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艺文

发布: 7:00am 18/11/2024

叶伟章

罗国文

“平台计划”

黄志雄

双重刺点

林伟彬

刘铭

叶伟章/从摄影延伸舞蹈,双重刺点载誉重演

作者:叶伟章

叶伟章/从摄影延伸舞蹈,双重刺点载誉重演
《双重刺点》的发想起始于一帧帧充满意境的相片。
叶伟章/从摄影延伸舞蹈,双重刺点载誉重演
《双重刺点》的发想起始于一帧帧充满意境的相片。

》,平台计划于12月中旬所呈献的舞作。初看这名字有点摸不着头脑,为自己的才疏学浅脸红,于是觉得有必要理解一下什么是“刺点”。原来要明白“刺点”,得先从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开始说起。

ADVERTISEMENT

这位集社会学家、符号学家、哲学家、文学批评家等身分于一身的法国大文豪,曾在其讨论摄影的著作《明室》里 ,把照片的意义分为“意趣”(studium)和“刺点”(punctum)。

“观者在看照片的时候,通常能够刺到他痛处,或让他感动、有感觉的,可能很多时候都是基于当事人的个人经验或成长经历。罗兰·巴特在他的著作里,分析作品里的刺点是如何打动观众、让他感动的。我觉得这很有趣,所以当时负责写文案的陈燕棣提出这名字时,我采用了她的建议。”导演解释。

《双重刺点》是平台计划2013年的演出作品,相隔11年后的今天重新搬演。

叶伟章/从摄影延伸舞蹈,双重刺点载誉重演
摄影师林伟彬

作品的缘起是两名摄影师与莫育荣,在一趟摄影之旅中发现镜头下的构图风格独特、极具舞台张力,因而动念想把作品意象延伸成舞台演出。最初是先找舞者,林伟彬因为很喜欢的表演,所以先找了他,并希望他编舞,刘铭反而推荐了当时刚和他合作过的罗国文。于是,这部舞作,随着国文的加入而呈现了更丰富的样貌。

可以这么说,这部从摄影(意象)出发的作品,因为加入了罗国文作为剧场导演的眼睛与手法,所衍伸而成的舞蹈散发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叶伟章/从摄影延伸舞蹈,双重刺点载誉重演
舞者黄志雄

两名摄影师,两名舞者——刘铭、,两支作品〈沙〉、〈相纸〉,两份感动(摄影、舞作)……,“双重”一词于焉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演出不仅入围了第11届BOH金马仑艺术大奖的最佳舞台设计及最佳灯光设计,舞者黄志雄更夺下了最佳舞者的殊荣。

与身体对话

从摄影出发,是否意味着照片这元素会直接呈现在舞台上呢?

“2013年创作的时候,确实有想过把照片投影在舞台上,然后让舞者在这意象情景里穿梭,但排练之后我不是很喜欢,所以直接抽掉了。”可即便没有直接地使用照片,罗国文表示作品的画面里依然有使用其意象,他举例:“我在作品里采用了一张面积很大的纸,某些时候那张纸会形塑成照片里的某些形状。”

叶伟章/从摄影延伸舞蹈,双重刺点载誉重演
导演罗国文

作为一名剧场导演,跨越到舞蹈界里,罗国文的第一个想法是“有趣”。当然,《双重刺点》并非罗国文第一次与舞者合作,此前就已以导演身分和好些本地知名舞者一起工作,甚至还曾替广东会馆编过舞,因此对他而言可谓驾轻就熟。

“以前编舞家可能会先想动作,让舞者跳,但发展到现在,可能更多会跟舞者讨论一个方向,然后让舞者自己去发展舞蹈语汇。除非是一些专业的舞团,或许会有一套自己的训练模式和固定风格,可即便如此,在编创上他也不会告诉舞者该如何跳,而是通过舞者所学习的身体语汇去发展。”

