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受疫情影响,人们对精神医疗服务的需求率显著增加。然而,根据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拥有约500名精神科医生,以大马3200万人口来计算,大概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对7万名患者的比率,相比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1:1万,仍有很大的距离,且有分布不均匀问题,大多医生都集中在城市地区,鲜少有精神科诊所在偏远郊区,可见精神科医生的需求更迫切。
究竟精神科医生是一份怎样的职业?十多年来面对无数精神病患,在杨申兴看来,精神专科医生的使命不仅是治病,也是在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和病患的歧视和误解。
ADVERTISEMENT
报道:蒙慧贤
照片:星洲日报资料中心
精神科医生,也是人们口中的心理医生。有别于注册辅导员和临床心理师,精神科医生需拥有医学资格,可诊断心理或精神疾病,提供心理治疗和开处方药。在本地,要成为精神科医生,前后需要至少13年的学习时间,但凡患有需要开药治疗的病症,例如失眠、思觉失调等,或者是因精神疾病而申请假单、保险报告以及其他紧急状况等的病人,都需要向精神科医生咨询。
精神科医生杨申兴形容,相比其他专科,精神科就显得比较“抽象”。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当病人在寻求其他专科诊断治疗时,只要照X光、抽血检验、检测尿液等,医生就能辨别出病人是否患有爱滋病、糖尿病、尿道感染、骨科病症等等,一目了然,病人也能根据报告去了解自己的病情。
精神科医生怎么诊断病人有精神疾病呢?他们会透过不同的方式,例如精神心理方面的检查和观察、病史和家族史等,逐步判断病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在诊断以后,医生往往需要利用特定的技巧和时间去说服病人,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病症,避免产生误解,好让病人或家属信服。
无法辨真假不觉得有病
“由于这种诊断方式比较抽象,有的病人不觉得自己有病,而拒绝治疗,例如他们会以为听到的幻觉是真的,这是因为生病的他们无法正确地认识和辨别真假。有时甚至家属也抱有同样心态,虽然带病人求诊,却把病症当成是个人的态度和性格问题,不觉得这是病。须知道,如果家人不配合,病人很难康复。”
他指出:“很多人都分不清什么是正常的忧郁和忧郁症,认为忧郁是高低起伏的生活一部分,但我们要知道,就算怎么低,只要超过了界线,就是不寻常了。举例来说,因为中罚单而不高兴了两小时,那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此而忧郁足足两星期,严重影响到生活,那就是一种病了。”
这不仅是精神科医生跟其他医生的不同之处,也是精神科医生最大的挑战。“因此在看诊的过程中,交谈是个很重要的武器和环节,如果医生本身有语言障碍,那就会鸡同鸭讲,事倍功半。”
药物非万能,精神专科医生拥有多种武器
“有时精神科疾病不是那么简单。”
杨申兴举例说道,假设有位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患上忧郁症而跳楼轻生,有的人或许会怪罪学校,认为校方给学生压力过大,但是深入思考,在场有100个学生考试,10个学生考试不及格,有的甚至拿零分,为何其他人不会选择轻生?
“由此可见,外在原因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很多人不明白,一直把矛头指向外在因素,其实这不公平。”
3因素造成心理障碍
他说:“一个人的心理障碍,有3方面的因素。”
感情问题、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是压力、环境、人际关系等,这都属于外在因素。此外,精神科医生在治病时必须了解病人的生理状态,比如遗传、使用药物、是否有脑部或身体疾病等,以及病人的性格态度等心理状态。综合外在环境、生理和心理等3个因素,仔细分析每个个案,实施不同的治疗手段,哪个比重较大,就是治疗焦点。
“假设生理因素占比例较大,就会用药物为主,但如果是心理或外在因素比较明显的话,那我们就不仅是开药,还得做心理治疗,帮助病人改善外界环境。打个比喻,有的病患因为工作导致失眠,给安眠药是治标不治本,这时我们可能要写封信或报告,让病人申请换部门、减少工作量之类的,这都是治疗的一种,不一定是药物,也包括心理治疗,以及外在环境的介入。”
他强调,精神科医生在面对紧急状况或特定精神疾病时,开药无疑是最主要的医治方式,但药物并非万能,不能100%解决问题,而且药物在某些情况下的帮助不大,精神科医生应尽量善用心理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帮助病患根治问题。
精神专科医生会有哪些职业伤害?
“很多人误解,认为精神科医生经常给精神病患看诊,肢体伤害的几率更大。实际上恰恰相反,与其说精神病患去伤害别人,其实他们成为受害者的机会比正常人更大。”
他指出,在很多的媒体报道或电影中,不乏有精神病患失常伤人的事件,造成很多人对精神病患产生误解和偏见。
对此杨申兴常常会用这样的比喻来为精神病患平反:“每个人都说鲨鱼很凶狠,其实,鲨鱼被人类伤害的几率,比鲨鱼杀害人类的几率,不懂相差多少个倍数,这也是很多人对于精神专科医生职业伤害的误解,也是社会普遍对精神病患的误解。”
他不讳言,绝大部分的求诊病人都会表现焦虑、忧愁等,在长期接收负面情绪垃圾的情况下,精神专科医生需要自我调适,避免把情绪带回家,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作息,同事朋友之间尽可能互相提醒和监督,免得让工作影响心灵健康。
精神科医生的使命感:消除社会歧视和排斥眼光
成为精神科医生逾10年,杨申兴除了给病人医治,也致力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和病患的歧视、排斥和错误认知。
访谈时他提到,只要稍微留意周围商铺就会发现,本地少有精神科诊所会开在商铺底层,除了是租金关系,更大的原因是,很多病人都不希望被看到走进精神科诊所。数年前,他就把精神科诊所开在人来人往的商铺底层,希望能把精神治疗普及化,减少社会的排斥眼光。
他强调,情绪病和心理疾病就好像糖尿病和血压高等,可以治疗和预防,但若不管控,则有可能造成更大伤害。
在他看来,人类的心理情绪就好比一部电脑的软件,与硬件(身体器官)都需要受到同等重视。他笑说:“当你看到病人的病情一步步好转,他们也会感激你,大概就是做为精神科医生的成就感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