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專題

|

週刊專題

發佈: 7:00am 24/07/2023

博物館

線上

科技

VR

美術館

許鬥達

AR

錢幣

線下

逛博物館

小撇步

國家銀行博物館

沉浸式體驗

【逛博物館/02】藉助科技互動,博物館也能很好玩

報道:本刊 葉洢穎 攝影:本報 黃玲玲
【博物館/02】藉助科技互動,博物館也能很好玩
遊客通過遊戲瞭解各地曾通用的錢幣。

“沉悶”也許是許多人對的刻板印象,但隨著不斷地更新迭代,不僅全方位改變我們的生活,也突破博物館固有的陳列模式,大大提升遊客的參觀體驗,讓博物館變得好玩。

與國家銀行緊密相連的馬來西亞和藝術畫廊,一共3層,包括畫廊、國家銀行展廳、經濟學展廳、展廳、伊斯蘭金融廳以及兒童廳等6個展廳,於2011年對外開放。

ADVERTISEMENT

“經濟學”、“錢幣”、“伊斯蘭金融”……諸如此類的字眼,不免令人心生嚴肅、枯燥、厚重之感,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國家銀行博物館很好玩。

一般而言,每當我們走進博物館,“眼看手不動”是約定俗成的規則,不能觸碰展品是常識,奔跑喧譁是大忌,因此對於活潑好動的小朋友來說拘束無比。

“這兒不能碰,那兒不能玩,這還能叫玩嗎?”孩子小小的腦袋恐怕冒出大大的疑惑。

但是在國家銀行博物館內,將科技與展示結合,融入大量互動、遊戲環節,遊客可以藉此進一步瞭解展品的歷史故事、理財知識和金融機構的結構,可任意觸摸肉眼所見的按鍵,沒準還會發現驚喜。

比如可以騎著腳車穿越回石器時代,隨著腳車前進的方向一一見證人類的貨幣交易方式變遷;操作反向盤看看20令吉紙鈔的命運;孩子可以隔空“觸屏”,屏幕上即時出現變化,彷彿化身哈利波特,過一把魔法癮等等。

兒童展廳的百萬鈔票隧道(Money Tunnel)更在社交平臺上紅極一時,成為民眾打卡聖地。

館內滿是孩子的歡聲笑語,一度讓我誤以為置身兒童遊樂園,且意識到博物館原來也可以這麼好玩。

【博物館/02】藉助科技互動,博物館也能很好玩
來百萬鈔票隧道數鈔票吧!
【博物館/02】藉助科技互動,博物館也能很好玩
何謂損毀的紙鈔?損毀後的紙鈔何去何從?翻一翻就知道啦。

,讓藏品“活”起來

實際上,國外部分博物館為了給予遊客沉浸式體驗,使用(擴增實境)和(虛擬實境)技術。

在參觀遺址博物館時,我們走在廢墟之中,往往需要藉助導覽解說構建古代建築原貌和古人的日常活動、展品的前世今生,如今只要遊客戴上眼鏡走到展品前,相關信息及展品全貌、細節便會躍然而出。

像是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觀看刻鳥立高臺符玉璧時,小鳥會活靈活現從玉璧中飛出;龐貝古城覆滅前,人們的生活日常;置身古羅馬時代的鬥獸場,親眼目睹角鬥士和猛獸殊死搏鬥……不再需要依靠想像,在腦海重建舊時模樣。

科技除了為博物館增添趣味,還有助展開數字化建設,尤其是在經歷長達3年的疫情後,VR技術讓遊客得以突破時間、地點的侷限,瞬間抵達另一國度,置身其中,以全方位角度欣賞展品。

可用VR在線遊覽博物館的展廳,比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羅浮宮、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美國國立自然博物館、河南博物館、澳門博物館等,有的逼真、細膩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博物館/02】藉助科技互動,博物館也能很好玩

【博物館/02】藉助科技互動,博物館也能很好玩
國家銀行博物館到處設置可供孩子觸碰的互動裝置。
脫離了科技,還看得懂展品嗎?

