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强调“生活品质”,却忽略了“死亡品质”,他讨论自杀和安乐死、末期患者的精神状态,再爬梳各大宗教生死观,详述“临终精神科学”的研究历史,进而建立“现代生死学”。
美国《独立宣言》说:“人生而平等”,然而真正的平等,其实是“人终有一死”。
ADVERTISEMENT
本书自1993年出版,改变很多人的未来,正确来说,是让更多人死得更有尊严,而这场死亡学运动的推手就是傅伟勋教授。
傅伟勋教授,台大哲学系毕业,美国伊利诺大学哲学博士,专长于伦理学,自1970年代开始教授欧美和日本流行的“生死学”。
当他也得到癌症时,生死学不再是一门知识,而是亲身验证的时刻来临了。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生死学经典《论死亡与临终》(On Death And Dying)指出:“今天的死亡过程在许多方面都可怕和令人厌恶,更孤单、机械化、非人化,死亡过程变成孤离又无人情味。”尤其是绝症患者。傅教授说,这几乎是今天工业社会、城市化、小家庭化的必然结果。
现代人强调“生活品质”,却忽略了“死亡品质”,他讨论自杀和安乐死、末期患者的精神状态,再爬梳各大宗教生死观,详述“临终精神科学”的研究历史,进而建立“现代生死学”。
然而生死学不是纸上学问,而是必须真正应用于死亡,大部分这方面的著作都以德文和英文书写,傅教授从1980年代开始陆续在台湾《中国时报》专栏介绍,其中以欧美“意义治疗法”和日本“森田治疗法”为代表。
“意义治疗法”由维也纳大学精神医学及神经学教授Frankl博士提倡,他家人几乎全死于纳粹集中营,令他深刻体会到,要从更高的精神层面才能探索生命终极的意义。
日本精神医学专家森田正马医生在1920年代创立“森田治疗法”,也是由于经历过许多死亡体验,让他东京大学期间,就特别关心临终者心理,遂结合禅宗和大乘佛学,救了许多神经质的患者。
当年我在台湾念大学,亲身感受到本书一出版就造成巨大风潮,媒体上讨论不断,傅教授在出版后3年过世,但已经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石头。经过民间、政界和医学界的不断努力下,终于促成2000年立法通过“安宁缓和医疗条例”,2015年通过“病人自主权利法”,乃亚洲第一个颁布的相关法令,让台湾从注重人权提升到注重“死亡权”,令更早推广但无法立法的日本羡慕不已。该法令让民众事先立下书面的医疗决定,以免将来在昏迷、植物人、失智时无法自主决定医疗。
影响所至,台湾各所大学也出现生死学系,训练专业殡葬礼仪、临终陪伴、悲伤辅导人员,不只照顾临终者,也照顾家属的心理。傅伟勋教授虽然不敌癌症,但造福了未来的临终者,终被誉为“生死学之父”。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