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学海

|

学记

发布: 4:48pm 27/03/2025

烘培

八打灵公教中学

陈美婷

陈卓宏

胡嫣芯

潘愫恩

陈韦翰

黄婧妍

雷凯绚

谢欣恬

斯里白沙罗镇国中一校

泡芙

【专题】101种泡芙口味创马纪录 陈美婷:团队齐心必成功

图/文:陈卓宏 B38066、陈韦翰 B38068 、黄婧妍 B38052 、胡嫣芯 B38067 雷凯绚 B38070 八打灵公教中学、谢欣恬 B38065、潘愫恩 B38017 斯里白沙罗镇国中一校

大马纪录大全通过社交媒体宣布,位于八打灵再也旧区的Little Puff Bakery成功创造了“最多奶油种类”的纪录。本报《学海》学记专访该店创办人,了解她如何在短时间内制作101种独特的泡芙口味,成功挑战并摘得大马纪录大全的荣誉。

(26/3见报)大都会/学海学记专题
Little Puff Bakery 获得“最多奶油泡芙种类”的马来西亚纪录大全。

被朋友启发踏入烘焙业

谈起踏入烘焙行业的初衷,陈美婷表示,这一切源自于一对夫妇朋友的启发。她回忆道:“有一次,我们举办朋友聚会,通常大家会自带食物分享(potluck),但这对夫妇选择了一个特别的做法——教大家一起做泡芙。” 在制作泡芙的过程中,大家嘻嘻哈哈、其乐融融,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每个人都按自己的喜好装饰泡芙。

陈美婷深受启发,决定将这种有趣的烘焙形式发扬光大。于是,她决定辞去从事了15年的金融工作,追随自己的热情,开始创业之路。这也正是店名“Little Puff Bakery”中“PUFF”的由来——代表人们为了欢乐和友谊而团结起来(People United for Fun and Friendship)。

(26/3见报)大都会/学海学记专题
学记与Little Puff Bakery创办人陈美婷合照。

从无到有 再到一切

陈美婷坦言,成为全马第一的品牌是Little Puff Bakery的目标,而他们的使命则是不断创新。

“就像一句英文谚语所说:‘From nothing to something to everything’(从无到有,再到一切),这正是我们的宗旨。”

她表示,每年他们都会推出新的创意。今年,他们挑战了“最多奶油泡芙种类”的纪录,并成功入选大马纪录大全。尽管在这个过程中面临了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她希望通过这个纪录,让更多人了解泡芙的无限可能性。泡芙虽然小巧,但它的多样性和创新空间却很庞大。

“我们希望将Little Puff Bakery打造为民众购买泡芙的首选,因为与其他多元化、家庭式经营的烘焙店不同,我们专注于奶油泡芙,并且致力于不断创新,提供超过100种泡芙口味回馈给顾客。”

坚持与顾客紧密互动

陈美婷透露,尽管店铺规模较小,但他们始终坚持与顾客保持紧密互动。她介绍说:“我们会举办样品品尝活动,邀请顾客和亲朋好友来尝试我们每一种泡芙口味。”不仅如此,顾客的反馈和意见也极大地启发了她和团队的创新思路。通过不断尝试,他们将奶油泡芙的口味不断丰富和优化,让它不仅仅是甜点,更是令人惊艳的美食体验。

她强调:“我们每次都要求自己,确保奶油泡芙能够‘fit into your mouth, fit into your stomach, fit into your heart’(适合你的嘴巴、适合你的胃口,也能打动你的心)。我们要确保顾客吃到的每一口泡芙,都是我们亲自体验过、精心创作的,而不只是单纯为了创新。”

(26/3见报)大都会/学海学记专题
色香味俱全的奶油泡芙让人垂涎三尺。

视竞争为动力 乐观面对挑战

如何看待同业间的竞争?陈美婷表示:“竞争对我来说是一种动力,而且与其他店相比,我们是专利做泡芙的。”

