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會員文

發佈: 5:00pm 14/09/2024

貓山王

黑刺

星期天頭條

大馬榴槤

貓山王

黑刺

星期天頭條

大馬榴槤

榴槤危機(一)| 東南亞搶種貓山王黑刺 大馬榴槤四面楚歌

大馬鮮果榴槤成功挺進中國市場,首發榴槤在鄭州著陸後引起熱議和搶購,看到榴槤的前景無可限量;然而,在歡騰的背後,農民和出口商也看到了隱憂,尤其是不再是一枝獨秀。

Fz100455433759 A31188000
Fz100455433759 A31187996
極端的天氣導致榴槤彎曲和體積細小,無法出國,也沒有價錢,讓榴槤農感到擔心。

報道:顏福順、黃正強

ADVERTISEMENT

大馬鮮果榴槤成功挺進中國市場,首發榴槤在鄭州著陸後引起熱議和搶購,看到榴槤的前景無可限量;然而,在歡騰的背後,農民和出口商也看到了隱憂,尤其是大馬榴槤不再是一枝獨秀。

大馬投行(AmInvestment Bank)今年8月份的研究報告指出,越南榴槤業一路長虹,今年取代泰國成為中國最大鮮果榴槤進口國;另外寮國也崛起成為新興榴槤產地,海南島和印尼數年前有規模的種植,目前開始量產;作為最大榴槤出口國的泰國也沒有停下發展榴槤的腳步。

多個國家搶種大馬的名種榴槤,如今成熟掉果,產量提高,果肉也有一定素質,價格更是平民化,大馬榴槤面對四面楚歌,勁敵越來越多。

根據到越南考察的榴槤果農形容,該國是拼了命似的栽種貓山王和黑刺,不但砍掉原本的農作物來種榴槤,而且在技術方面投放努力,如今已經到了量產的階段。

大馬的貓山王勝在樹齡夠老,我們的天氣、土壤都比其他國家優越,榴槤果高品質,但是馬來西亞榴槤出口商會會長陳踺坦言:“不要一直以為自己永遠是神,有一天,他們可能會超越大馬。”

Fz100455433759 A31187992
陳踺(左):泰國、越南和中國海南島紛紛生產貓山王,對大馬是巨大的挑戰。旁為助理林巧菁。(何正聖攝)

陳踺接受專訪時表示,泰國、越南和中國海南島紛紛生產貓山王,對大馬確實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價格方面給了大馬榴槤很大的威脅。一旦這3地的貓山王產量一多,大馬該如何與他們競爭?

“泰國輸華的榴槤,當地市價每公斤為19令吉90仙,大馬榴槤的價格介於110或120令吉,對方打的是價格戰。”

他認為,國內榴槤園主必須要科技化農業領域,才能應對以上對手的挑戰,而且大馬不能再沿用傳統或古老模式來種植貓山王。

採集泥土樣本化驗來施肥

“古老的種法就是對園地一味地注入肥料、什麼都放過量,不會理土壤是酸是鹼性。反之,科技農業種植則是採集泥土樣本,將土壤送到實驗中心化驗,讓數據反映到底缺少什麼,再加入相關肥料。”

他說,科技化農業也關注氣候與溫度預測、水、陽光、無人機撒農藥等;譬如榴槤園處於山坡地,高低不一,無人機就會按數據顯示的地形來噴農藥,確保高和矮樹的農藥均等。

他提醒,國外業者都在發展科技化農業政策,園主們再不迎頭趕上,難保幾年後不會被泰國、越南遠遠拋在後頭。

他建議私人界探討如何與當局合作設立實驗室中心,助農友化驗土質,以強化科技化農業手法。

“鄰國設有實驗中心,海南島也有科技研究守,開發科技種植貓山王,收齊數據與資料,使貓山王越種越好。他們國內政府也增加撥款推動科技農業。”

³ÂÉܺñ£ºÁǫ̂Áª×ÜÎÞ·¨ÕûºÏ£¬ÊÇ×î´óµÄ±¯°§£¬Èô¼ÌÐø¶ñ¶·ÏÂÈ¥£¬ÓÅÐãÈ˲Ų»¸Ò¼ÓÈë¡£
陳紹厚:越南和泰國榴槤的價格佔優勢,主要原因是種植成本低,而且獲得政府給予極大支持和協助。

