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5:31pm 24/09/2022

诈骗

网购

星期天头条

诈骗

网购

星期天头条

便宜网购或有诈(上)| 低价商品诱骗下单 拉黑事小 最怕盗提

自2019年以来,经由脸书、Instagram和Mudah.my进行的骗案的累计损失就已超过1亿令吉。

独家:吴雪儿
报道:吴雪儿、胡耀森、陈云清

ADVERTISEMENT

一只烧鸭只售18令吉、500克叉烧要价15令吉,很多人看到这样广告都忍不住快手快脚下单,以为买到就是赚到,结果踩进集团设好的陷阱,不幸中的大幸是对方只是收了钱拉黑,最不幸的遇上大盗,骗取银行资料后把存款转走。

早前一名华裔女子在脸书看到价格比市价便宜至少一半的烧鸭和叉烧深深被吸引,结果被诈骗集团诱使下载手机应用程式下单付款,导致其女儿银行个资外泄,被盗提7000令吉。

其实这些便宜商品根本就不存在,只是网购骗案的幌子,只要能引起网民对“商品”的兴趣,他们就会把网民带进私聊(PM Tepi)模式诱骗他们下单,一旦付款后,他们就会拉黑对方,或者在网络上消失。自2019年以来,经由脸书、Instagram和Mudah.my进行的网购骗案的累计损失就已超过1亿令吉。

维克多:网购骗案的老千最喜欢在社交媒体大肆宣传不存在的商品,并利用私聊模式,吸引受害者上钩。(黄志汉拍摄)
维克多:多数个人作案 脸书最多网购诈骗

全国商业罪案调查部(网络与多媒体罪案)副总监维克多高级助理总监接受《》专案小组访问时说,大多数网购骗案都是个人作案,鲜少涉及集团,网购诈骗呼叫中心更是罕见。

“老千会在多个社媒平台上注册帐号,再利用部分民众贪小便宜的心态,以低于市价宣传不存在的商品,甚至售卖稀有物品或收藏品,诱骗民众下单汇款后即消声灭迹。”

他指出,根据警方数据,最常被老千用来进行网购诈骗活动的平台是脸书,从2019年至今年5月,警方共接获8934宗投报,损失额高达7232万8804令吉;其次则是Instagram(4663宗,损失额2357万7047令吉)。

“位列第三的是电商平台Mudah.my,多达2982宗投报,损失额1204万2347令吉;其余的平台如WhatsApp、虾皮、Lazada、微信及Carousell也有被牵涉。”

他解释说,脸书及Instagram等社媒受青睐,是因为骗子只需开设个人帐号,上传商品的的虚假照片,标上低廉的价格,就可吸引受害者上钩。

“一般上,他会要求和消费者私聊,以更低的价格诱惑民,要求民众将款项直接汇入个人银行账号,而不是通过平台进行交易,并且在收到款项后直接失联。”

社媒帐户注册简单 电商平台需个资

维克多强调,事实上,社交媒体并非用来进行交易的地方,因为它不具备常规电子商务平台的买卖方式和流程;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无论是卖家或买家,都需要注册并提供资料,如完整姓名、大马卡号码和银行户头资料等个人资料。

“在社交媒体上注册新帐户,只需电子邮件就可以,只需上传一些可引起民众兴趣的商品照片,然后投放广告,就可坐等受骗者上钩。”

避免私聊或社媒交易

他举例,有些电商平台采用货到付款(COD)概念,即双方面交,查看货物后再付款;但是不少民众对相关平台的运作概念缺乏了解,也不排除为了方便或因地域的距离,而同意卖家以邮寄方式完成交易,结果汇款后没有收到货。

他表示,总的来说,民众之所以被骗,是因为从一开始看到商品广告至下单汇款过程,都是在电商平台以外或社交媒体进行交易。

“受骗者甚至听信老千以方便沟通为由的谎话,通过私聊模式,而不是透过安全交易系统进行交易,最终被骗走金钱。”

维克多展示中文及国文版的防范网购骗案的小册子。(黄志汉拍摄)