陈美婷坦言,她只想坚持宗旨,并选择乐观面对竞争挑战。她进一步解释道:“‘PUFF’代表了我们烘焙店的宗旨:P 就是持续性(Persistent),确保奶油泡芙持续性的质量而非数量;U代表释放创造力(Unleash Creativity),要让大家知道他们不只是一间烘培店,而是能不断创新和发布新品;F代表欢乐(Fun),以及家庭与友谊(Family and Friendship),我们希望带给顾客一种亲切感,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当初在朋友聚会时那份温馨与爱。”

她还提到,创业过程中,供应链的管理和确保产品符合顾客需求是其中的挑战之一。“有些顾客会反馈泡芙偏甜,我们会把这些反馈视为宝贵的改进动力,逐渐调整我们的口味,甚至融合不同的酸甜苦辣,做出更适合大家口味的泡芙。”

她坚信,顾客选择他们的奶油泡芙,是因为相信他们的品质,所以他们要做得最好,确保味道能入得了自己的口,才提供给顾客。

顾客开心是最大的回报

陈美婷表示,在进入饮食行业之前,她从未想过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让产品真正符合顾客的口味,让顾客信任并喜爱。如今,她深刻体会到,顾客吃得开心,产品的多样性和美味能令顾客惊艳,并自发地向朋友们推荐,这就是她最大的收获和成就。

这也是她想传递给顾客的信息——让大家了解奶油泡芙的魅力,以及Little Puff Bakery的创新与独特之处,分享那份来自内心的爱与温暖。

谈及时间管理,陈美婷说:“我已经把这门生意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如何规划时间是个人的选择,时间的安排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比例问题,关键是看你是否愿意将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你自己做得开心,顾客也会感到开心。”

在饮食业获得成就感

陈美婷曾在国际公司工作了15年,学习了很多关于如何规模化、如何打造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知识。她提到:“虽然我在金融行业获得了不少经验,但进入饮食业后,我感受到的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成就感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她还透露,目前他们只有一间小店,但计划在未来开设更多分店,“只要有需求的地方,Little Puff Bakery就会出现在那里。”

领导者需保持积极正面心态

对于创业,陈美婷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想要创业,首先必须有心去做,这代表你需要全心投入、全力以赴。创业绝不是三分钟热度的事情,作为创业者,你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团队、对顾客负责。”

她认为,作为领导者,必须保持积极正面的心态,并带领团队一起努力。

“老板是指导者,团队的队长则是带领大家共同奋斗的人。”她强调,团队精神对于创业至关重要,“如果遇到困难就需提出,大家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团队精神,而不是一味指导员工。”陈美婷表示这就是她团队的其中一个理念。

马来西亚纪录大全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而是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只要团队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不可能。若有心去挑战那便勇敢去做,且要有清晰的目标,好好规划,找到对的方法和路线,而非盲目追求。

在采访途中,学记们也向陈美婷学习制作奶油泡芙的步骤。

学记感言:收获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采访陈美婷后,我们有不少的收获,其中之一就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在各个领域中都很重要,不论是老板还是员工,只要融入团队,一定会在各别领域取得非常出色的成果。

正如陈美婷所言,自己不是以老板的身分去指导自己的团队,而是以队长的身分去带领自己的团队。只有团队合作得当,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创造卓越成就。

(26/3见报)大都会/学海学记专题
步骤一:把搓好的面团放在烤盘上备用。
(26/3见报)大都会/学海学记专题
步骤二:放上Craquelin酥皮,烘烤后将会形成金黄色的外壳。
(26/3见报)大都会/学海学记专题
步骤三:放入烤箱烘烤完成的泡芙香气扑鼻。
(26/3见报)大都会/学海学记专题
最后,向泡芙内挤入奶油并放上杏仁片点缀即可完成。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2:22pm 04/02/2025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說】學記調查局02 你被新春詞考倒了嗎?

