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3:51pm 30/09/2021

素食

周刊专题

VIP独享

副刊专题

蔬食煮意

素食

周刊专题

VIP独享

副刊专题

蔬食煮意

创意地道纯素 满足视觉与味蕾的享受

空气中洋溢着熟悉的印度香料的芬芳,胡芦巴(fenugreek)、八角茴香和肉桂棒,在热油中释放香气。

“身为厨师我从来不介意教人,或把食谱公开分享,让更多人学习,工作时也会传授自己的功夫给新进厨师,这样他们才能取代我的岗位,我又能再学其他的知识,尝试其他的岗位。”

ADVERTISEMENT

说着,盛在中式饭碗的辣椒干、咖喱叶、洋葱、大蒜,陆续进入锅子拌炒,眼前这位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四语厨师卡迪文Kalidevan Murugaya,也就是在社交媒体上大受欢迎的厨师Chef Dave。

他拥有10年的掌厨经验,在去年1月1日由荤转素,成为纯素食者和纯素厨师,在疫情中身为邮轮厨师的他经历失业,也另辟蹊径开启了自己的社交媒体频道与成立纯素餐点厨房。

报道:黄妙仪
摄影:谭湘璇

“我觉得没有印度人会不喜欢吃Dhal,它是一种Comfort Food(舒心食物),家庭化的食物,每个会煮饭的印度人都会煮的菜,但大家用的香料也许会不一样。”

在访问开始前,他正准备着印度豆咖哩(Kuah Dhal)这是一道普遍的印度素食料理,在印度餐厅或路边摊都能找到,对纯素者而言,只要确定里头没有ghee(印度的澄清奶油)成分就能食用。

张罗好厨房的食物,Chef Dave大卫的故事在客厅正式登场,点缀客厅的是牡丹花,餐桌铺的是峇迪布,这特别的环境激发了无限的想象。

农历初一、十五是多华裔选择吃素的日子,大卫说在印裔同胞的社会中,星期二或星期五是大家吃素的日子,此外大宝森节前夕和一些节日如Somvati Amavasya和Pournami等茹素,但他家没有吃素的习惯。

“10年在行业内所有的食物,从便宜到高贵的我都吃过,像松露、帝皇蟹也都尝试过,因为工作的缘故有机会去尝试这些食物,也不需要花钱。”

过去每天面对大量食材的他,在2019年对气候变迁等课题开始关注,直到发现畜牧业的种种状况后,他决定成为纯素食者,让他啼笑皆非的是在他的社交媒体中,会有一些告诉他肉食很好吃的留言。

“我不是反对这些食物的味道,我也很喜欢,我觉得很好吃,没有错,好吃不代表我可以这么做。”

印度餐最多素食,通过香料一样能煮出香味

他透露,印度餐的最大优点,就是不需要特别靠肉类提升风味,很多时候香料就能让食物呈现完整的味道和口感。

大卫透露,印度餐的最大优点,就是不需要特别靠肉类提升风味,很多时候香料就能让食物呈现完整的味道和口感。

“印度餐拥有最多素食选项,因为在印度也是很多人吃素,要身为一个纯素食者并不难,只要把蛋奶去掉,就可以了,而且现在有很多替代方案,也有纯素食者的芝士和优格,纯素的简易食谱也很多。”

他说:“香茅、柠檬叶、香浓的椰浆,黄姜和黄姜叶都能共谱出到地的马来风味,通过香料纯素一样能煮出美味。”

他对美食的定义,首先最看重的是味道,接着是厨师的想法,如何呈现出食物风格,在烹调过程加入创意,带出本身的概念。

大卫除了看重食物的美味,对厨师所融入的想法和概念都很重视。

“比如我的素椰浆饭要和外面的不一样,我就不是用普通叁巴辣椒,而是煮马来人婚宴时的Ayam Masak Merah(马来甜辣鸡)酱作为叁巴辣椒,就和别人煮的不同,它的味道介于不是很甜和很辣之间。“

除此之外,他将黄瓜片,改为阿札(Acar),让材料中的黄瓜、黄梨和醋形成的酸甜滋味,成为特色开胃菜。

大卫最喜欢的食物是椰浆饭,他认为,椰浆饭的主要元素不是蛋,而是饭和叁巴,只要辣椒好吃,其他的配料不错,就没有问题。

他用切为条状的天贝片取代江鱼仔,低温烘出脆口但不咸的滋味,把鸡蛋改为豆腐,也一样丰富。

香料是印度餐的精髓,就地取材的新鲜和干香料并用是最佳的配搭。

至于食物的外观是否开胃,第一眼是否能吸引人,食用前留下好印象,则靠摆盘,他为家人和朋友烹调食物时都会这么做,自己享用时,则不会刻意张罗。

大卫认为,中餐是他有待提升的环节,与马来餐、印度、西餐和各国料理相比,他的中餐食谱相对没有那么特出,他率直的说:“我个人可能是经验问题,对中餐经验不多,煮健康餐,不能用蚝油和味精,但这是中餐的灵魂,又不能用很多油很多盐。”