大馬果農總會會長拿督陳紹厚表示,寮國的榴槤種植業正在迅速擴張,目標是在2025年前出口榴槤槤到中國。

他說,寮國榴槤種植歷史約有10餘年,種植面積已激增到逾3000公頃,主要分佈在中南的波里坎塞省、佔巴塞省、沙拉灣省、色貢省、阿速坡省等地,吸引了來自中國和越南的投資者參與。

“越南榴槤早期品質稍弱,近年來品質迅速提升,口味漸符合市場需求。由於越南距離中國較近,物流成本低,加上越南榴槤價格較低,使它在中國市場迅速竄紅。”

Fz100455433759 A31187998
盧宇廷希望農糧部、州政府及地方政府給予榴槤農民全方位協助。

曾經到越南考察多次的彭亨農產品及生態旅遊協會顧問盧宇廷指出,越南的目標是貓山王及黑刺的產量及出口要超越馬來西亞,因此本地果農及政府必須提升現有的作業方式。

他表示,越南及泰國大量種植的貓山王及黑刺開始量產,對大馬構成一定程度的威脅,作為原產地的馬來西亞必須全力維持貓山王及黑刺的品質。

他希望聯邦及州政府給予果農各種援助,包括技術、資金及土地開發等,不要再等了。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6:53pm 08/03/2025
滑世代危机 (三) | 调查:会忍不住一直查看 37%受访者无法减用3C

不论何时何地,大部分人都是沉迷手机,在自己的世界独处。
调查:会忍不住一直查看
37%受访者很难减用3C

大马各族青年对于3C产品的依赖,到了什么程度?超过一半受访者在学习或工作期间,会频繁查看电子设备,37.69%的受访者承认很难减少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

Statista(2024)的调查研究针对受访者对数字成瘾的认识程度进行了评估,当中超过82%的受访者认为数字成瘾的定义,也包括对电子屏幕所产生的强烈依赖。此外,受访者认为渴望社会认可(62.31%)、不间断资讯的满足(72.92%)及持续的娱乐(82.20%)也属于数字成瘾的范畴之内。

由拉曼大学敦陈祯禄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与玛拉工艺大学(UiTM)玻璃市分校的当代伊斯兰研究学院(ACIS)联合展开的“2024年青年屏幕成瘾调查研究”,针对大马各族群青少年(16至30岁)展上网上问卷调查,528名受访者中有49.05%是巫裔、华裔占39.96%、印裔1.52%、砂拉越土著4.92%及沙巴土著3.6%。

在人手一机的年代,无时无刻低头滑手机是常态。
受访者对数字成瘾有警觉性

研究指出,受访者对数字成瘾都有着一定的理解与警觉性,然而数字成瘾的情况相当复杂,不能简单以“过量时间使用屏幕”来解读,毕竟在难以自制的数字成瘾的背后,其成因相当地多。好比有渴望社会认可或许与社交媒体成瘾有关;另外,持续性寻求资讯的满足感和寻找娱乐亦可能与无手机焦虑症有关。为此可以理解,现实情况更加复杂,这也意味着数字成瘾将对个体生活造成深远的影响。

近半的受访者(46.40%)认同数字成瘾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这样反馈的考量可能与数字成瘾的症状与其他心理健康状况重叠有关,例如焦虑、抑郁或注意力缺陷障碍。目前,认知行为疗法(CBT), 是针对与数字成瘾引发负面情绪的推荐治疗方法之一。

大多数受访者都了解更健康的屏幕使用方式与3C产品成瘾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52.84%的受访者不会认同“长时间使用屏幕是无害的”的说法;另外,近六成(57.95%)的受访者亦认识到3C产品成瘾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有近四成受访者认为,必须尽可能避免使用电子屏幕。当然,逾八成(82.01%)受访者认为,健康的屏幕使用方式,应是在使用电子屏幕与生活其他活动之间取得理想的平衡,同时也不会因此耽误需优先处理的重要事项(79.73%) 。

无论如何,该研究表示,从反馈数据来看,参与本次调研的受访者的数字成瘾程度,尚未至报道那么严重。好比尽管近半受访者会选择使用电子设备并长时间对着电子屏幕的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但仅有37.69%的受访者表示很难减少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

调查数据也显示,马来西亚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从2023年的2900万增长到2024年的3000万。显然电子设备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会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沟通(60.8%)和信息搜索(52.08%)、第三是娱乐(37.5%)、第四是社交互动(24.43%)。由于受访者多数尚在求学,受限于经济条件,游戏(15.91%)和网上购物(13.83%)使用率相对较低。

手机不离手原因
奖励 不管束 好奇心

从心理层面探讨机不离手的原因:

