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汉说,这些年,我们都经历了很多。
特别是疫情期间,有人失去工作、失去生命、有人患忧郁,也有人在这过程里得到启发忧郁症反而痊愈了。6月24日和25日的《照》杨伟汉作品音乐会,其实不是照见别人,是照见自己内心最深的部分。
ADVERTISEMENT
杨伟汉是一位非常真诚像赤子的艺人。2021年我有因缘写了《阿茶与师父》这本书,为印度最低种姓首陀罗筹募建校基金。他深夜读完《阿茶与师父》,澎湃的心情,按捺不住,给学校写了一首歌〈我要上学去〉。他说,里面的故事感动了他。其实,他的赤子之心更是感动了我。
后来我们又一起合作《不负如来》音乐故事会。
在《不负如来》音乐故事会里,他也写了4首新歌。除了〈我要上学去〉以外,他也写了〈随月〉,词曲都非常的有意境。
我在人群中安静的听完4场演出,想着如果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还真写不出这样的词曲。
其实听过杨伟汉在《不负如来》高歌一曲的人,都觉得他唱得特别的好,都鼓励他开个人演唱会。
我所认识的杨伟汉,他很少会为自己做什么。当他想做什么的时候一定是因为这件事情可以启发和利益他人。他不一定给你答案,但他唤醒你的思考。
对于别人喜欢他的歌或给予的鼓励,他也会很欢喜。他笑说:你记得满亚法师说的吗,做了就放下。杨伟汉在《释迦牟尼佛传》音乐剧里饰演佛陀。有一年满亚法师安排释剧到南非演出。每次演完他都是在第一时间把佛陀造型卸了才步出后台,那天因为大使馆的官员来看演出,希望他先不要卸下造型。
有一位白人女性跑到他的前面跪下来和他顶礼,这一个举动让他非常的震撼,也不知所措,他说他只是演佛陀,不是真的佛陀。但是后来想想,照型也是一种相。当下就圆了对方的请求。白人女性很感动。杨伟汉后来请教满亚法师,法师告诉他:“一个人会被感动不是我们感动他,是他自己愿意被感动。”
他说,我在写〈我要上学去〉也是一样,我愿意被感动了。我们都笑了,为文学和艺术的激情而有的情怀。
杨伟汉作品音乐会。每一首歌都有故事。他谦虚的说过去创作的歌曲部分留下来不多,而且传唱度不高。“来看我的人一定是曾经看过我演出的人,无论是释迦牟尼佛传、天心月圆、姚莉音乐剧或地藏音乐剧,我常在想我可以给他们什么?我可以给的是心灵的东西。有了这样的定位,才有《照》。”
《照》的题目很特别,但意义更深长。在佛教的角度,是照见五蕴皆空,普遍来说,照,是回来看到自己。“我们一般上总觉得烦恼是别人带给我们的。佛陀有一则故事,有一只癞痢狗每天对着草丛吠。吠累了就睡,醒来又吠。佛陀说这只狗很痒很不舒服,它以为是草丛的草引起的,它不知道是它身体有皮肤病。是自己的问题。
“就好像我们都常认为我们的烦恼一定是太太孩子老板引起的一样。”
“很多人以为照是照亮别人。其实是照到自己。接受和反省。”
他说,现在的人最难做到的是接受。接受它才能解决,同时也要接受有些问题不能被解决的因缘。他说,“这也是一种解决。”
他说,追求幸福的时候,也要明白幸福是因为你了解不幸。
我们都不圆满,观照自己,有觉知的能力,明白幸福不只是物质上的追求而已。
伟汉将在《照》里共演唱27首个人作品。里面将带出很多人生的体验和故事。其实我特别的感动他说到妈妈的部分也分享他多次在香港和姚莉姐见面的情景。
小时候妈妈教他唱〈小小羊儿要回家〉,是姚莉的哥哥姚敏的作品。妈妈教他唱这首歌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我们家姓杨,妈妈觉得我们就是她的小小羊儿。其实有谁会想到多年以后,因为这一首歌他和距离千里之外的姚莉姐结缘。他说:“姚莉姐是天王巨星。我只是小小的歌手。”但是缘分就是这么奇怪的事情。
