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小心锡克人捉你”这个历久不衰的迷思,另外一个原因是,最初来到马来亚这片土地的锡克人,多从事军警人员或守卫。“小心锡克人捉你”,其实可理解为“小心警察捉你”。
“锡克人骁勇善战,而且旁遮普是印度最后一个被英国拿下的区域。”吉隆坡警察局路的锡克庙资深委员萨温达星(Satwindar Singh)说,“马哈拉惹蓝吉星(Maharaja Ranjit Singh)统治时代,英国不碰旁遮普,因为他们知道打不过……”
ADVERTISEMENT
吉隆坡老城区警察局路(Jalan Balai Polis)的警察锡克庙(Gurdwara Sahib Polis),从路名到庙名,都与警察息息相关。庙方资深委员萨温达星(Satwindar Singh)是警察后裔,他的祖父和父亲曾在警队服务。小时候,他常到这座锡克庙玩耍,度过午后时光。
警察局路的警察锡克庙建成于1898年。这座庙宇位在热闹的鬼仔巷对面,露天收费停车场和高级酒店之间。游览车一辆接一辆运载世界各地旅客到鬼仔巷、茨厂街一带,刺激本地经济,倒令这座小庙宇成为闹区中宁静的一隅。
不过,吉隆坡历史最悠久的警察锡克庙,是建成于1890年的吉隆坡警察锡克庙(Gurdwara Sahib Polis Kuala Lumpur),靠近国会路(Jalan Parlimen),紧靠国家文化艺术学院(ASWARA)。
警察局路的警察锡克庙较广为人知。萨温达星说,因为地处茨厂街老城区,与历史悠久的兴都庙、华人庙宇和清真寺一起列入游客必游宗教之旅。本地不少文史团体、导游协会都曾组团参观这座锡克庙。
百年庙宇深藏华人元素
萨温达星像是资深导览员,见面打过招呼就迫不及待开始讲解这座历史悠久的庙宇。“你知道吉隆坡是叶亚莱开埠的吧。那时茨厂街都是木屋,渐渐地越来越多华人来这里发展,英殖民政府就需要人来维持治安。”
他指着隔壁一大片露天停车场说,那就是以前警察局的所在之处。当时是19世纪末,约90%的警察是锡克人,住在警局旁两层楼的宿舍里。楼上4间,楼下4间,每间宿舍都是一个小套房,一家大小住在一起,外头有公共厕所和冲凉房。
锡克庙后来才建在宿舍前方。百多年过去,萨温达星指着梁柱、围墙、门窗说,都是当年的原物。当然,有些修缮过的地方,例如屋顶已经翻新过;为安装冷气,在原有的木窗外加上玻璃窗。还有为治安着想,防止不法之徒轻易翻墙,围墙从原本的低圆弧矮墙,填补砌成比人还高。
萨温达星特别介绍原是圆弧的矮墙,以及弧状边缘的柱子。“当时的建筑工人都是华人,所以建筑风格带有华人的色彩,在其他地方找不到这样的设计。”如今,在宿舍大后方还能看到一些原本样子的矮墙。
不管大庙小庙,锡克庙有几个特征。萨温达星点出,最重要的是庙前的锡克旗柱,让人从远方就能看到三角形的锡克旗“Nishan Sahib”。锡克旗上印有锡克教的标志“Khanda”,由兵器组成。中间是一把双刃剑,交叉着两把匕首,中间圆形的是“Cakkra”环刃。萨温达星说,环刃可以套在头巾上,抵御敌人挥刀攻击。
进入殿堂,正中央供奉着经典《Sri Guru Granth Sahib》。为避免玷污经典,都会用一大片布覆盖着,并在天花板架设盖棚,避免蛇虫鼠蚁的粪便落在经典上。信徒祈祷后会走向经典,挥动拂尘,再取一块Degh食用。Degh是黄褐色面团,由水、糖、面粉和酥油(ghee)混在一起煮成。
锡克人出走记——3波移民浪潮
锡克人、警察、锡克庙,这三个元素体现了锡克人在马来西亚的一段历史。因为锡克人战斗能力强,英殖民时期大量招募他们到各殖民地担任警察或军人。当人数多达一定程度,成为一个社区,傍警局而建的锡克庙应运而生。
根据锡克独立历史学家蓝吉星的著作《Sikhs in Malaysia》,现有史料记载最早来到马来亚的锡克人是克拉星(Kharak Singh)。他是被英殖民政府从印度旁遮普流放到新加坡的政治犯,再于1857年转移到槟城。当时,不少反抗分子都被英殖民政府遣送至海峡殖民地。