第一:积极奖励 (Positive Rewards)。

你做一件事可以从中得到好处或奖励,就会让你一直重复想做这件事。比如打游戏,打赢了可以升级,会被称赞,也会被战友认同。

很多人不停地滑手机,就是希望可以滑到自己喜欢看的、自己想看的屏幕。滑得越多,机会就越大。

精神专科医生薛汉飞表示,一个人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不被认同,或得不到他要的关怀和爱,感觉孤独,可是在手机里面,他可以得到这些快感、成就感和满足感,就会让他投入其中,不断重复做这件事。

他说,孩子的自制能力确实没有大人好,但是就算所谓的大人自制能力很好,可是也看到大人手机成瘾也是很普遍。现在很多双薪父母,孩子放学都自己待在家,缺乏亲子活动,以致孩子花更多时间在电子产品上。

第二:父母态度

他强调,孩子手机成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父母的态度。很多时候孩子闹,父母就把手机交给孩子,然后孩子就安静了,这变成了习惯性动作。现在连婴儿推车前面都可以夹着平板电脑。孩子对电子产品成瘾,很多时候父母需要负很大的责任。

他说,并不是要责怪父母,只是要让父母知道,他们的行为很容易造成孩子有手机成瘾的问题。

他说,孩子其实是学习父母的行为,因为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放工回来也是机不离手的,自然也会变成机不离手。如果我们回到来看到父母做家务、父母一起煮饭,然后吃饭没有用手机等,晚上大家坐着一起聊天,一起进行一些活动,孩子自然也会效仿。

他提醒,父母要有警觉性,因为我们的态度从小就会影响孩子的行为。

第三:好奇心

就孩子而言,他们还小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看到父母整天拿着手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容易被手机吸引。

薛汉飞说,当孩子对手机上瘾以后,拿掉他的手机,基本上就好像是切断他的快乐根源,犹如要了他的命。前一阵子报纸也有很多报道,拿走手机孩子就吵要自杀,出现暴力行为,你越禁止他玩,他就越要玩,你越要控制他,他就越难控制。而他的病人也有出现以上的情况。

戒手机瘾三步曲:

第一:以身作则

父母本身要做好榜样,不能自己天天滑手机,却叫孩子不要玩手机。就好像天天喝酒的人叫孩子不喝酒一样没有说服力。放工回家把手机放在一个角落,尽量不要碰触,更不要以工作做为一直看手机的借口。

第二:陪伴孩子

父母可以陪同孩子做一些没有网络和手机也能做的活动,协助孩子培养新的爱好,例如聊天、讲故事、看书、打球、户外活动、看戏、青少年一起去逛街、做义工等。

第三:设条规

在指定时间、地点才可以玩手机。如吃饭时或餐桌上不用手机、做作业或温习功课不玩手机。孩子完成作业才可以有一定的滑手机时间、孩子考试好成绩可以奖赏手机时间等。

“看到人 突变大变小”
戴碧玉:过度依赖3C或易有幻觉

长时间看手机有太多后遗症,对眼睛的伤害无可避免;电子产品的强烈的灯光对视力不利,导致头痛,也会影响睡眠。低头滑手机长期保持同样姿势,会导致脊椎、颈部和肩膀问题。

眼科医生戴碧玉表示,有些青少年和年轻人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会导致产生异常的视觉幻觉。

“病人告诉我,他们会看到家人突然变大变小的。这是比较严重的状况。”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造成高度近视,眼睛干涩和疲劳,而高度近视又会提高患上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的几率。

她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父母确保1岁以下孩童不接触电子产品。1至4岁每天接触电子产品不超过一个小时。其他年龄层的孩子不超过两个小时。

儿童近视年龄下调

她受访时坦言,儿童近视的年龄已经下调,尤其是行动管制令期间,有更多学龄前儿童近视了,而近视的孩子度数上升很多,可以一年增加两三百度。行动管制令解除后孩子回到学校上课,情况才改善。

曾经有一位近视1000度数的7岁孩童,因为高度近视视网膜脱落,动了手术还是看不到。

她发现,接触太多电子产品的孩子尤其是玩电动游戏的,集中力比较不好,学习能力也下降,课业表现没那么好。

增户外活动摆脱沉迷3C

为了避免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她建议一开始就不要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如果孩子沉迷了,想各种方法帮助孩子克服问题,多做户外活动,带他们去游乐场玩等。孩子在外活动时就不会想到手机。家长也可以让孩子放学后去安亲班,避免网课用实体课来代替。

