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竹内栖凤是他在画作上的签名。日本的先贤画家多数有这个习惯,就如一些作家的笔名那样。他的原名,是竹内成穗。
论地位,他就是国宝级大师。这个地位不易得来,他在漫长时间里,不断坚持自己要去把大自然还原于绘画上,对于19世纪末的日本来说,虽然有明治维新了,但在“日本画”这一派,还是非常保守的。
早期的“日本画”,受中国画影响很大,一向都是处于“表意”的状态:风景都是表意的,不一定有自然的真实面貌,画里的花朵,也多以表意为目的;画动物,那就更属于表意画了,古代国画及日本画里的动物其实都是从人的视觉再度翻译,狮子一定勇猛,老虎噬人,狐狸鬼祟而神秘,兔子灵敏而脆弱,而且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动物画或花草虫鱼,都受民间艺术影响,造型依照人的观念而塑。其实西洋画里也有这个情形,尤其是中古时期的宗教画,都是一些与真正自然有所隔阂的造型。
竹内栖凤敢于创新,这点得说说他的来头。他出生于1864年,比梵谷小11岁,但他活到1942年,78岁,算是高龄,也有足够时间在日本画坛上造成影响。

他是真正出生在日本古老京都的画家,家里开餐厅,13岁就跟随河源四条派的宗师土田英林学习绘画。17岁更正式考入了圆山派与四条派大师幸野梅岭的私立艺校,这样坚实的底子,是日后成为大师的重要基础。
但影响他至深的,是“西洋”。36岁那时,其实婚也结了,名气也有了,并且也在京都艺术院校当教授了,他大可以稳坐眼前地位,依照画坛上一贯的审美走下去的,但他没有。那一年,他到了巴黎,参观了1900年的世界博览会,顿时感受到外面空间的宽阔广大,及后他访问了意大利的佛罗伦斯及威尼斯,最后更到了影响他至深的英国——尤其是英国的动物园。
众生平等生命观
他不仅看到了动物的真正形态,也同时感悟到大自然的奥妙启示。竹内栖凤不仅看到生命拥有缤纷不同的状态,也看到了万物众生的平等,只要仔细端详,就能发现他笔下的动物都同时带有人性的因素。他不是那种“画狮子必然雄风,画老虎必然咆哮”的画家,而是透过一种“众生平等”的眼光来观察它们,并且带着一份友善与同理心去描述它们。
素描写实的功力,在他之前属于“洋派艺术”,但竹内栖凤用自己的创作证明了“真,才能感动”。真,是一个审美条件,透过它,可以表善意,也可以表达出美感。
回国后,他更是声名大噪了,直至今日,京都市立美术馆每年都得费尽心思为他的年度馆藏展想个好标题,2023年是“创造与破坏”,其实,破坏只属汉字用法,真正的意思是“破旧立新”。竹内栖凤的绘画理念,影响太多代的画家了,传统规矩画法,保守题材,在日本后来半个世纪内都已纷纷改变了,原本“循规蹈矩”的日本画里,如今多添了一份“相信生命足以超越物种”的大爱观。
在民国那时纷纷出国到日本留学的中国文人及画家,很多也都受竹内栖凤影响,并且把这股“从大自然里探求真实,并由此认知生命意义”的清新气息,又带回了中国去。
更多文章: 西北孤鸟/是荒诞剧还是悲剧?——一场美丽的误会 杨林宜/揭开一场荒唐的人生悲剧──《萨勒姆的女巫》访贺世平导演 谭宝婷/原创凄美神话古典舞剧《鹊桥》 吴伟才/AI真能取代艺术创作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Zdzislaw Beksinski)的画作无疑是引人瞩目的;因为它的阴暗,因为它的控诉力,更因为它那股超现实的后文明悲情主义。你一眼就能认定这是个天才,但假如你多看几幅,压力来了,一股近乎对人类文明绝望的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贝克辛斯基1929年生于波兰。或许这年龄的波兰人,仍在一份曾被灭国的余痛中长大,导致他对人世中不平等及权威的压迫有着极敏感的触觉——他对太多自己所能看到的都失望了。
其实他是学建筑的。但他不喜欢建筑,或许建筑学无法抒发他那愤怒与不满的情怀。他也从没受过正式的美学训练,但他却是波兰出名画家、雕塑家、摄影家,这一切都是他与生俱来的才华。
最初他归纳自己的画作属于巴洛克及哥德式——有巴洛克的张扬也带有哥德式的阴暗与严肃——但很快他就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超现实主义,而且是绝对悲情的超现实主义。
其实那个画出“变形时钟”的达利也是个超现实主义,但达利的超现实画作里处处也透露着他的人世哲学观,当然贝克辛斯基也一样表达自己的看法,但几乎都是阴暗失常的——用天才般的技法,画出最震撼的悲情。
他不喜欢人群。虽然他会在人群里另有“人设”,表现得温和、得体、平和,甚至一点幽默,但他其实真的不喜欢人群,也不喜欢他人凭自己想像去评介自己的作品,所以他从来不标示画作题目。他也不喜欢去看别人的画展,除了画画,就躲在房里写他的古怪超现实小说,也不发表,更别说出版成书了。贝克辛斯基还有一个极为私密的世界,就是他的音乐,从瓦格纳的大块头古典交响乐到BadCo.的重金属摇滚,几乎是一天到晚没有停歇过,他甚至曾经说过:“我能够从这些音乐里看到世上正在纠缠的一切”,他创作的时候,什么音乐都好,一定在身边响着。
他的画作,揭露式地画出生命的卑微、宗教的虚伪、权威的霸道、激情的沦落、灾难的无情,人心的腐烂,每一幅画,无论布局、色彩、线条,手法都是那么地高超细致,无论是第一眼还是靠近观察,他画作的气势,诉求,冲击,都那么地直透人心,震撼度常常让人难以招架,但老实说,那不一定是一次次愉快的体验。
艺术与悲剧的人生
然而更诡异是,当有人询问他“阁下的画作为何总是那么灰暗绝望”时,他回答竟然是:“怎么?你们觉得灰暗绝望?我自己倒觉得它们都挺幽默的。”
1977年他搬回波兰首都华沙时,甚至就在家里后院把自己一整个系列画作尽数烧毁,并且连这系列的任何资料或草稿都不留下来。
90年代他也开始跟电脑数码搭上了,更加变本加厉,那种超现实绝望更为淋漓尽致。
1998年,他妻子离世。第二年圣诞节前夕,他唯一的儿子利用毒品来自杀身亡,尸体还是老贝克辛斯基自己发现的。
谁都不清楚这位老人最后几年如何生活。他在华沙也算颇有名气,生活应该是过得去的。2005年的2月,他在家里被发现身中17刀身亡,刀刀致命,死时76岁。最后抓到凶手,原来是一位多年好友的儿子干的,很年轻,才19岁,原因是借钱不遂。这小子想借的数目其实只约为100美元。
人生无常,有时,甚至失常。或许一切皆有无法解释的因果,但对于一位才华如此精彩的画家,我们不禁想问:怎么他一生里,就只能看到人类世界里的阴暗面呢?
更多文章: 新生代鼓声 震慑人心激荡舞台 西北孤鸟/《鞋匠精灵》:环保童话的现代突围与叙事迷思 演员歌手传授平衡之道——《休。启2.0》音乐祭系列分享会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