开启纯素旅程,分享纯素食的生活

在疫情期间大卫经历了失业、成为纯素食者、经营自媒体频道和创业,这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在穷则变,变则通的,努力尝试之下,也终于走出自己的路。

大卫厨师的纯素旅程(Chef Dave Vegan Journey)YouTube频道走红是一个从派传单宣传,到线上引流的契机。

在失业期间,他靠打散工和当义工过日子,朋友和他在聊天中,曾聊起或许当YouTuber网红是个最快速赚钱的行业,但当时都他并不以为意。

“我内心知道,自己应该可以做出内容,直到我吃素后,发现自己在这过程中都是透过上网学习,大马有很多人,还不了解素食(Vegetarian)和纯素(Vegan)的分别,于是想做一个分享生命的频道,带出大马纯素食者如何过生活,吃什么,旅行怎么办……”

他努力经营频道,拍摄影片,创作内容,经过4个月的努力,仅有1千900人订阅,于是印制了1千份传单,写出自己的经历,希望邻居收到后有兴趣支持他的频道,因此订阅人数增长至两千人,直到一名巫裔女孩发上推特支持,让订阅人数增长至万人。

派传单的举动,也引起了身为影视工作者的邻居林英意的关注,在IG上与他联系,并义务协助大卫剪辑影片。

起初大卫的影片有中、英、巫三语字幕,翻译和上字幕的过程耗费了不少时间,在林英意的协助之下,让他减轻了不少负担,两名生活在同个公寓互不相识的人,因此成为了朋友。

“后来林英意的工作开始忙,我也不想继续劳烦他,就自己用手机做简单的剪接,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带出影片的信息,所以后来也没有放字幕。”

如今他的YouTube频道,拥有逾66万订阅者,脸书在自然成长的情况下有逾27万的关注。

“坦白说YouTube频道不是很多人看,都是同情订阅,收入也不多,反而是脸书直播引流,还有疯传的几支影片,带来广告费,希望今年能有30万的关注。”

大卫表示,当YouTuber除了靠勤劳和才华,也需要有运气,例如:Sugu Pavithra的频道,以乡村的家常便饭走红和赚钱,而他以厨师身分做饭,反而不是那么突出。

他也看见,不少很有才华,很努力的内容创作者,依旧没有很多的订阅者,在网络世界很多时候,还是需要靠运气。

他在脸书的关注者有85%是马来人,印尼、新加坡和汶莱是前三名海外最多人收看的国家,让以国语拍摄影片的他,在推广纯素食方面终于看到成绩。

创立外卖厨房,推介本地风味健康蔬食

大卫也在疫情中创业,与伙伴成立了PB Kitchen外卖厨房,销售主打本地风味的纯植餐点。这个由15人组成的团队,包括3名志工医生和1位营养师,从设计健康蔬食菜单出发,并打造7天和14天的蔬食挑战,让人们通过蔬食亲身感受身体的变化。

色泽丰富,营养均衡的纯素料理,让人无肉更欢。

他精心设计的餐点,展现了纯素的多样面貌,也为更多想品尝蔬食的人士提供管道,大卫透露,目前他们的厨房平均每日准备200份订单。

这些吸引人的健康食物都融入了大卫的想法和创意,让人们品尝不一样的蔬食滋味,包括在食用前,已视觉上让人觉得美味和满足。

“去年6月开始,从家开始做,1个月借用酒店的厨房,今年3月有了自己的地方(中央厨房)。”大卫的事业在疫情中成长,反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出路。

大卫在疫情中,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失业,通过不断尝试,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不介意不是纯素,只不吃动物性质的食物

来自柔佛昔加末的他,有着随和和适应多元文化的能力,他从背井离乡到吉隆坡谋生开始就一直和视为家人的华裔朋友一起生活,感情融洽的华裔家庭和印裔家庭犹如一家人,大卫的妹妹如今也和他一起在首都生活。

尽管他在家乡和一起生活的华裔家庭都不是素食者,但他也一样能如常和大家一起吃饭,并把食物分享给他们,也品尝他们为他准备的蔬食。

“锅子是否是煮纯素的我无所谓,打个比方,如果我去嘛嘛档,他们用煎过蛋的锅子煮食物给我,我是没有问题的,我只是不想消费在动物性质的东西。如果炸鸡的油,再用来炸菇给我,也没有问题。我只是不想消费在动物性质的食物。”

大卫在吉隆坡与华裔家庭一起生活,纯素生活也一样能和非素食者共餐和分享蔬食。

“我觉得快餐有素食和植物肉是进步的迹象,进步的空间还很大,最主要大家的醒觉,人人都偏向把钱花在好吃的东西,而不是在对健康或者对环境友善的想法。”

酷爱旅行和美食的他,表示出行前只要做好调研,就不会面对很大的问题,如果找不到适合的食物,水果、面包、豆奶都是一些很基本,随手可得的粮食。

关于大卫的纯素旅程,他说很多人会告诉他,不要说畜牧业残酷的事实,大家更乐意听为了健康而吃素的理由。

“这个不是我真正的吃素原因,不是为了健康,而是为了环境,从前我觉得他们根本没有想要听我的答案,只要听他们想听的东西。不过他们的想法也启发了我多专注在吃素的好处,而不是说非素食的不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