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文藝春秋

發佈: 9:02am 12/07/2024

尼雅

波蘭

墓地

詩人

辛波絲卡

華沙

克拉科夫

文藝春秋小輯

居里夫人

【小輯.在波蘭遇見辛波絲卡 03】尼雅/我偏愛波蘭

作者:尼雅
辛波絲卡在卡拉科夫的墓地(攝影:尼雅、曉芙、子芸)

我說曉芙啊我要去,那一年就有了波蘭的想念。

那是2023年,我磨磨嘰嘰的最後沒有決定去。到了2024年我依舊在晃盪,大家要去了,車子也滿人了。

ADVERTISEMENT

“我們稱之為路的,其實不過是彷徨。”

明明前方有許多條路,但總有一條在彷徨的我。

更早的時候,是2013年。我翻箱倒櫃,找到了那段記憶。那一年飛到澳門去遇見辛波絲卡,是她過世的一年之後。當年也覺得好奇,怎麼是澳門。澳門跟詩的距離,是有多遠啊。我覺得我的眼界是很淺的當年,不知道原來當地的文學活動是多麼的精彩。澳門文化局還真的牛逼,“種種可能——當波蘭詩歌來到澳門”還有牛房倉庫一起主辦。原來當年在牛房還有辛波絲卡和魯熱維奇的詩歌演出,演出者是波蘭的攝影師及行為藝術家谷柏威。雖然那時候錯過了,但第一次和波蘭的近距離接觸,還真是後來的種種可能。

終於10年後我搭上飛機,還不懂路在哪裡的遙遠。心裡都是一直在打著草稿,先想像一下我會誤打誤撞。記得幾年前好像有個臉友去過,我就這樣去找找看。

想去波蘭,跟辛波絲卡描寫雲朵一樣。“轉瞬間,她們就幻化成其他的東西。”銅像,建築,遺址,音樂和美食。旅行的開始,心裡的惦記。多年來的理想行程一直在變著,每一次都是很多次的瞬間,而且同樣的瞬間不會發生兩次。

“事實上每一首詩
或可稱為瞬間”

這樣的感覺和辛波絲卡的詩很有相近的風格。

在網上看到“平獨鎮露大波波”這個中等強國的名字,真的可以看出波蘭的決心。雖然波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是第一個被滅掉的國家。而且它極其痛恨兩大強鄰三次滅掉波蘭。“獨逸”和“露西亞”在日語代表德意志和俄羅斯,相信出處就是日本漫畫“黑塔利亞”。但是波蘭曾經的輝煌歷史,也是不容忽視的。所有波蘭的決心就在國歌〈波蘭永不滅亡〉中顯現無比。

但是主要還是辛波絲卡,才想來一趟大波波。

我喜歡靠窗的座位,看一下外面無所事事的雲朵。雲朵的詩,辛波絲卡的雲一直在變:

“沒有記憶的包袱,
它們優遊於事實之上”

如果我座位靠窗,我會不好意思要叫醒旁邊的人,說讓我出去一下。第一班機時一個先生,我叫醒他時,他好像很慌張。他急急忙忙的打開安全帶站起來,我只好說謝謝。

但我沒有問他,他來自哪裡。他一直在睡覺,我覺得這樣問有點唐突吧。

然後第二班機,我的座位在走道上。

旁邊座位的女子,她沒有在睡覺。她一直要上洗手間,所以一直道歉。她一共去了三次洗手間,啊我說沒關係。那個航班我很會睡,醒來馬上又入睡。我也沒有問她哪裡人,想說到了當地才問也行。