某天,《学海》编辑室传来了:“啊!才做三题,答案都错了”的哀嚎声。既然这一系列的新春词语可以难倒大人,那中学生应该也不能幸免吧……于是,我们找来几位学记,考一考他们对新春词语的认识。结果……

▍潘愫恩 :更了解春节的正规用语

农历新年来了,是时候温习一些春节用词了,而这份问卷正好在此时派上用场。关于简介部分,我认为本地华人并非在文化知识上存在滞后,而是因为长期以来,籍贯语言和本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特有的习惯,这些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改变后反而可能会失去我们马来西亚独特且地道的风味。尽管如此,学习规范的用词仍然是必要的。

关于问卷中的问题,我确实通过它更好地了解了春节的正规用词,也提升了自己对春节的认知。例如,农历日期的正确表示法和拼音,以及相关的历史渊源等。老实说,在面对众多答案选项时,我一直认为大同小异的表达方式都可以接受,但通过事后的解释,我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的错误所在,并知道了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这份问卷不仅考查我们的知识,还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总体而言,我觉得受益匪浅。

▍蔡耀恩:我真的是华人吗?

起初看到分数时,我确实有些错愕。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还算不错,但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对华人新年的认识并不全面。这一发现甚至让我一度怀疑,我真的是华人吗?

我曾以为“春节”是指整个新年期间,直到现在才知道它其实特指正月初一。许多与新年相关的传统习俗和专属名称,都是在填写问卷时才第一次深入了解。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新年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长假,它承载着更深厚的文化意义。

▍徐紫林 :原来这个字是第一声!

原本以为自己对新年的各种用词已经非常熟悉,但在填写这份问卷时,瞬间感觉被啪啪“打脸”了……

原来春节词语中有这么多讲究,有些甚至是我从小到大都用错了!就拿“正月”的“正”字来说吧,我一直以为它的发音是第四声,但实际上应该是第一声,原来自己那么多年都读错了,竟然一点没察觉!

通过填写这份表格,我对春节词语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前我从未想过这些词语背后还有那么多值得探讨的内容,但填完这份表格后,我不禁反思,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确实有些“不及格”。因此,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避免遗忘这些宝贵的传统知识,也确保自己的文化素养不再“掉链子”。

▍谢善唲:基本常识搞错了17年

一开始看到这个Google Form时,我有点懵,感觉题目太难了(我一题也不会做……感觉自己有点笨)。但我还是硬着头皮,没有看任何参考网站,迅速完成了答题。结果,点开答案后,哇,简直炸裂,错得离谱!我赶紧安抚自己的情绪,仔细查看了正确的解析。

我觉得自己的知识库实在太狭窄了。过了17年的新年,连一些基本常识都搞错了17年。这个Google Form 虽然考倒了每一个人,但也很有趣。我看了出题者林老师给出的正确解析,学到了很多东西,重新认识了新年词语的真正含义,也了解了古代人如何庆祝新年。有点小惭愧,自己没有扎实打好中华文化的根基,也对现在的孩子不了解传统文化感到惋惜。以后我一定要更加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保留我们马来西亚独特的特色。

▍赖鸣杰 :对春节的传统和习俗更了解

春节对我们华人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团聚与和谐。感恩我有机会做这份问卷。在作答时,我本以为自己能轻松完成,没想到却遇到了许多不同的春节名称和日期。每当遇到选择时,我不禁怀疑:“这些不都是一样的吗?到底该选哪个答案才对?”在充满怀疑的情况下,我最终完成了问卷。

然而,当我看到自己的分数时,瞬间傻眼了,怎么这么低?仔细检查答案后,我才发现自己有很多选项没选。通过这次的失误,我意识到自己对春节文化的了解仍然很浅薄,很多细节和背景我并没有掌握。尽管如此,这份问卷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拓宽了我对春节文化的认识,也让我对春节的传统与习俗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我还学到了许多与春节相关的名称和文化习俗,对这个重要节日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黄雯欣 :这题目不简单!

