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于8月份公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就业数据》指出,我国的工作职位同比增长26万7000个至861万9000个,97.8%空缺已填满,尚有2.2%职位有待填补。
他们将工作职位分成3类,分别是:专业技术行业(Skilled)、半熟练工行业(Semi Skilled)以及低技术行业(Low Skilled),共有191万3000个空缺,专业技术行业占25.8%;半熟练工行业占55%;低技术行业为19.2%。
ADVERTISEMENT
其中,在农业、建筑业、矿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等5大领域,服务业和制造业仍分别有30万6000以及106万9000个空缺。
而人口老龄化是全球的趋势,根据《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修订版》的数据指出,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每6人就有1人是65岁以上(16%),然而在2019年就达到每11人就有1人在65岁以上(9%)。
2018年,全球65岁或以上的人口史无前例的超过了5岁以下人口数量,该报告预计80岁或以上人口将增长两倍,即从2019年的1.43亿增至2050年的4.26亿。
当老龄化社会已无可避免地逐步靠近,加上人力资源匮乏,除了不断大规模引入外劳,难道我们就别无他法了吗?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林毅钲、陈世伟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波兰热舒夫信息技术与管理大学客座教授袁少康博士提到,根据2018年的统计结果,他列出制造业、建造业、种植业、服务业、农业等各领域的外劳比例,从中可得知制造业以36.88%占比最高。
且看下列图表:
如以上图表所示,我们可以得知印尼、孟加拉、缅甸、印度、越南以及菲律宾是我国外来劳动力最主要的来源国,但是如今开始出现变化。
“从这一年开始,印尼的反而减少了一点,因为他们的发展比我们更好。有可能10年内是我们要去印尼工作。”袁少康补充道。
他说,印尼和菲律宾籍女佣则转战日本、中东、香港、台湾,这是由于他们已经改变想法,认为马来西亚再也不是打工天堂。
那么在缺乏外劳的情况下,可有舒缓人力荒的方案呢?
“我认为无论什么方案,如果没有政府带领,是不会成功的。因为私人界一般不会先发起改革,若他们率先改变,就得利用到他们自己的资源。而政府至今没有完整的方法,只是不断地‘灭火’,缺外劳就去引入外劳。”
他指出,如今生产业、建造业、农业、种植业、服务业均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有些领域的生产线必须改为自动化生产,减少依赖人力生产;另外,生产业、农业和种植业可改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运作,服务业则可雇用高龄退休人士。
他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曾以制造业为主,如今改为金融,进入“知识管理”(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的阶段。
“他们不需要外劳,需要知识型人材,像是AI、IT等等。我们还停留在制造业依赖要很多人力的阶段。我们只比柬埔寨好一点,越南、印尼已经追上。”
若运用自动化生产,一条原本需要三十多人的生产线,大约能取代二十多人,需要的仅是管理机械、修理、维护的人,就能减少依赖外劳。
“这个方案要投入很多钱,但政府没有给予补贴。
老年人亦是生产力
日本多年前已采取措施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问题,除了大量使用自动化设施,也鼓励健康的老年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以舒缓人口老化带来的压力。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酒店收拾房间的房务人员、餐厅捧餐的服务员,依然有许多白发苍苍的老年人精神抖擞地在前线奋战。
而新加坡政府则实施年长员工就业补贴(Senior Employment Credit),若企业继续雇用55岁以上的员工,便可获得政府发放相关员工薪金的8%津贴以资鼓励。
颐养天年和含饴弄孙仿佛才是我们的“理想退休生活”,但是随着人均寿命越来越长,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晚年陷入贫困的风险逐渐变大,既然老龄化社会无可避免,加上劳动力出现缺口,我国是否可参考日本、新加坡,让健康的老人留在职场或重回职场?
袁少康提到,我国必须先改变“老人低生产力”的思维,比如企业不愿意培训退休员工新技能;长者亦会觉得自己“年纪大,没用了”。
再者,最现实的问题是若企业继续聘用退休员工,不会获得政府的津贴,也会打击企业的运作成本。
于是,一切回到源头:政府什么时候能动起来呢?
残障人士技职培训
除了长者,残障人士也是潜在的劳动力群体。
双福升维发展协会电脑科技及公关宣传部门经理黄世凌以及部门执行员吴冠廷介绍,该协会备有技职培训的服务,会根据残障人士比如智能障碍、肢体障碍、学习障碍等状况来提供合适的培训。
“像是肢体障碍的朋友,他们的智力是良好的,于是就可以学电脑科技、客服、电商、建筑设计、网页设计等,只需要靠一台电脑就可以自力更生。学习障碍者可以做每日重复性的工作,例如回收分类、烘焙、包装、数据录入等等。”
实际上,该协会扮演着残障人士与社会连接的角色,不仅为残障人士和社会更生人士提供技职训练,偶尔也变身为“职业介绍所”,为有聘用需求的企业商家,寻找符合条件的残障人士就职。
黄世凌坦承,有很多商家和企业向双福寻求合作,希望他们能推荐合适的员工。
“我们会去了解残障人士的状况,然后就判断他们适合哪一个领域,事先筛选一次。那些公司会先让我们知道他们的需求,需要什么人,以及公司的设施、地理位置,看看是需要可以走动的,或也能接受轮椅使用者。”
吴冠廷举例,一家连锁的板面餐厅老板经由双福介绍聘用了聋哑人士工作,对于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态度非常满意,不仅再次要求他们推荐,并且也愿意雇用半边身体不太方便的障友担任店面服务员。
“最重要的是老板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残障朋友也愿意学习。”
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在雇用残障人士的起初,难免需要一段磨合期,也会面对沟通的问题。
“那名聋哑朋友到板面店工作时,老板就给他录视频,教他怎么做,然后要求其他员工学手语,很快就能融合到一起。”
耐心和包容,对于双方来说真的缺一不可。
另外,黄世凌提到,虽然他们已经提供技职训练,若有相关专业的学院能与双福合作,并且能够在培训结束后发放正式的文凭,障友们的求职之路或许更为顺遂。
居家工作有何不可?
双福升维发展协会关怀与福利无障碍交通部经理萧爱芬,同时也是经过社会保险机构(PERKESO)培训的职业教练(Job Coach)。
她直言,职业教练是残障人士和老板们的“中间人”,为他们协调,并且陪伴残障人士进入职场,直到他们适应为止。
“我们要先去了解这家公司,知道他们要聘用什么样的残障人士,然后陪同残障人士去这个公司就业。一般是要带他从家里到公司,到公司后了解他的工作范围,带他去工作。在第一周内,我们会担任陪伴的角色,3天后再去了解他的公司里需要给予什么配合。”
这样的陪伴可长达8个月,一直到障友可在职场独立为止。
“最成功的案例是居家上班的客服,经过我们4个月的陪伴,已经能让商家直接对接这个案。”
不过,成功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居家上班,人事问题有所减少,倘若真的走入职场就更需要陪伴。
她说,其实在MCO之后,残障人士的聘用率渐渐提高,因为我国开始面对劳工短缺的问题,所以向双福咨询员工推荐的商家亦增加。
“但是有一些老板还是希望员工到公司上班,而不能接受居家上班。”
我曾与障友在吉隆坡一日游,出门伊始就遇到道路不平、人行道破损的问题,轮椅被迫在马路上与汽车擦肩,只是出个门就像是展开一场大冒险,更勿论交通设施、电梯等公共设施“罢工”带来的障碍。
经过漫长的居家工作体验,如果一些工作岗位能让他们居家处理,何乐不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