後來一下飛機領完行李後又遇見了她,好像重逢一樣的寒暄起來。

知道她是波蘭人就高興了,問她辛波絲卡的

她同行的男子,馬上就谷歌給我。是一堆波蘭語啊沒關係,好像是我熟悉的語言一樣。雖然我一竅不通,但是躺在裡面的是熟悉的人。

把波蘭文網址複製放上谷歌地圖,發現就距離我們要在住的公寓不遠處,走路大概20分鐘吧。心裡頓時覺得就要夢想成真了,這個遠在天邊的夢就要近在眼前了。

我們在的時候,先去遇見了。辛波絲卡在領諾貝爾文學獎時的致辭,曾經提起的這位偉人的“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兩次將她帶到了斯德哥爾摩,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的女性。這個波蘭人的驕傲,最讓我在意的是她一輩子沒被法蘭西科學院選為院士,原因是老院士反對女性當院士。我站在她的銅像前拍照時,想起的反而是她的每天記賬,一天花了多少法郎多少生丁,超支了還要畫線,生活還蠻清苦的。

蕭邦的心臟,在華沙聖十字教堂(攝影:尼雅、曉芙、子芸)

後來我們去了舊城區的聖十字教堂,找蕭邦的心臟。蕭邦的妹妹,到底用什麼方法,把心臟帶到波蘭。居然是裝在一罐白蘭地裡面,然後藏在裙子裡。自巴黎偷運到華沙,然後怎麼才崁入左邊第二個廊柱中。不過二戰時期連納粹都對他的心臟有興趣,竟然還奪走了這顆心臟,直到戰爭結束後才歸還。

直到他逝世100週年時,心臟才又回到這間教堂。一顆赤子之心,流浪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26年後辛波絲卡才誕生在布寧,動盪的時代又出現一個波蘭的驕傲。直到我們這個時代,拿著手機對著他的心臟拍照的外國人多的是。對著辛波絲卡的墓碑拍照的人,可能沒有蕭邦的多。在波蘭的旅遊節目中,好像沒有介紹過這位是吧。旅遊節目如果介紹那些跌撞瀕危險灘死亡無常愛等等,變成辛波絲卡的獨特清澈文字,去點擊觀看的人會有幾位呢。

後來在墓地尋覓中,發現另一組人,好像跟我相同方向。我看著他們他們也看著我,語言不通但心裡都知道的樣子。路邊有兩個女子在聊天,陽光親親,涼爽。

辛波絲卡波蘭文詩集,2023年出版(攝影:尼雅、曉芙、子芸)

她們看著我,好像洞悉了我。我舉起在書局買的波蘭原文詩集,她們就熱心的叫我們跟著走。其中一個好像有事,半途離開了。怎麼就像電影情節一樣,我們不懂她說說笑笑之後,忽然想起什麼的走了。

再補充一樁奇蹟,額外又普通的:

所有難以想像的
都變成可以想像的。

辛波絲卡的〈奇蹟市集〉就有這種難以想像但是可以想像的。

留下來的女子一路說著一堆波蘭話,頭頂上的陽光也好像在聽著。曉芙一直堆著笑臉,不懂的笑。她們就好像電影畫面一樣,我和陽光都在觀賞著顏色和光線的遊移。

後來是所有朋友都陪我去,拍照聊天,在墓地和陽光溫暖。原本他們不知道辛波絲卡,大家都來看看她,陽光下的墓碑上,有幾束鮮花和乾花,也有小天使的模型。

克拉科夫的午後,有一種打不破的“寂靜”,那是辛波絲卡其中一個奇怪的詞。

相關文章:
【小輯.在波蘭遇見辛波絲卡 01】尼雅/每一個辛波絲卡
【小輯.在波蘭遇見辛波絲卡 02】尼雅/頌讚我姐姐(仿頌讚我妹妹)
【小輯.在波蘭遇見辛波絲卡 03】尼雅/我偏愛波蘭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0am 24/03/2025
吴伟才/失常的悲情天才——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Zdzislaw Beksinski)

吴伟才/失常的悲情天才——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Zdzislaw Beksinski)

吴伟才/失常的悲情天才——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Zdzislaw Beksinski)
贝克辛斯基从没受过正式的美学训练,但他却是波兰出名画家、雕塑家、摄影家,这一切都是他与生俱来的才华。

