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窑庆中元的普渡棚中一共有4张供桌及香炉,分别为天神、拿督及祭幽的两桌,分别祭拜“华人”及“番”之无主孤魂。这个“番”究竟所指何“魂”?
自新山市区出发,沿着柔佛海峡往东走约15公里,有处名叫直落爪哇(Teluk Jawa)的海滨,曾是这一带颇有名气的潮州村落。据文史学人洪来福的调查,华人自上个世纪初开始踏足当地,当中有不少是来自对岸新加坡三巴旺(Sembawang)的潮籍人士,几乎清一色祖籍揭阳,战前人口巅峰曾达近百户人家,其中又以揭阳白塔乡的洪姓占多数,令直落爪哇曾一度成为这一带颇有名气的潮州村落;又因地处滨海,当地华人先民多有从事捕鱼与奎笼作业,即便时过境迁,土地开发,人口剧减,仍有由当地华人经营的养虾池和海鲜食坊在运作,犹如历史尾韵。
ADVERTISEMENT
老村民口中的直落爪哇,由西到东有3区:最西边的炭窑,最东边的美山园,以及处在两者之间的椰脚。3区有各自的祭祀场所,椰脚的宋大峰祖师庙原是当地大户之家神,战后转为公庙;美山园的大伯公庙据云建于1930年代,乃三巴旺伯公庙分灵而来;至于炭窑则有拿督公,原位于炭窑和椰脚交界处的一棵大树头前,神龛中只有一口拿督公石香炉,却被当地耆老咸认为那是直落爪哇最老的“庙”,口述中保有战前便在此作酬神皮影戏、演潮乐、祭拜中元的记忆。1970年代土地易手,外来的新地主请来道士,将拿督公请至直落爪哇外围的一处义山上,因无人管理,石香炉不见了,最后义山也因开辟公路而夷平,拿督公庙亦随之消失。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纵然炭窑的大树、神龛与旧石炉都已不复在,直落爪哇的华人却没有让拿督公的庆中元中断,据说在1970年代被迫迁庙后,便将庆中元的地点改至椰脚的路头来办,至今近50年未辍。根据耆老说法,其庆中元向例都是办在农历七月十五上午,纯粹由村民自行操办,普渡棚中一共有4张供桌及香炉,分别为天神、拿督及祭幽的两桌。祭幽这两桌有各自的香炉,据说也是昔日旧俗的延续:原本在炭窑时,庆中元便会在拿督公庙左右两侧各设一“亭”,分别祭拜“华人”及“番”之无主孤魂。所以即便改至椰脚路头庆中元,也会依旧设上“华人”与“番”的供桌分开拜祭。依我观察,两桌供品其实雷同,唯独“华人”孤魂的供品会有烧猪肉及酒类,而“番”孤魂的供品则没有上述两类酒肉,但会与拿督公一样,多摆一道羊肉咖喱上桌。
在本地华人民俗信仰中,“拿督公”常常是与“非华人”、“穆斯林”等元素密切相关的土地神祇,而“番”也经常会出现在本地华人居家或庙龛的地主神位上,以“唐番地主”的姿态,一方面表达“他者中的华人”情境,也同时映射着家园与故土的联结。那么,直落爪哇庆中元的“番”,究竟所指何“魂”?直落爪哇确实住了好一些“番”,即通称海人(Orang Laut)的实里达人(Orang Seletar),旧时华人惯蔑称之为“海番”,昔日直落爪哇地海鲜食坊也会以“海番村”为噱头宣传。然而这批实里达人是在1970年代才迁居至直落爪哇,似乎不太可能影响到战前当地庆中元即存在的祭拜传统。另一种可能则是爪哇人(Orang Jawa),他们才是直落爪哇最早的住民,因此这里才有了“爪哇湾”(Teluk Jawa)的地名。虽然这些爪哇人在二战结束后便陆续迁离直落爪哇,但仍有当地华人耆老记得他们的贫困身影,以及曾经遍布村落各处的近百座爪哇人墓碑。
研究香港中元普渡历史文化的蔡志祥教授认为,盂兰节是安抚和超度那些没有在我们日常祭祀范围内的灵魂的节日,若不去祭祀那些没有被子孙拜祭的孤魂,便会危害社区,只有等到完成了普同的救赎,把灵魂超度,社区才会度过危机,摆脱阴气影响,令阳气重返,完成阴阳的周期循环。而在我看来,直落爪哇庆中元习俗里则似乎又蕴含着华人视角下显得质朴的多元移民社会历史寓言:在庇护此方水土的拿督公主持下,好兄弟既要区分唐、番,以不同文化对待;同时又一视同仁,一并接受普渡,如此一来,我们的华人先辈方才自觉能在这片处处可见异族坟墓的土地上出入平安,六畜兴旺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