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就好”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充滿了寬慰和釋然,但在我看來,它往往是逃避問題的藉口,是對現實不滿和對現實不公現象的無聲妥協。每當遇到不順心或不合理的事物,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會自我安慰“習慣就好”,彷彿一切只要過一段時間,忍耐一下,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然而,我們是否意識到,習慣並不意味著自願接受,習慣也並不總能帶來舒適和滿足,更不能保障我們作為人類應有的權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困難和不如意。如果每次面對問題時,只是簡單地告訴自己“習慣就好”,那麼我們或許會錯過解決問題的機會,甚至陷入一種自我麻痺的狀態。比如面對家裡的雜亂無序,明明自己很忙了,但家裡其他成員卻無動於衷,一開始我們可能會選擇妥協,自己整理,但久而久之,我們開始告訴自己:“沒關係,反正還是能住,習慣就好。”面對感情中的摩擦,我們也許會心安理得地說:“沒事,伴侶之間怎麼可能會沒有摩擦呢?習慣就好。”其實真正的智慧,是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通過改變或溝通去適應和解決,而不是默默承受或忽視,讓自己變得麻木,自欺欺人。到最後,我們才發現,問題不但沒能解決,甚至變得更加嚴重。
ADVERTISEMENT
在職場上,情況也常常如此。不平等的工作量、同事的敷衍了事與不負責任,甚至是搬弄是非,我們有時候會告訴自己:“習慣就好,在哪工作都一樣,職場就是這樣。”我們會選擇忍耐,不去表達自己的不滿,不去爭取自己的權益,只是默默地承受。因為這樣做似乎是最簡單的方式,不需要與同事撕破臉,不需要面對衝突。可是時間久了,我們會發現這種“習慣”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疲憊,心中的憤懣不斷積累,最終影響了我們對工作的初衷與熱忱。
對於我來說,“習慣就好”是一種消極的心態,它讓我們放棄了改變的動力。在生活和職場上的每一次挑戰,其實都是我們一次成長的機會。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我們都不該輕易妥協,我們應該要勇於改變和調整,站出來表達我們的訴求,而不是選擇“習慣”,去放任不公平的現狀。只有通過改變,我們才能得到合理的對待,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舞臺。
生活不應是委曲求全
若你問我,2025年我最想刪除的一句話是什麼,我會說,“習慣就好”。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意識到,生活不應是為了忍耐而存在,職場也不該是一個為了妥協而奮鬥的地方。我們應該去爭取更加理想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環境。人的生命很短暫,轉眼即逝,若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委曲求全,犯錯的一方不但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搞不好還會蹬鼻子上臉,更讓我們自己陷入痛苦的漩渦中。
所以,當家裡狼狽不堪無人願意收拾時;當同事沒有做好自己的本分一直在找藉口時;當有人不顧你的感受讓你感到難堪時……我們不要“習慣就好”,而是要勇敢得表達自己的訴求,不要去“習慣”這種不合理的狀況,我們都不該為這些不合理“買單”。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