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网络犯罪应从小学开始,让青少年明白,网络空间并不是无王法之地,也不是滥用高科技赚快钱的虚拟空间,这样才能扭转“玩玩高科技”的错误认知。
ADVERTISEMENT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止把全世界搞得团团转,还随时突变,一再证实计划赶不上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那些神速反应的国家,几乎被摔得焦头烂额;静观其变者反而等到一线生机。这种混乱局势提醒我们,理解别人的意思至关重要,尤其在当今网络犯罪泛滥的时代,误判别人动机可能带来毁灭性后果。
要搞清楚别人的意思,是日常生活和职场上的必修课。正确来说,明白别人的动机和目的,我们才能随机应变,制定相应计划,进而达致双赢。然而,尽管我们身处通讯发达的时代,人们却常缺乏沟通或不愿沟通,导致误会重重,纷争不断。
简言之,就是“三观”不合,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落差大。借用心理学家施瓦茨(Shalom Schwartz)的理论,人们的10种核心价值观(如自由、仁慈、安全等)若不一致,便容易产生分歧。当然,要所有人价值观完全相同几乎不可能,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异中求同,体谅与共存。当价值观与认知出现偏差,后果可大可小,尤其在网络犯罪的问题上,这种偏差可能让人低估其严重性,以致将大事化小。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以近期中学生卖深伪不雅照片事件为例,人工智能(AI)技术的普及让深伪图像变得一键即得。年轻人包括某些成年人可能觉得,这不过是“无中生有”的虚拟图像而已,无伤大雅,顶多是“小意思”。然而,这种想法低估了深伪技术的危害。受害者的隐私被侵犯,不仅名誉誉受损,甚至心理创伤。这种行为绝非恶搞,也不是网络创作,而是严重的网络犯罪。
其实外国早已有案例可循。去年,据英国《卫报》报道,一男子利用AI制作儿童性虐待影像,并在网络销售获利,因而被判处18年监禁。这是英国首次就此类行为定罪。他有时也受娈童癖者委托,用指定的真实儿童照片制成特定图像。法官指出,这跟一般的“深度伪造”(DeepFake)不同,因为他是用无辜者的照片创造新的3D角色。
年轻人轻视网络犯罪,部分原因在于价值观的偏差。施瓦茨的价值观理论提到,“刺激”与“成就”可能驱使年轻人尝试深伪或网络诈骗,以为这只是“网络游戏”或“赚快钱”的捷径。他们可能未意识到,这种玩科技的行为,会侵犯别人的隐私,伤害尊严,甚至触犯法律。
根据武吉安曼商业罪案调查局数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16日,全国共记录了1万零218起案件,损失总额达6亿5530万令吉。当中以假冒网络情人的“爱情骗局”和假投资计划居多,许多受害者因误信网络骗子而损失毕生积蓄。
我认为,防治网络犯罪应从小学开始,让青少年明白,网络空间并不是无王法之地,也不是滥用高科技赚快钱的虚拟空间,这样才能扭转“玩玩高科技”的错误认知。
年轻人涉及网络犯罪和高科技犯罪,肯定不是小意思,绝对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国盟的扩张战术已经走到了尽头,撞上南墙。要支持国盟的马来选民,几乎已经全部转向了,剩下的并不卖国盟的账。马来支持率已经到顶,华人票却拿不到,国盟陷入了自己制造的困局。
亚亦君令州议席补选成绩出炉,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各方皆从中解读出有利于己方的正面讯号。
国阵巫统候选人尤斯里以5006张多数票击败国盟和社会主义党候选人,相比2022年大选时的两千余多数票,可谓是暴增。
国阵∕希盟庆祝胜利,各人纷纷唱好国阵∕希盟合作模式。希盟成功“转移”选票给国阵,让国阵在华人票仓冷水河新村取得压倒性票数。这足以说明国阵+希盟的模式奏效,在非巫裔占一定数量的选区,可说是所向披靡。
而败下阵来的国盟∕伊党候选人也没有“输”,因为已“成功”阻止国阵拿到1万8000票。
另外,伊党也守住了自己的基本盘。上届选举,伊党在亚亦君令得票6812张,此次补选在国阵∕希盟联手夹攻,以及投票率下降的情况下,仍能获得6059票,难道不是一项“成就”?
伊党署理主席端依布拉欣更宣称国盟不但保住基本盘,也吸引到非巫裔选民。
至于社会主义党候选人白华敏,更是虽败犹荣。上回大选,白华敏披甲上阵,在激烈的五角中,成为炮灰,只获586票,痛失按柜金;这一次,重作冯妇,竟在投票率低迷下,逆流而上,取得1106票,实现票数翻倍暴涨的“奇迹”。
在西马半岛,第三势方向来不成气候,如今社会主义党在国阵∕希盟,以及国盟两大阵营的围堵下,还能突围赢得逾千票,表现可谓突出。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结果,整个选战打下来,似乎没有真正的输家。
政治人物擅于放大有利于己的部分,忽略不利讯息,这种只注重阳光面的积极心态,无助于政党的改进。
换个角度看,这场补选其实揭示了各党的隐忧,问题是,他们愿不愿意正视。
国阵∕希盟的所谓的“大胜”,掩饰不了选票流失的现象。若以国阵和希盟在2022年大选的得票计算,巫统候选人尤斯里不该只获得1万1065张票。另外,白华敏的票数翻倍,是来自于希盟非巫裔选票,尤其是印裔选票。若团结政府不采取行动,挽回非巫裔选民的心,接下来的选举,会有更多原希盟支持者,转投第三势力,或者干脆不投票。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党的票数虽大增,但这大多都是“抗议票”,并非真心支持该党。而且,即便取得逾千票,距离胜出,还有八千里。第三势力仍不成气候,别因为一朵蔷薇的盛开,而误以为春天到来。
至于国盟∕伊党,则应从补选成绩中窥见战略的局限。守住基本盘,乍听之下,感觉还不错,但这却是对国盟的“当头棒喝”。
国盟尤其是伊党,成功攻下巫统多个地盘,取代后者成为马来人的首选。2022年大选,国阵与希盟组成联盟,巫统与行动党的合作,成为炒作的议题,而国盟则沿续种族政治操作,侵蚀巫统的基本盘。而在亚亦君令补选,国盟的策略竟然失效,完全撬不动巫统的支持者。
这意味着,国盟的扩张战术已经走到了尽头,撞上南墙。要支持国盟的马来选民,几乎已经全部转向了,剩下的并不卖国盟的账。这次补选,国盟几乎是“All In”,只攻马来票,所以才一再炒作养猪场课题,而结果证明这种策略的边际效应已渐趋向“零”。
马来支持率已经到顶,华人票却拿不到,国盟陷入了自己制造的困局。
以上的分析,也许不受欢迎,但却可能更真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