2019至2022年5月 22356宗投报 损失1.9亿

维克多指出,从2019至今年首5个月内,警方所接获的网购骗案投报高达2万2356宗,损失额达1亿9062万7564令吉;单单是今年首5个月,警方接获3483宗网购骗案投报,涉及损失额达4822万4850令吉。

“2019年共有3519宗网购骗案投报,损失额达2813万6133令吉;2020年则有5848宗投报,损失额为4117万零492令吉;2021年有9505宗投报,损失额达7309万6089令吉。”

老千看准网购趋势诈骗

他解释,网购骗案的数据上升主要原因是民众在行动管制令期间,经济活动受限,民众多数上网购物,而老千也看准网购商品的趋势进行诈骗,如疫情爆发初期,许多民众因市面上买不到口罩而上网购买,让老千有机可乘。

“在警方接获的投报中,受骗者不乏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等等专业人士,大多数老千及受骗者都是本地人,鲜少涉及外籍人士。”

他补充,今年1月至6月22日的数据显示,网购骗案的受骗者共有4397人,其中以女性居首,多达2539人,男性则有1858人。

“受骗者以21至30岁居多,警方研究显示,这个年龄层初入社会或开始创业,往往容易被被商品便宜的价格所吸引,而不慎掉入骗局。”

他打趣地说:“52岁的我就喜欢到实品店购物,如到服装店试穿衣服、检查衣服的质量等等,比较少上网购物。”

维克多:为免成为网购骗案的受害者,民众可在具有安全交易系统的电商平台购物,避免私聊模式或在电商平台外进行交易。(黄志汉拍摄)
老千骗后删证据 警搜集物证具挑战

网购老千一旦骗款到手,就会在网上消失,并且删除诈骗的证据,让警方在调查网购骗案,尤其是搜集物证面对不少挑战,不过警方的数字鉴证(Forensik Digital)组可透过所掌握的资讯科技追查及还原已被删除的信息和证据。

维克多高级助理总监说,“网购付钱终要用到银行户头,情报与行动组可透过各种方式,包括追查受骗者汇款至卖家所提供的银行户头,顺藤摸瓜侦破网购骗案及逮捕老千。”

多是钱骡账户

不过警方接获的投报中,大多网购骗案的老千都是使用个人银行户头账号供受骗者付款,但这些个人银行户头往往是钱骡的账户。

维克多表示,要避免成为网购骗案的受骗者,民众的防范受骗意识至关重要,应该在具有安全交易系统的电商平台购物,避免私聊讲价,或在电商平台以外或社交媒体进行交易。

“民众付款后若没有收到商品,应立即向警方投报,警方将援引刑事法典第420(欺骗)条文展开调查。”

他说,至于受骗者所蒙受的损失,不属于警方的调查范围,个案的最终判决由法庭来定夺;如果受骗者想索取赔偿,可向国内贸易及消费人事务部管辖下的消费人仲裁庭(Tribunal Pengguna)入禀申请。

维克多奉劝民众在网购时不要匆忙付款,先检查卖家所提供的银行账户是否涉及犯罪活动。(黄志汉拍摄)
汇款前先查卖家账户 维克多高级助理总监授招

●民众在网购时不要匆忙付款,先通过商业罪案调查部的网站

https://ccid.rmp.gov.my/semakmule,或下载“Semak Mule CCID”手机应用程式,以检查卖家所提供的银行账户是否涉及犯罪活动。

●民众可致电全国警察商业罪案调查部诈骗应对中心(热线电话:03-2610 1599或03-2610 1559)查询或举报。


维克多(左)滔滔不绝向专案小组记者吴雪儿讲述网购诈骗的课题。(黄志汉拍摄)

MCMC:与社媒平台营运商合作 撤诈骗内容 停可疑帐号

大马多媒体及通讯委员会(MCMC)接获的网络诈骗投报呈上升趋势,该委员会向来与各个机构包括社交平台营运商合作,一旦发现可疑的社交媒体帐号发布含有欺诈的内容,将撤除相关内容及暂停帐号。

