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麻坡这小镇上,挨着无人家私体验馆Natural Signature旁的Art Space,用自家以橡胶木作为家具原料的边角料谱写环保新乐章,将从大型家具身上剥落的废料,华丽转身为各种充满趣味的木饰品……


ADVERTISEMENT
在喜新厌旧,边把断舍离挂嘴边实质上边买边丢变换的时代,还有多少消费者还注重品质?又还有多少家具厂实实在在的做出保质长寿的家具?
在麻坡这小镇上,挨着无人家私体验馆Natural Signature旁的Art Space,用自家以橡胶木作为家具原料的边角料谱写环保新乐章,将从大型家具身上剥落的废料,华丽转身为各种充满趣味的木饰品。

麻坡作为马来西亚60%家具出口的源头,是我国家具出口重镇,全马首家无人家具体验馆的Natural Signature,主要采用橡胶木来制作家具,原因是这种木材在马来西亚分布广泛,易于获取,当橡胶树不再产胶,便摇身一变成为制作家具的绝佳材料。
老板出国考察受启发设立Art Space
从环保角度看,橡胶木优势明显。产胶结束后用于制作家具,减少对其他木材资源的需求,降低森林砍伐压力,保护森林生态。不仅如此,橡胶木加工后产生的废料,也能被充分利用,本是数学老师的Art Space负责人林丽容解说,在家具生产过程中,难免会留下很多边角料,直接丢弃实属浪费资源,“我老板林丽兰经常出国考察,受台湾、日本、韩国等地的手作启发而萌生了让边角料发挥价值的想法。”Art Space因而诞生。

这家以边角料再利用的手作店,把家具制作后剩余的木料收集起来,制作成各种有趣的物品,如玩具、小夜灯、可伸缩小书架、纸巾盒、可上色的玩具饰物,可谓是让大人与小孩皆能尽情发挥想像力的空间。考虑到小朋友的动手能力与理解能力,他们设置了最低4岁的年龄限制,让孩子们能在动手过程中收获乐趣与成长。
对于初次体验的顾客,Art Space提供各式各样的参考样品,有经验的顾客则可自由发挥创意。“我们不会全程指导,而是给予人们足够的创作空间,让成品成为他们独一无二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出自林丽容的设计,有的则源于顾客的创意,经过完善后展示,成为大家环保创意的结晶。
除了制作趣味物品,Art Space也利用边角料进行雕刻创作,如用木条做成钥匙扣并进行镭射雕刻,而用圆形木块做成的冰箱磁铁,镭射雕刻上麻坡特产的图案,成为既文青又有质感的纪念品。店家也提供空白面的时钟让人们可自行绘制图案,当然,也能直接购买绘制好的成品,还能根据需求定制,且无论是单个定制还是批量定制,都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让喜欢木制品的人感到爱不释手的是,木材的颜色深浅不一,身上的木纹、木眼、蓝斑……使得每件作品都独具特色,更是充满生命力。


蓝斑木材,是木材切下后未及时处理产生的类似发霉的现象,而较为深色的片板,则是经过高温处理近乎碳化,烘烤温度不同因而颜色各异,成效如何都不影响使用,反而提供更多创作灵感,只要懂得巧妙利用,每一份资源都能物尽其用。


为环保教育出一份力
Art Space在马来西亚执行行动管制令之前,接待的大多数是学生团体,后来因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手续繁琐,现在接待更多的是小家庭。他们会向前来的客人讲解家具行业知识,如橡胶木的特性和用途,再让他们从动手制作中了解环保与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以边角料延伸的手作坊,并不意味着多赚了一分钱。从成本角度来看,家具厂直接丢弃木料比加工处理更为便捷,若要进行加工,不仅需要大量的加工工序,而且加工所需的机器与做家具所使用的大型机器不一样,如此一来,处理这些边角料就需要额外添加合适的切割机器,毕竟,橡胶树的木料硬度较高,难以用锯子自行处理,所以,此前这些木料必须得通过机器加工,工人需将木料慢慢锯成小块后交到Art Space,其加工工钱远远超过木料本身的成本。
空气凤梨植物架子制作过程







板材通常是方形的,若要将其切成圆形,周边就会出现三角形的边角料。基于这种情况,林丽容在设计时得多加考虑,如果要设计小朋友喜欢的动物造型,就必须要在这些三角形边角料的范围内进行创作,具体操作是先用铅笔描绘出造型,然后沿着铅笔线条切割出形状。这样做既合理利用了材料,又避免使用大板材造成的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从Natural Signature到Art Space,这家企业完成了从传统家具生产厂到集家具生产、边边角料再利用、环保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的华丽转身。他们在环保上贡献出极大的力量与源源不断的创意,让更多人有机会见证环保的独特魅力与深远价值,树立起良好的环保典范,引领消费者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消费的同时,也让人们见识了环保的魅力与价值。
相关文章: 大马版麻将Myjong Mahjong/麻将那么好玩,为什么只有华人在玩? 植物染 X 宗柏伸(Eric Choong)/从顶尖服装设计师,到植物染手艺人 蕴含不同故事与寓意的福建传统美食 匹克球热潮来袭 你体验过了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汉娜是华嘉混血儿,自小就对原住民文化感兴趣。她说,卡达山人相信万物皆有灵魂——河流、石头、树木,所有事物都有生命。因此,尊重大自然是他们信仰的一部分。“如果你走进丛林时不小心碰到树,你必须向它道歉;如果你在森林里说了不好的话或骂人,你也必须道歉……