美學與博物館工作者認為,科技與博物館的結合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提及我曾對羅馬鬥獸場的VR體驗心動卻未行動的經歷,他更直言:應該要去體驗。

“可能可以看到羅馬人走來走去,當時生活的狀況是怎麼樣,可以幫助你更容易進入那個狀況。”

也許,還能看到如今白刷刷的神殿、雕像,原來是色彩繽紛;廣場上原來是血流成河的屠宰場,人來人來,嘈雜熱鬧。

因此,他覺得科技的融合有助於加強認知,身歷其境後更能理解和體會到其時代背景和日常生活,如同ChatGPT、谷歌地圖、手機之類輔助工具的出現,能減輕人們的工作量,以騰出更多時間處理更重要的事情。

但是,他同時也心生隱憂。

“我害怕的原因其實是在於:看畫是一種品味要求。就是你在審美上要求,因為你懂這個知識,你知道你要看什麼,要不然的話你都不會看,你可能只是覺得很美,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然後經由機器協助你,比如動態的清明上河圖,水墨畫動起來,你就看進去了。但從此以後,你更加不懂得看畫。”

科技的存在理應是幫助人們在看畫作時思考該從哪個角度賞畫,然而一般人會覺得看懂即可,便停止思考。

“所以它提供你一個看的視角,可是你沒有去掌握這個方法,你看過就算了。此後它不動,你就不會看,那你沒有學到什麼東西。”

【博物館/02】藉助科技互動,博物館也能很好玩
許鬥達認為,科技與博物館的結合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有所擔憂。
【博物館/02】藉助科技互動,博物館也能很好玩
遊客在細心觀察錢幣的細節。

無法取代體驗

數字化的博物館能讓世界各地的人們跨越時空的疆界,不必歷經舟車勞頓也能欣賞展品,但他始終認為線上永遠取代不了線下的親身經歷。

一來,VR技術對於人們的設備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否則觀賞效果欠佳。

“最關鍵的就是拍攝出來的那個角度。很多時候你要看他掛(畫)的角度,有些還在教堂裡面,然後教堂是看光線。除非他能做到24小時直接跟谷歌連線,隨著陽光照射的角度有什麼不同。”

“要不然的話,你還是要到現場看那個顏色的精細度。而且有些作品是祭壇畫,需要蹲下看才能知道他原來的角度是怎樣的。”

他舉例,佛羅倫薩烏菲茲珍藏的初期文藝復興作品,很多畫中人的光環是立體而非平面,填金、刺洞。

“當光照進那些小小的針孔,針孔把光吸進再吐出。當光折射出來,燭光下的光圈效果,就好像你看到電影裡神仙頭上的光圈一樣。”

這亦是線上展覽難以企及的一點,即便可以通過放大、縮小觀察展品的細節,卻難以還原現場肉眼觀看的質感。

“線上展覽能幫你瞭解很多知識類的內容,或者是知道美術館裡面有什麼作品,你到線下去看的時候,就更清楚你可以看到什麼東西了。”

無法取代的,還有博物館本身的空間感,以及周邊環境的氛圍。

當你離開烏菲茲美術館,觸目所及的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雕像,彷彿仍舊與當代藝術家身處同一時空,眼裡是他們看過的風景,這種為微妙感是VR無法給予的。

【博物館/02】藉助科技互動,博物館也能很好玩
小朋友可以通過問答遊戲瞭解自己適合什麼銀行崗位。
【博物館/02】藉助科技互動,博物館也能很好玩
古幣很小?沒關係,只要點擊按鈕,就能放大錢幣看細節以及背後的故事。

國家銀行博物館參觀小貼士:

01|運營時間:週二至週日,10AM-5PM(週一和開齋節首3天閉館);

02|禁止攜帶包包入內,儲物櫃僅限乘坐公交的遊客使用;駕駛私家車前往的民眾,可將包包放在車裡。

相關報道:
【逛博物館/01】你會逛博物館嗎?怎麼逛才不白逛一場?
【逛博物館/03】博物館空間,如何化身說故事高手?