刚开始看到这个小题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华人,怎么可能连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呢?然而,当我得知连学霸学姐也只答对了2题时,我才意识到这套题目似乎并不简单。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打开题目后,我迎接到的却是深深的羞愧感——我竟然没有一题能完全确定答案!全程只能凭运气硬着头皮作答。

尽管如此,这次体验让我学到了许多平时容易忽略,但却非常重要的小知识。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真的是不合格的华人啊!

真心觉得这样的趣味小答题非常有意义。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大家忙于各自的事务,很少有人会特地花时间去学习这些知识。然而,这个“中文放大镜”的出现,帮助我们重新关注那些被忽视的小角落,也提醒我们还有许多珍贵的文化知识需要学习与传承。

▍郑余杰:激励我更重视中华传统文化

做完林智勇老师设计的“中文放大镜之别让春节开满‘错词花’”问卷,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对“春节”及相关用词的了解仍有不足。作为华人,我们习惯将“春节”称为“农历新年”,却未曾意识到这实际上反映了文化认知的滞后。通过学习“春节”和“元旦”的历史演变,我才明白,春节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正式称呼,而许多错误的用词则源于缺乏对传统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关注。

例如,“腊月三十”并非每年都有,当腊月只有29天时,除夕便是腊月二十九。而诸如“年初一”和“正月初十一”等用法也存在不规范之处。这次答题让我意识到,正确运用春节词语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关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激励我更加重视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考考你对新春词语的认识

出题&解析:林智勇(出处:《学海》季刊第四期〈中文放大镜〉)

☆ 读文小指南☆ 

(一)每道题提供正确与错误的答案选项。对的答案,括弧里打钩(✓);错的打叉(✗)。

(二)答题后,读解说。

(三)各题解说下附有答案,自行对照批改。

① 春节是指哪一天?

1.( )正月初一

2.( )除夕 + 正月初一

3.( )正月初一 + 正月初二

4.( )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② 古时“春节”是指?

5.( )冬至到正月初一

6.( )正月初一至十五

7.( )元宵节

8.( )立春

③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可称为?

9.( )除夕/ 年三十

10.(  )除夕/ 年除夕

11.(  )年三十/ 大年三十

12.(  )年二十九/ 大年二十九

13.(  )腊月二十九/ 腊月三十

☆解说☆ ①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也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几天 = 天数不多。)

1914年,

中国政府官宣:

本来称“元旦”的“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

本来称“春节”的立春日依二十四节气归位,称“立春”。

1.  ✓ 2. ✗  3. ✗  4. ✗ 

☆解说☆②

⑴ 古时立春 = 春节。

⑵ 古时正月初一 = 元旦。

→古人多以农事为业,大地回春寓意希望重生,立春节庆热闹程度远超于元旦。

⑶ 现今正月初一 = 春节

1912年,新中国政府官宣:公历1月1日 = 元旦。 

→逾两千年的“正月初一是元旦”走入历史。

1914年,中国官宣:农历正月初一 = 春节。

5. ✗  6. ✗  7. ✗  8. ✓

☆解说☆③ 

⑴【除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年除夕】≠ 中文用词。

⑵【年三十】/【大年三十】

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⑶ 农历十二月(腊月)天数非年年固定。

时而30天。= 最后一天是腊月三十

→可称:年三十/ 大年三十。

时而29天。= 最后一天是腊月二十九

→该日不以“三十”称之。

⑷ 除夕 = 腊月最后一天

腊月天数 = 30天

→腊月三十 = 除夕

腊月天数 = 29天

→腊月二十九 = 除夕

9.  ✓ 10. ✗  11.  ✓ 12.  ✓ 13.  ✓

​扫我购买《学海》季刊(完整内容请看《学海》季刊第四期)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