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也反讽了公务体制里头的繁文缛节、推诿阿谀,甚至连权力、阶级文化等都一一着墨。如男主角不与下属同列车,但到了办公大楼却还是得向上司弯腰。尽管原着取材自日本,但放在战后的欧美也说得通,放在我国更是看官心中的一种共同语言。

或许,总有一些剧本基因是怎样也改不了的。一如,香港是无论如何也拍不出台湾的校园文艺,而相对治安较好的新加坡若要拍出香港般的警匪动作片,也总有些水土不服。不过,若诚意十足,功力到家的话,也许还是能带来不一样的水平展现。而《Living》(生之欲)无疑就是这样的电影。
ADVERTISEMENT
为单调生活寻找意义
电影讲述患病的公务员,如何在人生的最后通过职场任务来找回生命真谛,同时也激发下属对公务员一职的看重。
起初观看,还不晓得电影是改编的,观看一半就开始发现电影有别于一般的好莱坞电影,更不像欧美作品般。事后一查,才知道这带有些许东瀛风的作品改编自黑泽明1952年的作品,只是在拍摄叙述和时空背景做了些许调整。


难得的是,电影并没有因为剧本基因而变得突兀,反而为好莱坞呈献出另一种唯美。当然,若和日本电影的那种淡雅清幽中体悟人生相比,仍有一段距离,但也为我们带来了另一种展现。
尤为喜欢73岁男主角Bill Nighy不温不火的演绎,看似不动声色,却全是戏,就连满脸的皱纹也都是戏。年轻的男女配角也选得十分好,男的看起来憨,女的则微微爆出一口小兔牙,看似长相普通平凡,但演技自然,每个眼神细节都处理得十分细腻。
我没有看过黑泽明的版本《生之欲》,不晓得这个版本究竟改编了多少,但对于《Living》的多场设计还是十分喜欢。
个人尤为喜欢好几幕的设计,如主角在黑暗客厅回想过去、男主角纵情后吐血、与媳妇一家三口吃饭时的互动,儿子与父亲下属在丧礼的对话等,看似话不多,但安静的氛围中却极具张力,戏味十足,无不令电影爱好者十分过瘾。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再来,电影也反讽了公务体制里头的繁文缛节、推诿阿谀,甚至连权力、阶级文化等都一一着墨。如男主角不与下属同列车,但到了办公大楼却还是得向上司弯腰。尽管原着取材自日本,但放在战后的欧美也说得通,放在我国更是看官心中的一种共同语言。只是,日本做出了揭露,好莱坞做出了嘲讽,而我国则未见任何可取的步骤。


另外,电影的配乐与镜头也看得出非常用心,其中电影前半段的取角、运镜都十分精巧,而演员的近距离取角更在光线的照耀下,让演员墨绿色、或碧蓝色的眼睛照出戏来。
自身的能力改变世界
片中,男主角的下属们在列车上起誓要向男主角学习,这样的情节设计,显然不会像是西方社会的文化,尤其是在战争后。但,放在电影中却又有看似合乎常理的安排,编剧功力可见一斑。

神来之笔,莫过于女下属称男主角“活僵尸”, 以及男主角患病前后的转变, 活脱脱演绎了当代诗人臧克家的那句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美中不足的是,电影的节奏多少有些快了些,部分铺排着墨也略显不足,导致无法像日本电影常予人那种久久未散的余韵。若能在男主角对社区的改造上刻画多一些、哪些曾获得他援助的人,后来又如何因为他而不一样,那或许后劲会来得更强。
无论如何,本片还是值得一看的用心之作,相比那些剧本逻辑不通、演技浮夸,且一味当本地观众白痴的作品,《Living》无疑是我们提升鉴赏能力的电影,更是让我们品味出 “生而为人是一场使命”的作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谈到青春片,一般会联想到台式校园爱情片,像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甜蜜又催泪,类似情节历年来常拍常有。但在香港却属少见,记忆中只有《很想和你在一起》,谷歌了一下,原来是2009年的片子。当时电影让我记住了卫诗雅,谁料到她花了十多年才凭《破‧地狱》得到大众认可。青春于港片,是阶段、是经历,例如讲述成长与失去的《哪一天我们会飞》、热血棒球题材《点五步》、涉及师生情的《以青春的名义》,或描绘身分认同的近作《但愿人长久》,均展现出不同面貌。
由叶钰瀛编导(施玲玲合编)的《寄了一整个春天》,上周惊喜在我国大银幕限映4天,剧情讲述少女网卖原味内裤,但呈现上并不猎奇,也不低俗色情,更不见监制陈果的市井草根风格,反而有种日式清新感。
女团COLLAR成员Marf邱彦筒首拍电影,饰演口吃兼缺爱的单亲中产家庭女孩许澄,没有物欲的她,卖内裤不为钱,只是排解寂寞,与顾客传信息调情,享受别于现实中被当透明的一份重视,角色有一定难度,与她平日形象有落差,完成得挺好;外型甜美的陈书昕很亮眼,Rachel这角色外向活泼又讨喜,她与许澄是两面,互动一来一往,青春的恣意溢满屏。
扮演快递小哥的张毓轩,演技自然,许澄陷入网恋的美好幻想中,他就像女方的现实面和替代品,惟角色的功能性有点模糊,编剧安排两人似有若无的感情线,但观众只记得他怎么拆客人包裹。反而栢天男演出的教授顾客有点意思,其貌不扬者有此癖好是猥亵男,帅哥就另当别论,卖或买之对错,各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去衡量。
这是一部优缺点明显的片子,导演有其立意,不过没衔接好,剪辑部分也挺错乱,而剧情走到后面,未解的难题,竟用魔幻结局来收尾,着实错愕及过于突然!它可以是许澄视角,毕竟前面有过幻想情节,她用力抛下的是压抑、顾虑及不快乐,还有对体制的反抗,都说得通,但当其他人看到的都一样时,则有违电影的写实感,难免被质疑偷懒。
可喜的是,演员们的演出,算是值回票价。邱彦筒凭片于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得双料提名,除了角逐最佳新演员,还以主题曲〈㪐㩿〉入围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恭喜!期待不久将来,能有机会在大银幕欣赏《看我今天怎么说》和《爸爸》。
更多文章: 陈伟光/《哪吒之魔童闹海》脱胎换骨更深刻 费比安/《Mickey 17》不如预期 陈头头/《Mickey 17》米奇的印表机人生 陈伟光/伊朗电影节:那些浑然天成的小孩们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