叶伟章/从摄影延伸舞蹈,双重刺点载誉重演
2013年〈相纸〉演出剧照。
叶伟章/从摄影延伸舞蹈,双重刺点载誉重演
2013年〈相纸〉演出剧照。

罗国文表示,这与他训练演员时的想法是一致的。“每个演员都是独特的,他们有不一样的东西,身为导演,我不会去模仿给演员看,让他学我的样子来表演,我觉得那是不对的。”

无论是演员或舞者,都有他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想法,罗国文以这么一种与剧场演员工作的模式来和舞者合作,并不感觉特别困难。

保持舞者生命力

其中一名舞者刘铭进来采访间时,很难看出他经已62岁,身形挺拔,神采奕奕。“体力上的变化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所以需要更多的锻炼。”由于长期习舞,三十多岁时就已感身体有些损伤,因此多年来会坚持依据身体所需持续锻炼和调理。

叶伟章/从摄影延伸舞蹈,双重刺点载誉重演
舞者刘铭

他把阿斯坦加瑜伽(Ashtanga Yoga)的概念带进生活,近15年来每天晨醒还未下床,就先花1小时以呼吸法唤醒肌肉。

关于当初为何会邀请国文来当舞作的导演,他说:“我们本身已是成熟的舞者,要编舞不是什么问题,所以我建议找一位剧场导演,如此一来就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也能带来不同的元素,我觉得这样比较有趣。”

在刘铭心中,罗国文是很有天分的导演:“他有自己的一套,找他很合适。”

2024年的《双重刺点》与2013年演出版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只选取了〈相纸〉这支舞作。

罗国文说:“我们讨论了一下,想说选择专注于其中一支就好,〈相纸〉有50分钟,从时长的角度会比〈沙〉合适;以成果而言,我也会觉得这支作品是更理想的。”

另外,这次的演出也将增设纪录片环节,约15分钟,内容以《双重刺点》的缘起与制作为主。

演出资讯:

2024年12月19日至20日@8.30PM

2024年12月21日@3PM/8.30PM

2024年12月22日@3PM

票价: RM88(买4送 1)

艺文赞助票 RM150

票务热线:016-867 4838

线上购票:https://www.cloudjoi.com/shows/double-punctum%20%20%20

更多文章:

西北孤鸟/从教育戏剧到戏剧艺术──《你好,契诃夫!》的创作与契机
叶伟章/罗国文,叶伟良强强联手 打造蜂狂闹剧 
杨林宜/迁移与存在的无尽探索:雪隆广东会馆成立85周年庆典之系列活动——《zài“异体字”》舞蹈剧场
谭宝婷/职人精神——舞台布景建造师王泰伟(David Wong)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am 16/12/2024
在孤独与边缘中寻求光亮──《猫の事务所》舞台剧
在孤独与边缘中寻求光亮──《猫の事务所》舞台剧
冷漠如同挥之不去的雾霾,一旦弥漫,便会飘散在社会的每个角落。

你看过宫泽贤治的绘本《猫の事务所》吗?故事中的灶猫是第六事务所的书记之一,因身体脏乱而被其他猫咪书记孤立。某天,灶猫生病未能上班,等它回到事务所时,却发现自己的文件簿被其他猫咪拿走,内心的失落与无助让它忍不住哭泣。窗外,路过的狮子看到这一切,愤怒地大吼:“解散!解散吧!”于是,第六事务所就此被废除。

宫泽贤治简洁的文字犹如一把利刃,刺破了物质层面的遮羞布,揭示了社会的冷漠与残酷。灶猫的被边缘化,仿佛是那些在生活中默默努力却总被忽视的普通人,他们在无声的抗议中等待着拯救。然而,冷漠如同挥之不去的雾霾,一旦弥漫,便会飘散在社会的每个角落,留下难以抹去的痕迹。

在孤独与边缘中寻求光亮──《猫の事务所》舞台剧
每一件事物、每一种情绪的层层叠加,终将化作无形的压力。

霸凌,是《猫》绘本所探讨的社会议题,这并非新鲜事,但却总是血淋淋地一再发生在我们身边。改编自这本绘本的舞台剧将由新纪元大学学院戏剧与影像系第20届学生出演,知名剧场导演叶伟章担任导师。

