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專題

|

焦點

發佈: 7:00am 07/11/2024

兒童文學

花蹤文藝營

黃春明

黃國珍

花蹤文學奨

兒童文學

花蹤文藝營

黃春明

黃國珍

花蹤文學奨

【花蹤文藝營06】青春未及老:我的父親黃春明

報道:本刊 張露華 攝影:本報 林明輝
黃國珍形容,小時候跟父親並不親近,自己寫過的一篇作文〈我的父親〉更被老師打了很低的分數。

第17屆花蹤文學獎頒獎典禮於2024年10月11日完滿結束。次日,在新山南方大學學院舉行的花蹤國際文藝營緊接著掀開序幕。的主題為“文學——相望的兩端”,核心活動是一系列的文學講座,內容涵蓋小說、詩歌、散文、文學出版等多種形式,也首次邀約新加坡的寫作人一起,與馬華作家展開交流。本刊特摘錄出各場演講的精華,以饗文學同好。

報道:本刊 張露華
攝影:本報 林明輝

ADVERTISEMENT

【第六場花宴】青春未及老:我的父親
主講人:
主持人:楊宗翰(臺灣作家)

2024年第17屆花蹤文學獎世界華文文學大獎花落臺灣作家黃春明,惟他不克親自前來領獎,由兒子黃國珍代領,並在花蹤文學營上分享了他們的父子情,娓娓道來父親在他成長路上所扮演的角色。

黃國珍也是一位作家,他在臺灣創立“品學堂”,發行華文世界第一本培養閱讀素養的雜誌《閱讀理解》,推動閱讀理解,在文學路上與父親同行。

臺灣作家楊宗翰(左)主持黃國珍的講座會。

他在主講一場主題為“青春未及老:我的父親黃春明”講座會捎來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黃春明最新著作《龍眼的季節》,已經進入尾聲,很快就會與讀者見面,書寫父親與祖母的故事。

父親在別人眼中是大文豪,但黃國珍卻說,年幼時覺得父親是個有距離的人,他還記得小學三年級寫了一篇作文〈我的父親〉,老師打的分數非常低,因為小時候父親對他而言很陌生,關係不是很親近,覺得父親是很複雜的人。

“父親72歲時,我跟他在宜蘭一家民宿喝著咖啡時,隨手幫他拍了一張照片,他轉過頭來跟我說:‘我沒有讀過很多書,我的生活經驗就是我的學歷,所有事情都是從學習經驗而來’,他的生活經驗就是學歷,只要有一顆心,就能把吸收的東西內化為一股力量。”

年輕的黃春明。

黃國珍表示,父親與母親是相親認識的,母親更是大富人家的女兒。婚後第二年父親因為工作關係從宜蘭搬到臺北,1年後他就出生了。

“母親在生我時難產,醫生出來問父親要留大人還是孩子,爸爸選擇了留媽媽,可是當醫生回去產房5分鐘後我就出生了。當醫生再出來告訴父親我是‘船長’的時候,父親還大哭起來,因為當時醫院所有新生兒都是女生,只有我是男生!”

黃春明抱著兒時的黃國珍在臺北舊居前拍照。

雖然小時候與父親並不親近,但與父親很多對話卻深深留在黃國珍記憶裡。如他提到父親是綠手指,種什麼都會開花。有天他問父親:“為什麼植物都會開花?”父親回答:“植物開花是為了謝謝你每天為它澆水。”長大後他才清楚,父親給了他一個答案,一種不同物種之間關係與交流。

“怕什麼,跟它拼了”

黃春明是知名作家,然而卻很少人知道原來他也是拍攝臺灣紀錄片的始祖之一。

黃國珍播放了父親黃春明最近拍攝的短片,讓大家看看父親的近況。

黃國珍表示,父親很有冒險精神,從小就提醒他遇到挑戰時不要害怕,用臺語跟他說過一句話:“怕什麼,就跟它拼了。”

“有一次他帶著我騎機車四處逛,剛巧下大雨,我們停在一家雜貨店前避雨,但過了兩個多小時雨都沒有停。我當時很焦慮,不知哪來的勇氣就用他教我的那句話跟父親說:‘怕什麼,就跟它拼了!’父親聽到我這麼說,就帶著我冒雨衝回家。回到家後媽媽就唸叨為什麼冒雨回來,我們就齊聲說了那句話,革命情感油然升起。”