《照》里带出与妈妈的相处
伟汉说他每次去香港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去探望姚莉姐。每次去在她家住上一星期到10天,每次离开时姚莉姐都会说:这么短,不够,要住久一点。姚莉姐住在筲萁弯,先生是退休海官,公寓五层楼的旧式单位,没有电梯,姚莉姐的家在第二楼,有一千多呎。在香港是属于豪宅。八十多岁的两老的生活非常简单,伟汉每次去都会陪他们,早上会去街市买早餐,回来会帮忙收拾。两位老人家很惜福,很多东西都是五六十年代留下来。她跌倒之前最后一次去她家,还把她的厨房重新整理,钉上架子。为了方便做一些简单的修复,他还带上一些工具上飞机,不够的才在香港买。
“我用了一星期把厨房规划,姚莉姐很开心坐在客厅看电视,一边说:随便做就可以了。”
这样的画面非常的温馨,就像妈妈和孩子话家常。伟汉为姚莉姐出版《姚莉:永远绽放的玫瑰》一书大部分也是在姚莉家完成:“通常写到晚上11点,把内容读给她听,读到一半她就流泪了,说:谢谢你把我的心态写出来。”
与姚莉姐相识的缘,伟汉也会在《照》里带出来。每一个主题都有着很特别的意义。带出得失,缘分、爱和如花般的生灭。
我们谈到现在很多堕胎,小小生命的流失,皆因“爱情是没有理由的,你怎么一眼就认定对方是你的宿命,你可能连对方的名字都不懂就一头栽进去了。”伟汉也会写一首圆爱主题曲,为守护生命为守护爱。
记得伟汉妈妈往生后,我曾问伟汉多久才走出来,他说:我哪里都没有去。
很禅意的一句话。在我妈妈走后给了我很深的思考。伟汉也会在《照》里带出与妈妈的相处。
杨伟汉一直秉持 “多行善事,多种善因”,一直以来所制作的音乐剧都会积极与慈善公益链接,这次要非常感谢SunStrong Entertainment 晟创娱乐的支持及赞助,Love Life Association圆爱组织全力支持,《照》杨伟汉作品音乐会除了能如期开办,也能做公益推动,50%票房收入捐献受惠单位净愿慈怀之家及大智讲堂儿童之家。大智讲堂儿童之家由释上宽法师创办,本着慈悲心、爱心和善心的传递精神,为孤儿和单亲儿童提供全面的照顾和关怀。净愿慈怀之家是非营利团体,收容无依无靠的中风患者,以及免费照顾癌症末期病患及临终的病人,让他们有尊严的走完人生,让生命得到善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大马爵士乐团WVC的上一张专辑《Purnama》(梵文意为“满月”)(2021年),说的是故乡的月,是心灵的归依,是对生养之地的礼赞,因而融入了丰富的马来西亚音乐元素。时隔数年,WVC即将推出新专辑《River》(河流),除了延续对本土多元的拥抱,团长郑泽相说,这张专辑是对前作的呼应,也是在岁月流转中,对滋养大地的江河与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从李煜的词、李白的诗、巴赫的乐章,到歌德、托尔斯泰的文字,乃至曹雪芹的笔墨与村上春树的叙事,郑泽相都在其中汲取养分。而“水”的意象贯穿整张专辑,则与他最钟爱的小说之一——《云图》作者大卫‧米切尔在结尾写道:“我的生命不过是汪洋中微不足道的一滴水,可海洋不正是由无数水滴汇聚而成的吗?”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他对生命的思考。热爱爵士乐29年的郑泽相,也愿将自己视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将这美好传下去,哪怕微不足道。

