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需求量减少。去年第一次MCO是供应链问题,但消费力还是有。来到今天却是消费力低落,果农唯有设法求生,找人民代议士、电商平台帮忙出货,共同渡过这个难关。”
报道:本刊 张露华
图片:受访者提供
ADVERTISEMENT
常年皆有收成的火龙果
问题:行动管制影响出货管道
解决方案:增加销售通路,直播平台助销
火龙果园主陈先生拥有十多英亩的园地,也是中盘商,收购其他约40英亩园地的火龙果,所以是一个产量很大的供应商。
以往年中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因为正是火龙果丰收的季节,但去年开始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疫情而实行行动管制令,严重影响出货管道。面对堆积如山却销不出去的“火龙果山”,他唯有想方设法开通销路,转战网销才把果实卖完。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他表示,年中不只是入口水果盛产的季节,本地水果也一样,火龙果、榴梿、山竹,这些本地水果的收成期都是在年中。而火龙果树是不同时候栽种,确保常年都有收成,年中是产量比较多的季节。
“尤其是今年收成量比去年多一倍,以往都是20吨左右,但今年收成三十多吨。好收成本来是开心的事,但现在却因为疫情销不出,导致一些园主采收之后被迫做成酵素,甚至有的直接丢掉或埋在园地,当作肥料,非常痛心!”
他表示,去年疫情刚开始,人们还可以本着帮帮农民,多买一些,但现在一年多过去了,人们都麻木了,中盘商也要不了这么大量的水果,所以唯有自己想办法解决。
“最惨的就是农民,蔬果收成就一定要采收、出货,否则真是血本无归。”
虽然传统的销售点没有营业是原因之一,但他觉得买气低是主因。虽然他今继续在网上卖,但因为行动管制令更严格,运输上很麻烦,所以销路不太理想。刚好亲戚认识一个直播平台“爱心水果屋”的负责人,就通过亲戚介绍,帮他在直播上助销火龙果。
两场的直播销售,就帮他卖出10吨火龙果,助他渡过了难关。
他表示,“爱心水果屋”是义务帮忙,完全没有赚钱,以他给的价钱加上运输费的价格售卖,纯粹是为了帮本地果农。
无论如何,他相信过了这一轮的丰收期之后,接下来火龙果的价格会比较平稳,之后还要再观察才决定下一波怎么走。
“虽然还是主要卖给中盘商,但多一个管道总是好的,希望以后可以继续下去,毕竟生意要随机应变。”
友谊之手──爱心水果屋直播推销本地水果
电商爱心水果屋负责人黄伟鑫表示,他的平台是通过直播卖水果,向来以卖入口水果为主,本地水果比较少卖。
今年5月,有朋友问他是否可以帮忙促销亲戚种的火龙果,因为疫情冲击,巴刹、夜市都没有营业,火龙果销路中断,又遇上丰收,囤积了大批火龙果,再卖不出就唯有看着它们烂掉。
了解果农的问题后,他一口答应在直播上促销火龙果,以果农给的原价加上运输费出售,不赚一分钱。果农把火龙果送到他的店,顾客在直播时线上下单、发货,果农不必烦恼运输问题。
“因为如果要有盈利,就卖不到量,所以纯粹是以帮助果农的目的出发。”
第一次的成功,爱心水果屋再下一城,在7月做第二次的直播助销,两次加起来共卖出1万2000粒。虽然这只是30吨收成的一部分,但也相等于下了一场及时雨。
黄伟鑫表示,在第一次义务助销火龙果后,他就收到很多果农要求帮忙,时间与档期允许的话他都会答应,也不附带任何条件,只要手上没有其他承诺,他就会尽量帮忙。
“因为我们也是卖水果的,很清楚水果在运送时面对的限制(重量、容易损坏),所以可以帮得上忙的我都会帮。最近我们也在帮一个年轻人促销他种的无花果,希望更多人认识本地种植的无花果。”
