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进入清真寺需戴头巾,这本是常识。然而,一些人的过度反应,实际上与行动党多年来塑造的政治形象,以及该党在华人社会中长期灌输的对立情绪密不可分。
ADVERTISEMENT
最近,行动党国会议员杨美盈在斋戒月期间前往清真寺开斋,并戴上头巾,同时教导她的孩子用手进食。这一幕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网民强烈反应。一个简单的举动,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事实上,女性进入清真寺需戴头巾,这本是常识。然而,一些人的过度反应,实际上与行动党多年来塑造的政治形象,以及该党在华人社会中长期灌输的对立情绪密不可分。
过去,行动党在华社中的形象一直是“对抗巫统的先锋”,并经常批评马华“向巫统屈服”,甚至指责马华领袖“出卖华人权益”。这种论调塑造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政治情绪,使得支持者对任何涉及马来文化的妥协行为都十分敏感。
回顾历史,行动党在2006年曾公开拒绝在砂拉越州议会开幕仪式上穿上传统礼服,包括佩戴宋谷。当时行动党的立场是拒绝任何象征马来主导政治的服饰。然而,到了2008年,雪兰莪州议长邓章钦在宣誓就职时,却选择戴上宋谷,并解释说,作为联合政府的一份子,尊重苏丹的礼仪是必要的。这一举动,标志着行动党从对抗性立场向现实政治妥协的转变。
在国阵倒台前的那些年,行动党对马华的攻击几乎是铺天盖地,称马华是“巫统的跟班”,不遗余力地煽动华社的不满情绪。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这种策略不仅局限于华社。在2018年1月,行动党领袖拉玛沙米强烈谴责柔佛马赛一座已有80年历史的斯里萨克提斯里新纳卡鲁帕尔庙遭到拆除。他批评警方在行动中动用大批警力,并指责国大党无所作为。过后柔佛苏丹依布拉欣亲自介入,承诺州政府将提供替代地段重建,并与王储各自捐献10万令吉和7万令吉协助庙宇重建。
2013年,行动党也曾高调批评吉隆坡金三角穆尼斯瓦拉庙部分建筑被拆除。该庙宇部分建筑被吉隆坡市政局拆除,以腾出八尺宽的人行道,为附近商业发展项目让路。尽管发展商提供了雪邦的土地作为替代方案,但庙宇管理层因历史原因拒绝迁移。行动党趁机大作文章,指责国阵漠视少数族群的信仰,进一步激化族群矛盾。
然而,如今面对吉隆坡斯里巴拉卡里雅曼兴都庙拆迁,曾经言辞激烈的行动党领袖却选择保持沉默。过去那些敢怒敢言的声音,如今去了哪里?
相比之下,这次庙宇搬迁并未引发太大争议。首相安华的处理方式相对平稳,没有激化社会情绪。我个人支持这次搬迁决策,并欣慰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但令人玩味的是,过去总是在类似事件中高调发声的行动党,如今为何悄无声息?
杨美盈戴头巾引发的争议,并不仅仅关乎她个人,而是行动党长期塑造的政治情绪正在反噬自己。多年来,行动党利用愤怒、恐惧和对立的情绪来争取选票,令支持者对“妥协”乃至“马来文化”产生过度警惕,甚至本能地反感。
随着行动党成为执政党,它必须调整自身形象,从过去的对抗者转型为国家治理者。而这对于那些仍停留在“反巫统”情绪中的支持者而言,显然是一个难以适应的转变。
现在行动党试图展现更包容的“马来西亚人”形象,却遭到自己选民的质疑。这不仅是行动党的困境,也是整个华社需要反思的课题:我们究竟希望看到一个对抗性的政党,还是一个真正能够推动多元共存、理性治理的政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吉隆坡2日讯)行动党蒲种区国会议员杨美盈宣布,其办公室今日起发放1000令吉现金援助予受天然气管泄漏爆炸事故严重影响的甘榜瓜拉双溪峇鲁及甘榜登雅家庭,特别是屋子全毁的灾民。
她在脸书发表贴文说:“对于还在家乡的灾民,我们将安排后续发放。其他组别的灾民,我们将在收到最新数据后派发现金援助。”
她说,若有任何紧急需求,蒲种选区居民可以联络峇都知甲发展及安全委员会主席,电话为01127217445。
她说,其办公室另准备1万令吉拨款充作应急用途,以协助选区居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