河流承载着时间的流转与人生的旅程,而马六甲河这条孕育了郑泽相与无数历史过客的母亲河,成为新专辑的序章。
“《满月》推出后,我一直在思考是否要制作一张新专辑。我习惯每隔两三年推出一张专辑,既是对阶段性的总结,也是一种自我推动。然而,后疫情时代的音乐市场突然变得异常活跃,各种演出机会暴增,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仿佛在弥补失去的那两年。但这种焦虑感、危机感一直存在,在这样的状态下,其实很难静下心来做音乐。”
“直到WVC收到邀约,将在4月26日在国油爱乐管弦乐团(MPO)演奏厅演出,对于音乐人来说,能在这样的殿堂级场地演出是一件很难得的机会,于是我想着,无论如何都要集中精力把新专辑做好。”
而让郑泽相全身心投入创作中的,正是那条古老蜿蜒的马六甲河。看着河水的缓缓流动,令他逐渐意识到,自己需要放慢脚步,投身创作中。

当他与从事文化工作的好友谈及“河流”时,对方也对这个概念感兴趣。“我们都热爱阅读,比如村上春树的小说,他笔下的河流总是饱含人性的深度。这也让我开始思考,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是否应该像河流一样,顺势而行?”
从狂野到内敛
过去,郑泽相的琴音风格以“无影手”般的狂野著称;随着人生的历练,他开始思考着,若一味追求速度与技巧,音乐是否会沦为一场炫技的马戏表演?他坦言,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最容易获得关注的往往是那些高声呐喊的人,但随着心境的转变,他不再刻意追求标新立异,而是希望以更诚恳内敛的方式讲述故事,带出“安静但有力量”的情感。
这种心态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多年的创作与演出中逐渐领悟。这也正是为何在当今“单曲为王”的时代,郑泽相依然坚持制作“专辑”,只因他想带着听众经历一场完整的旅程,就像一部电影,有起承转合。

专辑中收录的〈恒河〉,是比较热闹、冲突感强烈的曲目,试图捕捉瓦拉纳西复杂的氛围。这首曲子的灵感,源自郑泽相10年前随团前往印度瓦拉纳西旅行时的所见所感。当时他眼里的恒河是一个混杂的地方:有人在河边祈祷,有人在火化遗体,有人在修行,也有人在做生意。
“刚到时,嘈杂的氛围让我震撼。然而,到了黄昏,我们乘船离岸,回望恒河沿岸,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记忆的Ghat(河坛),宏伟庄重,又显露出岁月侵蚀的痕迹。这片‘红尘’,无论曾经多么显赫,终究都会过去。与‘红尘’的距离逐渐拉开,内心似乎也平静下来,那种感觉格外舒适。”

郑泽相还透过其他作品来探索生命的不同面向。专辑中收录了根据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的〈活着〉谱成的曲子。“恰似”出自李煜的〈虞美人〉,作者以奔流不息的江水,比喻无尽的愁绪,倾诉家国破碎、身世飘零的悲叹。〈活着〉则以平实而深刻的语言,描绘生命的本质——从口渴、晨曦初照、牵手、邂逅,到潜藏的恶,每一个生活的瞬间都构成“活着”的意义。
融入本土元素
谈及马来西亚爵士乐的发展,郑泽相表示,爵士乐在我国仍属小众领域。然而,近年来,已有不少音乐人能以此为职业,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当然,受环境与市场影响,本地音乐人在爵士乐的探索上,难以追求如纽约般的前卫风格,但爵士乐本身却极具本土化潜力,展现独特的南洋韵味。
他说,爵士乐本身就是个“地球村”,音乐从不受地域限制。大家所熟知的佛朗明哥,其实不仅是西班牙的传统,它融合了安达卢西亚与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多元风格。而马来传统音乐中弯弯绕绕的旋律特色,同样深受阿拉伯音乐的影响。这种不同文化元素的交融与碰撞,正是马来西亚多元文化共存的缩影。

“我一直觉得,马来西亚的音乐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就像我们的饮食文化一样。比如,云吞面加上一点参巴辣椒酱,这样的搭配就很有大马特色。所以在创作时,我会将本地元素融入其中,做出属于我们的爵士。”
至于人工智能(AI)对音乐行业的影响,郑泽相说,爵士乐的本质在于即兴创作和与人之间的互动,这是AI目前难以取代的部分。相比之下,广告配乐或背景音乐等功能性音乐,可能更容易受到AI生成技术的影响。
“音乐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它还关乎人与音乐之间的情感联系。辛苦一天后,吃完晚餐再走进剧场聆听一场现场音乐会的体验,这种仪式感和氛围,是AI目前无法做到的。”
国油爱乐管弦乐团呈献“All That Jazz with WVC Jazz Ensemble & The Shang Sisters”
《爵士风华:WVC爵士乐队和姐妹仨》音乐会
2025年4月26日@ 8PM
地点:国油爱乐管弦乐音乐厅
购票:03-2331 7007
更多文章: 吴伟才/失常的悲情天才——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Zdzislaw Beksinski) 新生代鼓声 震慑人心激荡舞台 西北孤鸟/《鞋匠精灵》:环保童话的现代突围与叙事迷思 演员歌手传授平衡之道——《休。启2.0》音乐祭系列分享会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