每4个月收成一次的黄梨
问题:市场滞销,收购量大减,肥料价格上升导致成本增加但价格不变、因运费高网卖成效不大
解决方案:议员协助解困,下游加工量增加
陈登发是我国黄梨盛产地──新邦令金的果农,黄梨是他的主要农作物。黄梨是本地常年水果,销量相当平稳,以往即使遇到季节水果盛产,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是今年碰上疫情与行动管制令双重打击,黄梨出现前所未有的滞销。
陈登发坦言,今年的滞销情况相当严重,黄梨熟透都没有人要,中盘商只收40-60%的黄梨,剩下的就任它在树上坏掉,掉落地上当肥料。
他提到,虽然一些下游加工厂有增加收购数量,然后以加工产品抵销,但是一些果农要现金,所以不接受这样的交易。
“其实从去年3月MCO就已经开始滞销,之后疫情缓和有好转一些;可是今年开斋节过后疫情加剧,滞销就一直延续到现在。在需求量大减之下,中盘商收购量减少,我们唯有控制收成量,然后各园主互相配额,让大家都有生意做。”
他表示,黄梨是4个月收成一次,一棵树从播种到收成需要一年两个月。一直以来他们都是配合中盘商需求量来供应果实;过去一个中盘商一天的收购量是7万粒,以他的45英亩园地来说,一个月的供应量多达4万5000至5万粒。
他表示,随着收购量减少,加上黄梨主要分销点──士拉央批发公市暴发感染群,限制进入的罗里必须在一个小时内完成装卸货工作,因此中盘商唯有用箩来装载黄梨,以加快下货速度,载货量随之减少。
为了避免减损,他必须控制每个月量产3万粒黄梨。与此同时肥料价格不断上升,以前一粒黄梨的成本是70仙,现在已经涨到90仙,但价格却维持不变,所以果农是承受双重压力。
陈登发也尝试过搭上网卖列车,在今年农历新年时网上卖黄梨,但只卖出约100粒,因为运费比黄梨价格更高,顾客觉得不划算。
“随后我们这里的州议员周忠信(明吉摩区)知道我们的困境后,向每个园主收购黄梨,再以义卖的方式卖出去,帮了我们很大的忙。”
发力救农──人民代议士助果农纾困
身为黄梨产区──新邦令金的人民代议士,周忠信得知农民的困境后,他责无旁贷的想出各种方法为果农助销黄梨,包括义卖黄梨、水果箱、把采购的黄梨加入到救助物资,将农民捐出的黄梨派送到管制区等等,以另类方法帮助果农。
他表示,6月和7月是黄梨盛产季节,但传统销售管道无法营业,新加坡也因为疫情升高,超市购买力减少,使到出口量也大减,果农苦不堪言。
为了帮农民渡过难关,他以原市价向果农收购黄梨,然后以义卖方式助销,或搭配救济粮食派发给各户家庭。
“我们买的以Moris黄梨与水晶黄梨为主。以水晶黄梨来说,平时市价是2令吉50仙一粒,滞销时跌至2令吉至1令吉50仙,我们就以2令吉向果农购买,没有赚取差价,因为要维持正常收购价格才能帮到果农,帮助价格回升。”
去年他办了几场义卖会,单单居銮就卖了5万粒黄梨,最高纪录是一天卖8000粒。
他表示,由于黄梨滞销,果农不忍心看着收成腐烂而要送给他,再派发给贫困家庭。但他反建议,用政府发给代议士的救济拨款来买农产品,配搭干粮一起送给贫困家庭,一举两得。
“去年我们也推出爱心水果箱,向果农收购滞销的水果,如黄梨、香蕉等等。这项计划也获得各州代议士的响应,单单雪隆就卖出约3000个水果箱,还有森州芙蓉区国会议员陆兆福也买了约6000粒黄梨,大家一起支持本地果农。”
去年周忠信的举措,解决了果农的燃眉之急,今年虽然还是有滞销问题,但已经缓和,所以果农与水果批发商也回馈他,捐助水果让转赠给加强管制区的居民。也有一些热心人士直接到新邦令金买黄梨,然后报效给周忠信,当作救济物资派发给民众。
周忠信表示,今年他也同样用两令吉一粒的价格收购黄梨义卖,把所得用做抗疫基金,让民众到指定的诊所免费看病。