黃春明非常重視孩子教育,這兩句話是他對孩子的教育理念。

他表示,在他成長過程裡,父親從沒有在教養中給他設過框架,反之放手讓他去冒險、犯錯,給了他一個不一樣的學習環境。

他透露,很多人都問他,為何父親在這20年間沒有小說創作,其實父親不是沒有創作,而是用在其他地方,把文學放在兒童創作,甚至走向故事,成為故事裡面的人物,演出舞臺劇。至今父親的創作已經被翻譯成很多語文。

“其中一個講稻草人與麻雀的故事,父親親自在稻田裡插了800支稻草人,推動視覺體驗,讓小朋友學習體驗過去農作社會的生活。”

兒童創作文學完成之後,邁入老年的黃春明回到自己的創作工作,寫了一本老人議題《放生》。

黃國珍說,父親創作兒童文學後,更走向故事,到稻田裡插了800支稻草人,讓小朋友學習體驗過去農作社會的生活。

黃國珍形容,這個階段的父親開始出現焦慮感,不認為自己到了應該休息的階段,太太當時曾經對他說過一句話:“爸爸用意志力在活著。”之後爸爸病倒入院,留醫期間一直吵著要出院回家,因為有很多工作未完成。

“之後的治療,他是靠著意志支持他走過6次化療和心臟手術,甚至有強大意志力鍛鍊回到日常生活,繼續寫作下去。”

“我在出發來馬來西亞之前,問他有什麼要轉達的,他說非常謝謝大家的關心,他還在寫著一部小說,現在活著的每一天都是賺到的,日日都是好日,大概還有半年就可以完成,希望大家可以等他。”

相關稿件:
【花蹤文藝營01】小說:過去和未來
【花蹤文藝營02】詩:個人與群體
【花蹤文藝營03】出版:中心與邊陲
【花蹤文藝營04】散文:端莊和撒野
【花蹤文藝營05】馬新作家交流會:邊境和越境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0pm 20/11/2024
我对黄春明的一些回忆/文征(关丹)

上个世纪60年代末及70年代初,我还是毛躁、轻狂兼多愁善感的中学生,课余除了在乡野晃悠取乐外,就是到镇上咖啡店阅读报章上连载的各类长篇小说,暂时把自己代入各种角色之中,乐此不疲。

有的周末,我会带了存积多时的零用钱,搭巴士到30公里外的香妃城去消遣。其实,每一趟城市之游,只需区区几块钱,还不够现代人吃一碗清汤面,并不是奢侈的享受,不过对我来说,却是心满意足的活动。

在香妃城,我除了吃一碗3角钱的云吞面和看一出4角钱入门票的电影外,其余的时间就是在书店流连,东翻翻、西看看,不亦乐乎。

当年,香妃城有4间书店,永美、文峰、庆文和维新,相距不远,可以轻易满足爱书人士的需求。当时,卖得最夯的书籍是琼瑶、俊人及依达的言情小说,我虽然还未情窦初开,不过特别喜欢阅读琼瑶的小说,因此,只要书店有她的新书,我一定买下先睹为快。

就在我沉迷于言情小说的那些日子,我意外买到了一本比较不同的短篇小说集,书名是《莎哟娜啦·再见》,冷藏了几天才翻开阅读,而越读越觉得有趣,读完后竟然感到震撼不已。

在阅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的心情随着故事情节而跌宕起伏,时而伤感时而欢欣,许多时候还热泪盈眶,心情与感受跟阅读言情小说完全不同。

我一颗年少而敏感的心被小说里的故事内容感动不已,方觉得简单而准确的文句也可以堆砌出一篇又一篇激动人心的故事。

黄春明实至名归

从此,我记得了“黄春明”这位台湾作家的名字。

后来,我又买了他的两本著作,就是《儿子的大玩偶》及《看海的日子》,读了一样让我感动不已。

黄春明的小说是写实的,他以精准的句子刻画了底层社会人物的悲欢离合及甜酸苦辣,他对这些小人物充满了关怀、同情和体恤。黄春明的文笔明朗流畅,严肃的书写却不失诙谐,时而让读者如我会心一笑,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后来我写短篇小说,也以黄春明为师,不过眼高手低,并没有写出出色的作品来。

得知黄春明荣获星洲日报第12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我真的为他感到开心。

他的获奖,的确是实至名归。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