若我们能看见雨林里的灵体,它们会是什么样子?
陶瓷艺术家汉娜·巴特(Hannah Bhatt),携手跨领域艺术家胡玿瑄(Venice Foo)举办一场名为“雨林守护者”(The Guardians of the Rainforest)。这两名来自沙巴的艺术家,透过一件件精雕细琢的陶瓷品,结合刺绣和串珠工艺,带领参与者一窥东马雨林里的民间传说。


走入展间,一个个陶艺品在灯光照射下反射出光泽。屈身向前观看,才发现闪闪发亮的,是那些依附在作品上的串珠,它们是花朵、河流、多孔菌……底部的那一抹绿,瞬间让来访者置身在那遥远的沙巴雨林。
一张张面孔附着在陶艺品,乍看之下或许会生出一股寒意,但这却是汉娜作品的特色,“我喜欢在作品中加入这种‘不安感’,面部不安的表情、手部造型等。希望能够激发看展者的情绪,并带有故事性。”


此次展览名为“雨林的守护者”,灵感源自她的童年记忆。

尊重大自然是卡达山族信仰的一部分
汉娜是华嘉混血儿(Sino-Kadazan),经营名为Uncanny Valley的工作室。
虽然她身体上只有一半的卡达山血统,但自小对原住民的文化感兴趣。她说,卡达山人相信万物皆有灵魂——河流、石头、树木,所有事物都有生命。因此,尊重大自然是他们信仰的一部分。

“比如,乡下人会说,如果你走进丛林时不小心碰到树,你必须向它道歉;如果你在森林里说了不好的话或骂人,你也必须道歉,因为精灵在聆听。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啦。”
指着挂在墙上,名为《祭司长之眼》(Eyes of the Bobolian)的陶艺品。她解释,在原住民的社区中,Bobolian有女祭司之意,她们游走于生者与灵界之间解读预兆,守护大地而存在。

“这个面具主要致敬Bobolian,双眼的瞳孔象征超越肉眼所见的洞察力。头顶的串珠花环如同皇冠提醒世人,她承载灵界的重任,连接人类与未知的世界。”
但随着岁月流逝,充满神秘与奇幻色彩的祭司常被视为迷信。大部分的原住民亦改信基督教和伊斯兰,许多祭司老去,有心继承的年轻人寥寥无几。
“年轻人不愿意接触这类传统,但这曾经是我们的文化。我小时候在乡下长大,听了很多关于大自然的故事,比如某天在森林里发生的奇怪事件,这对我来说非常有趣。”
她常常想像 —— 若我们能看见这些灵体,它们会是什么样子?
在《祭司长之眼》底下,是名为《供奉》(The Offering)的作品。

汉娜指出,卡达山族有个习俗,即在收割稻谷前会先供奉,“像在泰国或峇厘岛看到的,那种摆放鲜花的供品。我们也有类似的,但一般上供品是发酵米酒或米饭,献给灵体。”
每一次与村民的对话,她总是被告知“灵魂只理解某些特定事物”,比如供奉。因此,透过创作《供奉》这一个作品,汉娜从灵体的视角,呈现对供品不一样的面貌。
作为器皿的陶瓷品,边缘布满尖刺,坚韧不屈,像是祭祀的米酒坛。上头浮现的面孔交织叶片,像是森林正在品尝这份祭品。
“在灵魂的视角里,作为供品米酒,或许呈现出另一种样貌,像是一份美丽的礼物。我觉得这很特别。”

跨媒体合作,激荡新火花
在艺术创作上,汉娜倾向于合作。
于是,她找来同样来自沙巴的胡玿瑄,加入串珠与编织元素。两人对雨林的想像,激荡出意料之外的火花,例如《愿望承载者》(Wishes Carrier)。

“儿时赤脚跑在泥泞田野,我手中握着蒲公英祈愿,相信风中的精灵会听见我的愿望。”此作品,便是具象化汉娜心中的记忆,上头的类似多孔菌的圆环是胡玿瑄的创意。一层一层颜色各异的色彩,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
“每一层圆环都需要逐个完成,非常耗时。像是那个最大、蓝色的圆环,我花了近一天的时间完成。”胡玿瑄在这之中,运用了刺绣和钩针等各种纺织技法,“比如这个绿色苔藓的效果,就是用钩针编织的。”

透过合作,她们希望激发起他人的灵感,展示出不同媒介共同创作的可能。同时,汉娜期盼人们能够借着“雨林守护者”展览,更了解沙巴文化。
“沙巴雨林里有太多的故事,这些都是祖先流传下来的智慧,我认为很重要,也希望能分享给更多人。”



“雨林守护者”展览资讯
展出日期:3月2日至23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下午1点至深夜
展览地点:House of OMA
15 Lorong Travers, Bukit Persekutuan, 50480, Kuala Lumpur
相关文章: 植物染 X 宗柏伸(Eric Choong)/从顶尖服装设计师,到植物染手艺人 匹克球热潮来袭 你体验过了吗? 大马版麻将Myjong Mahjong/麻将那么好玩,为什么只有华人在玩? 蕴含不同故事与寓意的福建传统美食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