“一些水果批发商和热心人士也个别报效各种水果让我们义卖,如一个水果批发商报效了2吨的西瓜给我们义卖,半天就卖完,过两天又载来4吨,同样在一天就卖完,通过这个方式来帮助果农,自己承担跌价,而购买的民众则是支持慈善义卖,分别以不同形式互相帮助。”
同时,他也充当中间人,把果农赞助的水果转赠给居銮前线人员、慈善机构,担任疫情下分发物资的角色。如居銮一名果农兼水果批发商,就捐助超过1000箱香蕉,80%给前线人员与慈善机构,其他就配搭物资配送。
他认为,代议士都有派发物资,除了购买干粮,也可以购买本地蔬果,帮助农民解困。
此外,他提到,疫情下果农所面对的困境,只是反映了农业政策的冰山一角,政府应该扮演价格稳定机制的角色,如当黄梨价格大跌时,联邦农业销售局应以合理的价格跟农民收购,以稳定价格。
“虽然新邦令金的黄梨产量占了全国70%,但都是以中小型园主为主,他们没有能力建设速冻设备,政府应该提供共享式设备。如中国的富士苹果,政府出资建设冷冻房设备,生产月时用速冻方式收藏苹果,等到产量结束后,再释放市场,达到平衡产量与价格目的。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设备,就可以作为农产品的周转设备,不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他提醒农民,应该从这次事件中居安思危,开发下游加工产品工业,以消化滞销的收成。
“虽然我们一直都有鼓励农民转型,但如这次的滞销情况不常发生,所以农民转型动力不足,政府也可以在这一块加以协助,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并且向外国争取扩大出口清单,推销我国的农产品。”
周忠信表示,若非住在原产地,是无法感受到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如雪隆民众在超市采购,是看不到价格的变化,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多多购买本地水果,协助维持国内的农业自足经济。
自发吸纳──下游加工业加大吸纳量,减轻果农损失
黄梨加工厂Nictar Pineapple Park董事林荣华表示,在市场供过于求之下,新鲜黄梨滞销,作为下游工业也帮忙吸纳更多货量,以减轻农民损失。
他提到,尤其是今年7月期间,黄梨滞销情况更糟糕,所以过去两个月该工厂所吸纳的量已经是去年同时期的两倍。
他表示,水果也有分等级,过去滞销的以低价等级为多,但最近两个月连顶级的黄梨也滞销,在销不出情况下,农民唯有让它在树上腐坏,免得浪费人工费去采收。
“果农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需求量减少。去年第一次MCO是供应链问题,但消费力还是有。来到今天却是消费力低落,果农唯有设法求生,找人民代议士、电商平台帮忙出货,共同渡过这个难关。”
虽然是加工厂商,但他表示可以做的也有限,唯有吸纳更多货源,最重要的还是人们的消费力,调整消费习惯,在这个艰难时刻帮助本地果农。
“希望人们多食用本地水果或购买本地水果的下游加工品。从经济面来说,消费本地货,把钱留在国内,也是振兴经济的方法之一。”
作为下游工业者,林荣华也同样面对销售网络的问题,因为门市销量大减,所以改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线上、线下并行,希望可以摆脱眼下的困境。
“虽然线上只是起步阶段,但在这个网卖大爆炸时代,我们也学到很多东西,如邮寄品过度包装,现在的消费者都很在意包装,所以我们都尽量用循环物质包装,赢得很多顾客赞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