延伸閱讀:
【民間文物館/01】我們需要怎樣的文物館?
【民間文物館/02】修復芙蓉舊時光,留住城市的記憶──泰和堂民俗文化館
【民間文物館/03】聲臨其境,沉浸式體驗祖輩漂泊南洋之路──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
【民間文物館/04】走讀新山,保存祖先歷史,挖掘在地文史──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
【民間文物館/05】民間文物館,如何發揮功能、永續經營?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24am 14/04/2025
“Solve for Tomorrow计划” 年轻创新者用科技改善医疗保健

在东南亚和大洋洲(SEAO)地区,各国面临着多种医疗保健挑战,包括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生活成本上升、医疗专业人员短缺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三星电子企业社会责任项目──Solve for Tomorrow(解决未来)计划,为有志的创新者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将创造力与技术智慧用于开发创新方案,这些方案不仅能造福社区,也能应对包括医疗在内的社会问题。

三星社会责任项目──“Solve for Tomorrow计划”配合4月7日的世界卫生日,我们看看这些年轻发明者,为医疗发展提供了什么解决方案?

这些学生从12岁起就开始构思解决方案,以提升医疗保健的可及性与有效性。

三星社会责任项目──“Solve for Tomorrow计划”
Gabriel通过实验和测试不断优化了Pill-Bot。

来自纽西兰惠特比学院(Whitby Collegiate)的12岁学生Gabriel Anthony,在2024年纽西兰“Solve for Tomorrow”竞赛中荣获7至10年级组的第一名。他的获奖发明是“Pill-Bot”——一款专为视障人士设计的人工智能(AI)药物识别器,其灵感来自于他祖母误服药物的经历。

他做法是训练一个AI机器人识别不同类型的药丸,并通过语音播报药品名称,为患者,尤其是视力受损者,在服药前提供一种额外的识别方式。

三星社会责任项目──“Solve for Tomorrow计划”
(从左上角顺时针方向)SilentGuide的早期原型、一名学生试戴SilentGuide,以及在开发原型过程中进行的3D打印过程。
三星社会责任项目──“Solve for Tomorrow计划”
来自redbluegold团队的Karan Pillai测试了SilentGuide的原型,这是一款智能眼镜,能够从周围环境中接收语音,并将其转化为字幕。

在新加坡,由英华自主中学(Anglo-Chinese School Independent)学生Aiden Lim与Karan Gopu Pillai组成的“redbluegold”团队,凭借他们的发明“SilentGuide”,赢得了2024年新加坡“Solve for Tomorrow”竞赛的冠军。

“SilentGuide”是一款智能眼镜,能将语音实时转化为字幕,帮助听力障碍者更有意义地参与社交对话。灵感来自于一位在嘈杂教室中难以进行双向交流的听障同学,他们着手设计一个不依赖互联网、佩戴舒适、使用便捷且价格亲民的解决方案。

三星社会责任项目──“Solve for Tomorrow计划”
Kao Kee团队凭借其“Cough Aid”创新项目,成功入围2024年泰国“Solve for Tomorrow”竞赛的决赛。
三星社会责任项目──“Solve for Tomorrow计划”
“Cough Aid”是一款基于AI技术的网页应用程式,能够分析咳嗽声,以辅助疾病判断。

与此同时,在泰国,Kao Kee团队凭借其“Cough Aid”创新项目,成功入围2024年泰国“Solve for Tomorrow”竞赛的决赛。“Cough Aid”是一款基于AI技术的网页应用程式,能够分析咳嗽声,以辅助疾病判断。

这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正为医疗等行业的未来带来一线曙光。作为“Solve for Tomorrow”项目的参与者,他们不仅能获得来自行业专家的指导,还能接触先进的科技与资源,助力将他们的创意概念转化为现实。

当年轻的创新思维与成熟的技术相结合,往往能带来出人意料的突破,解决当今医疗保健面临的各种挑战。

更多【】:
文史研究者覃勓温/用传拓复印石碑文字 守背后历史 
纳米科技新突破:二维材料助力阿兹海默症治疗 
AI是工具 基本功还是要磨练  “创作最重要的是脑袋”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