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是一个国家的缩影,可以观察的不止是水。这趟欧洲行我去了法国、荷兰和比利时3个国家。身为游客我不能说自己对这些国家有多了解,但走进当地几家超市,我马上感觉到和英国超市的不同。
在欧洲旅行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第一是上厕所要给钱,第二是餐厅没提供“tap water”。这天我和同行的朋友芭芭拉在比利时某餐厅用餐,餐厅没有tap water所以就点了大瓶矿泉水。送上来的矿泉水是玻璃瓶装的值得表扬,但结账时发现一瓶要4欧元差点没晕倒。
ADVERTISEMENT
Tap water直译就是水龙头水。这在英国,至少在苏格兰餐厅是标配而且是免费的。我感慨对芭芭拉说:“想想许多国家例如马来西亚,我们不直接喝水龙头水,所以在外旅游基本得靠矿泉水,相当于‘被迫’增加一次性塑胶瓶的数量。苏格兰这点真的做得很好。”芭芭拉在苏格兰国家水供公司工作,她听完相当自豪说:“我们很努力确保饮用水的品质!”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一个国家的水质怎么样,从超市就看得出端倪。苏格兰的超市也卖矿泉水,但势力相当微弱,就占据那么个角落,选择也不多。而马来西亚的超市,各种牌子、大小、种类的饮用水百花齐放,因为这是许多人赖以生存的水源。更“蓬勃”的水市场在中国。饮水机是家庭标配,上面装上18公升的桶装水,喝完换新桶,因此衍生出桶装水配送产业链,路上随处可见配送员忙着送水。
裸包装是“标配”?
超市是一个国家的缩影,可以观察的不止是水。这趟欧洲行我去了法国、荷兰和比利时3个国家。身为游客我不能说自己对这些国家有多了解,但走进当地几家超市,我马上感觉到和英国超市的不同。
首先是蔬果区。3个国家的超市皆有很多裸包装蔬果,而最感人的是黄瓜,我在爱丁堡8个月来去过的所有大小超市(小杂货店不算)都不曾看过没有塑胶膜包裹的黄瓜。而在这3个欧洲国家,黄瓜赤裸裸躺在货架上,完全看不出少了塑胶的它们有什么不祥的征兆。
还有一个特色是这些欧洲超市竟不约而同设有裸包装角落,让顾客自备袋子购买干粮和坚果。大家可能会觉得这只是巧合,又或我刚好走到比较环保的超市。但就连酒店楼下的小型家乐福都有裸包装角落,这感觉更像当地超市的“标配”啊。
芭芭拉说英国一些超市也推出这样的概念,但很多还是实验阶段。“这真的很奇怪,既然欧洲超市做得到,为什么英国的超市慢了三拍?这应该不是太困难的事啊。”芭芭拉喃喃自语。是啊,几乎垄断市场的英国超市虽然打着去塑口号,却连黄瓜都做不到裸包装,这么诡异的现象也只能用对塑胶的迷恋来解释了。
每次看到大企业推出回收活动要顾客对环境“尽责”时,我的白眼总忍不住翻好几圈。这种舆论导向将破坏环境的罪转嫁到平明百姓身上,仿佛是因为我们不做垃圾分类才导致地球步入今天这个局面。可企业忘了,顾客想买的只是黄瓜,根本不在意有没有塑胶膜。若超市从一开始就不制造多余的垃圾,便根本谈不上回收。
作为凡人,我们可以做的很多,但可以做的“也只有那么多”。不管是矿泉水还是蔬果包装,垃圾泛滥是系统性问题,唯有从上游改善大环境,人们不再“被迫浪费”,垃圾问题才有可能获得根本解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