叶伟章说,《猫》最触动到他的,是那份“孤独”。因此他选择从“孤独”出发,而不是拘泥于传统上对霸凌者愤怒和不满的情绪表现。

在孤独与边缘中寻求光亮──《猫の事务所》舞台剧
叶伟章擅长透过肢体与意象刻画情感,主张简约美学。

“我想,除了愤怒以外,我究竟还可能如何去描绘(被霸凌者)这个心情。”探索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他一贯的主体,于是他为这出剧添加了两个角色——孤独的男子和说书人。

叶伟章擅长通过肢体语言来说故事,认为肢体语言是一种当下的体验。在为学生演员上肢体课时,他不希望学生总是局限于“预设”的表现,而是鼓励他们去探索当下,不做固定化的表演。学生演员们从未接触过这种表演方式,这对叶伟章或许是一场“冒险”,但他没有因此设限。

叶伟章明白让年轻人慢下来是一件相当折磨的事,他并未急功近利,只希望学生“放慢”并静心去感受每一个当下。 “我并不期待他们能立刻理解,但至少我希望能在他们身上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意识到身体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可能性,从而找到自己的风格。”

从节奏到本能

《猫》不仅仅是学生们的作业,也是他们与导师之间碰撞出的火花。

在孤独与边缘中寻求光亮──《猫の事务所》舞台剧
冷漠如同挥之不去的雾霾,一旦弥漫,便会飘散在社会的每个角落。

“太慢了”是6名学生演员尤其活泼的许键达一开始对叶伟章的肢体指导课的第一印象。“放慢”的过程中,他陷入了自我怀疑。但一番训练下来,他慢慢地将“慢”应用到生活中,正如同饰演灶猫的安紫惠说,“慢”是让自己有更多思考的空间,避免自己陷入固化的僵局。

在孤独与边缘中寻求光亮──《猫の事务所》舞台剧

她曾是霸凌的幸存者,最初她会带入自身的经历去解读这个故事,但后来她意识到,从单一角度看待霸凌反而限制了她的视线,从更全面的视角出发或许是真正触及事件深处的那把钥匙。

“孤独男子”罗梓轩“慢”下来后,更好地感受情绪的涌动,尽管这个过程像另一名“猫书记”叶玟颉所说的,进入“慢”的状态需要不断地清空自己,难以长时间保持“平衡”,但不同的状态会带来不同的体验,这既是折磨,也是自我发现的过程,由己出发。

“说书人”陈柔宁说,表达应该从“根”开始,不限于形,更多是与内心的连接。“大黑猫事务长”余宗峻也认为,让思绪自由流动,打破旧有框架,不为达成目的演出,而是感受当下的“自由”。

叶伟章说,“感觉”其实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能力,就像打节奏一样,知道节奏并不意味着能够掌握它,只有反复地听音乐,去感受并敲击出节奏,才能真正理解。对于他来说,训练是让身体掌握舞台的节奏与变化,让身体成为一种本能的反应,而非简单的理解或记忆。

“就像学骑脚车,你会不小心偏左或偏右,但只有不断调整,才能找到平衡点。即使我有急躁的时候,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必经的。”

在孤独与边缘中寻求光亮──《猫の事务所》舞台剧
《猫の事务所》戏剧海报。

【演出资讯】

呈献单位:新纪元大学学院戏剧与影像系第20届学生

2025年1月17日、18日@8PM

2025年1月19日@3PM

场地:新纪元大学学院黑箱剧场

时长:1小时

年龄建议:12岁以上

票价:普通票45令吉;早鸟票35令吉;团体票(买4送1)180令吉

购票链接:https://www.cloudjoi.com/shows/2582-the-cat-office

询问电话:014-265 8135(Stephanie)

更多文章:

西北孤鸟/从喜剧走向悲剧,从现实走向荒诞──《蜂》的暴力、色情戏带来的思考
在动静交错中,倾听身体的声音 
吴伟才/斯拉夫史诗级大师穆夏 
叶伟章/从摄影延伸舞蹈,双重刺点载誉重演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