第一波:被招募从事军警工作
而锡克人的自愿移民潮,蓝吉星认为可以分成3个时期。第一波1870年代至1920年代初期,英殖民政府招募锡克人到马来半岛从事军警工作。第一批招募者中就有赫赫有名的史必迪上尉(Captain Speedy),也就是几年前闹出风波的“Timah”威士忌标签上的人像。
本地史地学者白伟权在《当今大马》的专栏文章〈威震南邦:拿律战争与锡克人的扎根〉写到,史必迪上尉是前槟城警长。他受到马来地主雅依布拉欣(Ngah Ibrahim)所托,到霹雳平定拿律战争。
“拿律平定后,史必迪出任霹雳的副参政司,掌管小霹雳地区(太平一带),这些锡克人也顺理成章留下来担任军警人员,协助控制地方。”而锡克人保卫家园的形象深入民心,民间开始聘雇锡克人看家护院。就连不少华人的坟墓、宗祠都打造锡克人石像,作守护之用。
蓝吉星的著作也写到,锡克警队的表现令英殖民政府印象深刻,因此从印度旁遮普招募更多锡克人到马来亚从事军警。根据书中描述,那些没有录取加入警队的锡克人就在私人领域工作,包括从事看守、借贷、牛车司机、奶农或矿场工人。
第二波:商人与受教育阶层
第二波移民潮介于1920年代至1946年,多数是商人和受教育阶层。这些商人主要从事布匹、运动用品批发和贸易;而受教育阶层则被吸引前来政府部门担任行政或技术人员,尤其是铁道、监狱、法庭、公共工程局和医院。
第三波:旁遮普一分为二,出走寻找新生机
第三波锡克移民潮发生在马来亚独立前,即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因为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旁遮普一分为二,许多当地人选择移民。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来到马来亚的锡克人都是来当警察的。马来西亚锡克青年组织(Sikh Naujawan Sabha Malaysia,SNSM)助理秘书长贾斯比尔星的祖父是农夫。据他所知,当时移民到马来亚的锡克人回到旁遮普时,四处宣传“那里很好,你们也应该去看看。”他的祖父和外祖父都因此被吸引,离乡背井来马来亚寻找新生机。祖父在金马仑务农,外祖父则是在医院担任公务员。
为了下一代的未来,远走他乡当警察
萨温达星和其他警察锡克庙的委员都是警察后裔,他们的父亲或祖父都曾是警队成员。“我祖父1930年代就来马来亚当了15年的警察。”后来,祖父回到印度旁遮普,有了自己的土地,种田养家。
他说,当时许多人在旁遮普虽然有土地,但家庭成员众多,每人继承到的范围并不是很大。萨温达星的父亲在旁遮普出生,1950年他决定带着妻子离乡背井来到马来亚,成为警察。
你也是警察吗?萨温达星摇摇头。来到他这一辈,当警察的锡克人逐渐减少了。父母辛勤工作,为的是提供孩子最好的教育,培养成专业人士。所以,许多锡克人最终成为医生、律师和工程师。
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和其他族群相似呢?
相关报道: 【锡克精神/01】Vaisakhi丰收节庆祝什么?──先从锡克教创教历史说起…… 【锡克精神/02】打破“不听话,Bengali捉你”的迷思──锡克人是一个怎样的族群? 延伸阅读: 【陆军特种部队GGK/01】不畏生死,以生命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海军特种部队PASKAL/02】海上反恐精英,骁勇善战击退海盗 【空军特种部队PASKAU/03】上天下海,作战搜救,战斗力强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