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Zdzislaw Beksinski)的画作无疑是引人瞩目的;因为它的阴暗,因为它的控诉力,更因为它那股超现实的后文明悲情主义。你一眼就能认定这是个天才,但假如你多看几幅,压力来了,一股近乎对人类文明绝望的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贝克辛斯基1929年生于波兰。或许这年龄的波兰人,仍在一份曾被灭国的余痛中长大,导致他对人世中不平等及权威的压迫有着极敏感的触觉——他对太多自己所能看到的都失望了。

其实他是学建筑的。但他不喜欢建筑,或许建筑学无法抒发他那愤怒与不满的情怀。他也从没受过正式的美学训练,但他却是波兰出名画家、雕塑家、摄影家,这一切都是他与生俱来的才华。

吴伟才/失常的悲情天才——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Zdzislaw Beksinski)

最初他归纳自己的画作属于巴洛克及哥德式——有巴洛克的张扬也带有哥德式的阴暗与严肃——但很快他就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超现实主义,而且是绝对悲情的超现实主义。

其实那个画出“变形时钟”的达利也是个超现实主义,但达利的超现实画作里处处也透露着他的人世哲学观,当然贝克辛斯基也一样表达自己的看法,但几乎都是阴暗失常的——用天才般的技法,画出最震撼的悲情。

吴伟才/失常的悲情天才——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Zdzislaw Beksinski)

吴伟才/失常的悲情天才——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Zdzislaw Beksinski)

他不喜欢人群。虽然他会在人群里另有“人设”,表现得温和、得体、平和,甚至一点幽默,但他其实真的不喜欢人群,也不喜欢他人凭自己想像去评介自己的作品,所以他从来不标示画作题目。他也不喜欢去看别人的画展,除了画画,就躲在房里写他的古怪超现实小说,也不发表,更别说出版成书了。贝克辛斯基还有一个极为私密的世界,就是他的音乐,从瓦格纳的大块头古典交响乐到BadCo.的重金属摇滚,几乎是一天到晚没有停歇过,他甚至曾经说过:“我能够从这些音乐里看到世上正在纠缠的一切”,他创作的时候,什么音乐都好,一定在身边响着。

他的画作,揭露式地画出生命的卑微、宗教的虚伪、权威的霸道、激情的沦落、灾难的无情,人心的腐烂,每一幅画,无论布局、色彩、线条,手法都是那么地高超细致,无论是第一眼还是靠近观察,他画作的气势,诉求,冲击,都那么地直透人心,震撼度常常让人难以招架,但老实说,那不一定是一次次愉快的体验。

吴伟才/失常的悲情天才——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Zdzislaw Beksinski)

艺术与悲剧的人生

然而更诡异是,当有人询问他“阁下的画作为何总是那么灰暗绝望”时,他回答竟然是:“怎么?你们觉得灰暗绝望?我自己倒觉得它们都挺幽默的。”

1977年他搬回波兰首都华沙时,甚至就在家里后院把自己一整个系列画作尽数烧毁,并且连这系列的任何资料或草稿都不留下来。

90年代他也开始跟电脑数码搭上了,更加变本加厉,那种超现实绝望更为淋漓尽致。

吴伟才/失常的悲情天才——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Zdzislaw Beksinski)

吴伟才/失常的悲情天才——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Zdzislaw Beksinski)

1998年,他妻子离世。第二年圣诞节前夕,他唯一的儿子利用毒品来自杀身亡,尸体还是老贝克辛斯基自己发现的。

谁都不清楚这位老人最后几年如何生活。他在华沙也算颇有名气,生活应该是过得去的。2005年的2月,他在家里被发现身中17刀身亡,刀刀致命,死时76岁。最后抓到凶手,原来是一位多年好友的儿子干的,很年轻,才19岁,原因是借钱不遂。这小子想借的数目其实只约为100美元。

人生无常,有时,甚至失常。或许一切皆有无法解释的因果,但对于一位才华如此精彩的画家,我们不禁想问:怎么他一生里,就只能看到人类世界里的阴暗面呢?

更多文章:

新生代鼓声 震慑人心激荡舞台
西北孤鸟/《鞋匠精灵》:环保童话的现代突围与叙事迷思 
演员歌手传授平衡之道——《休。启2.0》音乐祭系列分享会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