著里格林兄弟并没有特别强调两个鞋匠做鞋子的技艺,或他们在业界里的名声如何?只是提到他们穷,在故事开始时穷到只剩一双鞋的皮料了;卡苏夫妇呢?本剧一开场就通过千金小姐的歌词夸赞卡苏夫妇“做的鞋耐穿又容易配搭穿着的神奇鞋匠”。然后她“走了三天三夜”来找他们做鞋。读到这里读者也应该发现改编出了个大漏洞——身为制鞋名匠,鞋子生意必然好得不得了,但卡苏夫妇怎么还这么穷呢?这里编剧好像没有意识到漏洞,哪怕就设计千金其实找错了地方,名匠另有其人,而卡苏一看难得生意上门就冒认名匠了。这其实情有可原,也能增添另一波笑料。

西北孤鸟/《鞋匠精灵》:环保童话的现代突围与叙事迷思

漏洞陆续有来——鞋匠面对房东收租时的反应叫人咋舌。编导似乎对弱势群体利用自身弱势为武器逃避责任(例如逃避付房租)视为理所当然。但这些处理方式有损人物形象。因为,鞋匠在剧中是作为正面人物——善良好人来弘扬的。鞋匠是儿童剧里的楷模担当,却在这些情节的设计下成了老赖。小观众可能要问:没钱就可以不交房租吗?为何不和房东好好商议延后缴付?反而是理直气壮地拒交又拒开门,然后躲在屋内一言一语地戏弄房东。我们当然知道戏剧这样处理,就是追求喜剧效果而刻意为之。但实际上这样弄喜剧是追求不到的,只能追求到“搞笑”,因为这些动机都是不明所以、脱离人物的。

西北孤鸟/《鞋匠精灵》:环保童话的现代突围与叙事迷思

西北孤鸟/《鞋匠精灵》:环保童话的现代突围与叙事迷思

三是文化融合的割裂感。本土化元素(如方言、现代梗)与格林童话的“经典气质”其实存在冲突,例如部分幽默桥段(如“摩擦房子”)过度依赖闹剧式表演,削弱了原作“神秘精灵助人”的奇幻氛围。

再如剧中房东与鞋匠的对话中植入了小剧蛋心灵绘画课程的广告,对一般观众易造成理解障碍。

四是主题落地不够具体或渗透性不足。戏剧强调环保,却缺乏具象化表达(如展示回收材料的具体应用),更多依赖台词说教。小精灵用旧皮料做鞋或卡苏夫妇用旧布料做衣服,可以是示范了旧物循环使用不碍美观与实用的道理;但本剧的舞美设计——全剧时间摆在观众眼前的鞋匠的家,显然是一个堆放旧物与纸箱的空间,这些物品的堆放只传达了一个旧物利用的信息,谈不上美观和舒适,反而有垃圾站的肮脏与凌乱之感。

西北孤鸟/《鞋匠精灵》:环保童话的现代突围与叙事迷思

最后略说一下表演。表演是挺好的,自导自演反串卡苏婆的李承运表演让人信服,多才多艺的他,声音化妆技巧高超,我到谢幕时候才发现他的反串。卡苏公闪闪、千金张文盈都演得恰如其分。盖亚妈妈黄小真的舞蹈跳出了神秘与博爱,不甘女士汪佳焌非战之罪,因为人物没写好。作为音乐剧,本剧的音乐词曲水平不低,可惜是现场唱的部分用的是录音,这使演出规格打了折扣。另外作为小剧蛋学院的汇报演出,学员呈现的部分所占比例不多,这或许幼儿学员年龄偏小,尚不适合承当过多戏份,若假以时日学成登台,必有一番景象。

结语:这是一出富有潜力的儿童剧,若在经典精神与现代表达间找到更精准的平衡,且能现场真唱,或将成就一部兼具艺术性、教育性与娱乐性的舞台佳作。

更多文章:

演员歌手传授平衡之道——《休。启2.0》音乐祭系列分享会
在光影交错处,聆听孤独低语——《猫の事务所》观后感 
吴伟才/后文明的摸索与探讨 
3名新晋导演的剧场《练习簿》:溪流与漩涡玩笑与思考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