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蜂蜜对于人类而言,一直都是具高营养及保健价值的天然食品,因此一直以来都保持著高的市场需求量,以致价格走高,且造成市场出现了一些非100%纯正的蜂蜜产品。
来自实兆远的Mr Honey养蜂场主人余清泰就是因为常买不到100%的纯正蜂蜜,而毅然的转换跑道,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投入研究与养殖后,才成了如今盛名远播“养蜂达人”。
他在受访时说,想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没有实在的花时间及心血去投入,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他如今成功养殖及生产蜂蜜等各类产品,都是他与团队付出无数的心血,以及投入大量的资金,才取得的成果。
拥有多个养蜂场,以及一个开放让民众与旅客参观养殖及收割过程展示蜂场的余清泰被问及蜂蜜的产生过程,需要具备那些条件时,概括的表示,最起码的条件是环境、知识及经验,若没有这3个属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很难可以产出高品质的纯正蜂蜜。
须具备食物链先天环境
他提到,许多人对于养蜂存在着误解,误以为养蜂就像养鸡、养猪及或养鱼一样的,只要有个地方用来圈养动物,接着喂以食物,就可等待收成了,但事实上,对于养蜂,需要的是一个具备食物链的先天环境。
“我设在甘榜亚齐工业区内的养蜂场兼展示场,虽然也可养蜂,并且产出蜂蜜,但它并不是真正获取大量产量(蜂蜜)的蜜蜂繁殖及生产场。我的3座蜂场都是设在靠近原始森林(森林保留地)地带的边源地段,而设在这些偏远地区的原因,就是要确保蜂群,可以生活在不受污染的天然环境,同时保证了有足够的食物,进而保证了蜂群持续繁殖及蜂蜜的生产力。”
观察蜂群生态 找出失败原因
他举例,他于十多年前,第一次从泰国买回6个意大利蜂蜂巢试养时,就是因为对“养殖”的真正意思有误解,以致数万只的意大利蜂在一年内死到一只不剩,接着他再卖入蜂巢养殖,并且找花更多时间待在蜂场内观察蜂群的生活生态,最终才找出了失败的原因。
“第一次试养会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选错地方及蜂群受到蜜蜂的天敌,即‘蜂虎鸟’的侵袭。选错地方是因为蜂群生活的地带,没有足够的食物,以致无法为蜂群提供足够及稳定的食物源,用以繁殖及生产,至于‘蜂虎鸟’会吃掉蜜蜂,也影响了蜂群的繁衍,如雄蜂被吃掉,就没有足够的雄蜂进行交配繁殖工作,工蜂遭吃掉,就没有足够的工蜂进行筑巢及采花粉供应食物的工作了。”
除了自身养殖及生产蜂蜜之外,也经营繁殖“蜂巢”出售的余清泰说,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发现蜜蜂的近亲交配繁殖,会出现死亡率增加及蜂蜜生产量下跌等缺陷,因此他近年来已改变了培育繁殖的方式,即通过换种交配繁殖,解决了蜜蜂近亲交配带来的问题。
“在蜜蜂的世界里也存在着‘适者生存’的定律,因此在培育新的蜂种及蜂群时,会进行淘汰式的筛选,即只会选择最强壮的蜂幼虫(larva)置放入新的蜂巢,通过工蜂给这只未来‘蜂王’喂食蜂王浆,以培育新的蜂群。”
他说,在满足了养殖的“环境”条件后,第二部分的工作就是为蜂群设置适合的蜂箱,以满足蜂群的居住、储存食物、产蜜及产卵繁殖等的生活条件。
层层蜂箱像组屋
余清泰说,许多来参观的旅客都对建得像公寓或组屋一样,一层接一层的蜂箱感到好奇,而当中是有原因的,而蜂箱的结构主要分成3个部分,即最底层部分的箱口,让工蜂进出采集花粉及运送花粉,第二部分是蜂后产卵、培育幼蜂及生产蜂蜜的“工作室”,最高层部分就是储存蜂蜜的地方。
“蜂箱会加建的原因是依蜂群生产力而定,如这个蜂箱里的工蜂群越繁殖越多,加上工作能力超强,储存的食物(蜂蜜)越来越多,就得往上搭建箱层,以满足蜂群的需求了。”
余清泰说,蜂蜜的产生,就是蜜蜂从各种花朵采集花蜜带回蜂巢,并利用自身分泌物发酵结合而成的蜜糖,就是蜂蜜,而蜂箱内设置成一片一片蜂格(每个箱层有10片),就是让蜂群用来储存食物(产蜜)的,所以每当发现箱内的峰格接近布满蜂蜜时,就得加建蜂层,好让蜂群有地方储存食物及继续生产。
“蜜蜂非常聪明,会自行生产蜂胶或蜂蜡来保护蜂蜜(用蜂蜡包裹住整片蜂蜜),让做好的蜂蜜不受污染,因此整片采割下来的蜂蜜,才能称得上是100%纯正的蜂蜜。”
采割蜂蜜不能受污染
余清泰说,来到采割部分时,为了确保采割下来的蜂蜜不受污染,采取了人手与蜂蜜零接触的守则,即第一步骤是先用面包刀,割蜂巢外层的蜂蜡,接着把一片片蜂巢放入机器中绞出蜂蜜,最后的步骤就是把已提取的蜂蜜倒入白钢容器,用于装瓶,确保整个过程做到零加水及零污染的标准。
“我生产的蜂蜜产品有多种,其中蜂蜜部分有两种,即属于液体的蜂蜜与不经切割,外层还包裹着蜂蜡的“蜂巢蜜”。其它的产品还有花粉及蜂王浆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