“建议多跟孩子沟通,让他们知道接触电子产品的危害,希望孩子也有自觉能力去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电子产品固然帮助人类走向更方便的未来,但是如果没有受到监督也会像鸦片一样,有可能摧残我们的下一代。”

薛汉飞医生很关注3C成瘾的课题,尤其2023年世界统计局报告揭露,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智能手机成瘾第三高的国家。
薛汉飞:长期接受电磁波影响头脑发育

薛汉飞医生表示,长期灯光照射会影响一个称为褪黑素(melatonin)的睡眠激素。它在黑暗时排出体外,让你好入眠,然而灯光照射后褪黑素就会减少,导致一个人难以入眠,最后精神不足。

他说,小孩在成长时,器官和神经线,脑部还没完全发育好,长期接受手机的电磁波,多少会影响头脑发育,破坏神经系统、脑部的正常功能,也可以导致记忆、智力衰退,这些都已经获得研究证实。

他说,孩子长时间玩手机,可能会出现身体健康问题,如头痛、视力和记忆问题,课业也会变差,接着就对读书失去兴趣。

或失社交能力提高网霸几率

他说,长期沉迷在虚拟世界会导致一个人失去交流和社交能力,出现语言障碍,害怕面对人群,很容易就患上忧郁症和焦虑症。

薛汉飞医生也注意到,手机成瘾会提高网络霸凌的几率。在网络上弹出来的色情、暴力、娈童等的链接,都有可能让孩子置身于风险当中。

他说,很多父母没有察觉到儿童和青少年有这样的问题,因为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不足,家庭不温馨,和父母有距离感。

“尽管我们的手机成瘾问题非常严重,但是来看精神科的人并没有显著的增加,因为大家都不觉得这是问题,尤其是大人。”

他表示,社会很多人都对精神科有一些误解,认为看精神科都是神经病,不正常的,要吃一辈子药,其实不然,尽早治疗都可以痊愈。

林顺木医师有感因为手机成瘾面对后遗症的人越来多。
林顺木:滑手机或引发6问题

中西医整合专业医生林顺木也有感手机成瘾带来后遗症的病人显著增加,这类病人有小学的,也有就业人士。

他解释,长时间看手机首先是视力问题:包括近视、干眼症等,其他问题是:

1.睡眠问题: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疲劳等问题。

2.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产生孤独感、焦虑以及抑郁等消极情绪。

3.学习问题:可能会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另外,占据学习时间,影响思维发展和学习效率。

4.身体问题: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能会导致颈椎和脊柱问题,以及手部肌肉和腱鞘的劳损。

5.发育问题:儿童和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影响身体发育,包括生长发育推迟和运动能力不足。

6.社交能力下降:沉迷于手机可能会减少现实中的人际互动,影响社交能力的发展。

周鸿辉表示,电子产品已成为主流娱乐方式,导致传统游戏逐渐被忽视。
周鸿辉:积极推广童玩激发兴趣

在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孩子是在各种传统游戏伴随下长成,如今看来,推广这些被遗忘的童玩,是一个协助孩子远离3C成瘾的其中一个方法。

积极推广童玩的班厝班达马兰新村故事馆馆长周鸿辉表示,电子产品已成为主流娱乐方式,导致传统游戏逐渐被忽视。然而,这些游戏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互动体验,值得去推广、教学和学习。

他们通过结合地方文化旅游资源与传统游戏的方式,通过市集来推广被遗忘的传统游戏,吸引年轻一代的兴趣。

边体验乐趣边学习文化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学习到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能体验到传统游戏的乐趣。这样的结合既有助于传承传统游戏的文化,也能有效推广家乡的旅游资源,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在市集、社区活动设置童玩体验摊位,让民众亲身体验传统游戏的乐趣。可以结合现场互动与演示,吸引不同年龄层的参与者,增进他们对传统游戏的了解。”

他们也走入校园,通过举办传统游戏主题日或工作坊,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传统游戏的魅力。

“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还能通过游戏锻炼他们的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也是巴生Jalan-jalan Klang创办人的他说,“希望通过推广这些被遗忘的童玩,让更多人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同时也为文化传承贡献一份力量。通过这些游戏,我们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确保它们在新时代继续焕发生命力。”

相关新闻:

滑世代危机 (一) | 3C保姆孕育“滑世代” 人手一机 成瘾迷“网”

滑世代危机 (二)| 不给手机 以死相逼 手机成瘾真实案例逐个看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