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7:00pm 08/02/2022

郑丁贤

袁怀绍

郑丁贤

袁怀绍

郑丁贤|从袁怀绍看马来政治转变

姑且不谈诚意斤襾,这个中文名,多少反映了马来政治人物对华裔选民改变态度。

新闻幕后,国家团结部副部长Wan Ahmad Fayhsal的秘书发了一个讯息给中文媒体,希望日后副部长不再沿用翻译名字旺阿末费沙,而改用中文名袁怀绍。

ADVERTISEMENT

读者们,下次在报章上看到“袁怀绍”,请不要误以为国家团结部副部长换了一个华裔面孔;实际上,这是马来副部长取了一个道地的中文名。

一般的马来政治人物交由中文报自行翻译。而翻译之下,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采取音译,而难以讲究含义;二是有时候未能统一,譬如马哈迪,在中国媒体是马哈蒂尔,纳吉则是纳吉布,安华经常被译为安瓦尔。

而取个特定的中文名,可以避免这两个困扰。

譬如说,袁怀绍这个名字就取得不错。袁是传统姓氏,用閩南話和Wan也近音;“绍”是继承,“怀绍”带有克绍箕裘的意思,音近Fayhsal,意义却胜过“费沙”;而Ahmad在穆斯林名字中可以省略,中文名就无须附上。再者,中国东汉末年有位名人叫袁绍,很有古意。

当然,袁怀绍不是第一个取中文名的马来人。许多上华小,到中国留学的马来同胞,也会有中文名。然而,取中文名的马来政治人物不多,有知名度的更是稀有。

不过,在国外,政治人物取中文名是平常事。美国副总统Kamala Harris竞选公职时,她的华裔朋友的父亲为她取中文名“贺锦丽”,而不用卡马拉哈里斯。澳洲前总理Kevin Rudd是中国通,中文流利,他为自己取中文名“陆克文”;英国前女首相Theresa May也有一个小家碧玉的中文名“文翠珊”。

美国驻大马前大使Kamala Lakhdir,中文名是“雷荷花”,和她的个性一样,平易近人;不久前美国助理国务卿(东亚及太平洋)Daniel Kritenbrink访问吉隆坡,我猜想他应该有中文名,一问之下,就叫“康达”,很符合外交官个性。

英美政要取中文名,主要是拉近和华裔人民的距离,建立亲切感;外交官的中文名,更能加强辨识度,并显示对中华文化的尊重。

想当然尔,以“袁怀绍”代替“旺阿末费沙”,也不脱这层道理,一看之下,强弱已见。

旺阿末费沙任土团青团长时,曾发表“分阶段关闭多元流学校”的言论(他出任副部长后,强调当时用意只是要强化马来语文,而不是废除多源流学校)。

这种转变,难免让人怀疑“袁怀绍”对多元文化和族群团结的诚意。这一点,且让袁怀绍日后来证明。

姑且不谈诚意斤襾,袁怀绍这个中文名,多少反映了马来政治人物对华裔选民改变态度。

2013年和2018年两次大选,由于华裔选民集体倒向反对党,曾经让马来政党和政治人物对华裔选票失望,近乎放弃。巫统和伊党组成全民共识,以及土团、巫统、伊党组织联合政府,就是把华裔政治力量排除在外,形同划出楚河汉界。

只是,马来人政治团结力量却还是敌不过马来人政治分裂力量。巫统和土团的新仇旧恨燃烧,让国盟政府分崩論析;巫统和伊党同床异梦,导致全民共识瓦解。在在证明,权力和利益当前,团结已是奢谈。

蓦然回首,马来政党和政治人物发觉,华裔选民还是可以拉拢的对象。砂拉越和马六甲的选举的结果,也显示华裔选民不是铁板一块,只要展现善意,付出诚意,还是有华裔的回流。

而面对柔州选举和日后大选,任何阵营要取胜而执政,更不能缺少华裔选票的支持。撇开选票的考量,也有一些比较有远见的马来领袖,了解大马作为多元族群国家,要追求稳定和进步,必须要有华裔的参与。

袁怀绍现象,或许会鼓励更多马来从政者取个中文名,不管从选票,或是理想考量,都不能把少数族群排除在外,而要主动拉近华印伊卡等族群的距离。这也是马来政治转变的一个趋势。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