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社会挺巴的立场和情绪,有他们的道理,只要不走极端,应该被尊重;而华社对和平安宁的期许,也应该获得马来社会的理解和包容。
在以巴冲突引发的沸腾情绪中,大马人民似乎被分为两边,中间彷佛隔着一条约旦河。河的这一边是兄弟同志,河的那一边是对手外人。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的社区有个各族居民成立的手机群组,平常都是交流社区事宜,从交通、卫生到饮食,大家关系融洽,也改善不少生活问题。
以色列和哈马斯爆发冲突之后,群组内战争讯息泛滥,情绪日渐升温,一些人立场也越显强烈。有些居民开始不容忍不同意见,只要看法有所不同,就要被冠上“xx同路人”的标签,还被批评“冷酷无情”;另一方不甘示弱,也引经据典的进行反击。
有如巴勒斯坦情况,群组内出现另类的语言暴力和轰炸,成为另一个战场。没有人再讨论社区课题,这个群组也不再服务社区。
最终,部分居民退出,另行设立群组。可惜的是,过去的融洽互助,不复存在,社区也隐然出现一道裂痕,而且明显是依种族和宗教之分而划分。
同样的,教育部要举办“巴勒斯坦团结周”,很快的,大马也出现“挺巴周”和“反巴周”两派。
华社和东马社会普遍认为无须举办“巴周”,避免暴力和仇恨文化入侵校园,特别是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手持假枪,以及宗教学校射火箭焚烧以色列国旗,更让大家担心失控。
不过,马来社会则倾向支持“巴周”,认为这是声援巴勒斯坦,也是灌输斗争意识的时机。
当公正党12名华裔议员要求教育部停止“巴周”,很容易的就成为来自政府和反对党攻击的对象。伊斯兰党指他们是西方媒体和以色列的同路人,巫青团长阿克马要安华把他们送去加沙。
然而,不管是伊党或巫青,都有意或无意的“看不见”12名议员支持以人道和平方式支持巴勒斯坦,而不是诉诸于暴力仇恨。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从国内多数穆斯林的角度,支持巴勒斯坦是神圣的,不能附带条件的,必须尽一切力量的。这种立场,一方面是基于穆斯林的兄弟情怀,另一方面也是长期以来的思想教育,把以色列视为邪恶的力量,而巴勒斯坦则是被压迫的一群。
这也让很多穆斯林无法接受以巴问题有讨论的空间,也不存在双方“有对也有错”的灰色地带。
对于华裔大马人,以巴问题是一个国际课题,它发生在外国,和我们没有切身关系,一般上就当成是国际新闻来看待。
虽然大家普遍同情巴勒斯坦,特别是无辜的巴勒斯坦人的命运,只是,很多华人以理性分析,认为以巴冲突双方有责,譬如这一次,如果不是哈马斯率先杀害千余名以色列平民,也不会引发以色列强势的报复,一切都是怨怨相报。
而当教师和学生持假枪支持巴勒斯坦的视频和照片传出之后,对华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大家担心因为挺巴而让宗教情绪高涨,进而酝酿暴力和仇恨文化,威胁社会安宁。
首相安华在集会上强硬挺巴勒斯坦,甚至扬言要和西方对抗的姿态,也引起华社不安,担心把国外的冲突带到国内。
尔后伊党发动的反以示威,数万人走上街头,高呼口号,那是另一次的心理震撼。
话说回来,大马华人并非一些人所说的不支持巴勒斯坦,或要和穆斯林唱反调,而是华人更视以巴问题为国外事件,不想让冲突延伸到大马。
华人也更加珍惜国内的和平安宁氛围,担心过度投入巴勒斯坦情境会让宗教情绪更加高涨,影响大马的多元和谐团结。
要改变马来社会和华社的态度,近乎不可能,毕竟彼此的背景和文化都不相同,思想和诉求也各行其是。
不管怎样,马来社会挺巴的立场和情绪,有他们的道理,只要不走极端,应该被尊重;而华社对和平安宁的期许,也应该获得马来社会的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