2年逾5千网骗投报

自2020至今年5月,该委员会接获的网络诈骗投报多达5513宗,也通过与电讯服务商的联营,屏蔽16亿通可疑电话,阻止这些可疑电话呼叫用户。

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企业通讯组向《星期天头条》专案小组指出,社媒平台营运商平日发现可疑帐号涉嫌蓄意诈骗、扭曲、或以其他诈骗形式,或剥削他人利益获取金钱、财产或私人财务的信息时,也会毫不犹豫撤除相关内容,或暂停该帐号。

至于执法方面,该委员会指涉及买卖货物的骗案,无论是线上或线下(offline),主要是警方和国内贸易及消费人事务部管辖的事务。

针对骗子在社交媒体平台如脸书、Instagram等以网购进行诈骗,一旦有民众投报,该委员会就会向社媒运劳方反映,后者调查后,会从平台上撤除网购诈骗的帖子。

宣导提升防范诈骗意识

基于诈骗案逐年增加,当局也通过各种宣导活动,如对骗局说不(Say No To Scam)、明智点击(Klik Dengan Bijak,KDB)、马来西亚资讯与科技志愿者(MIV)等,提升民众防范诈骗的意识。

该委员会促请受骗的民众向相关执法机构投报,也可透过MCMC的投诉官网https://aduan.skmm.gov.my进行投诉。

“电讯特别小组”遏制诈骗短讯

该委员会已采取数项关键举措来减轻与欺诈有关的问题,包括与通讯服务商、警方商业罪案调查部(CCID)合作,成立“电讯诈骗特别小组”。

“目前,委员会正在研究制定一套新的指南,来遏制通过短讯服务进行诈骗的行为。”

另一项举措为创建“行业参考”文档,以落实相关限制条规,其中概述2018年的7项限制条规,以减少可疑通话的数量。

该委员会指个人的警惕、醒觉和知识是关键,该委员会授招让民众自我保护:

●要时刻警惕骗局的存在;

●进行任何交易时,了解交易对象的身分;

●勿打开可疑的信息、网络弹出的窗口或电邮链接或附件;

●对任何询问个资或金钱的要求保持警惕;

●陌生的个人或企业要求通讯时,先自我警惕是否是骗局;

●在网上与某人联系,或无法确定有关企业是否合法,使用谷歌照片搜索或网上搜索查询有关人士;

●民众可以通过(https://semakmule.rmp.gov.my),查看相关银行户头或联络号码近期是否有涉及犯罪行为; 

●如果收到朋友的信息或电邮,但内容看起来不寻常或不像他们的性格,直接联系朋友查真伪;

●接获可疑信息或链接,无法确定联络人的身分时,用电话联络簿或网络搜索该联络人;

莫希丁提醒消费者在网购时保持警惕,并建议消费者选择合法的线上购物平台。(档案照)
消协:不知和谁打交道 不建议使用社媒网购

消费人协会则建议消费者在合法的在线平台作网购,不要被所谓“更好的优惠”所吸引,因为当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相对高得多。

如果在大马合法的线上平台购买物品,货不对办或出现纠纷,消费人可向国内贸易和消费者事务部投诉,或通过马来西亚消费者仲裁庭(TTPM),根据商品收据寻求退款或换货。

槟消协主席莫希丁对专案小组说,“我们不建议消费者从社交媒体进行网购交易,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永远不知道本身在和谁打交道。”

“相关店名或品牌并没有透露太多关于卖家的信息,因为卖家可能会使用虚构的公司名称,并在潜逃前使用钱骡账户收款。”

莫希丁亦提醒消费人,如果人们向另一个国家购买商品,即使是邻国,若发生任何争议,大马对有关公司并没有法律管辖权。

“消费人要么就在该国家寻求当地消费者团体协助仲裁,不然就将有关公司告上该国的法院。”

遗憾不少受骗者没投报

莫希丁说,槟消协接获不少网络诈骗投报,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受骗者都会向消协寻求协助。

“即便如此,这类诈骗案乃是刑事犯罪,属于警方的管辖范围。”

他强调,在网购诈骗案中,即使有银行账户也不容易调查,因为这些账户通常是钱骡的户头。即使找到账户持有人,也不一定可以将犯罪集团绳之以法。

相关文章:
便宜网购或有诈(下)| 网骗手法防不胜防 电商消费人齐中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