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膝關節炎困擾著大馬一些長者,影響了他們的日常行動與生活。膝關節置換術則給予了這些長者希望,讓他們無需長期服止痛藥,也不用靠輪椅代步,生活更獨立,也更具品質。
膝關節炎的發生是由於膝蓋軟骨反覆受到施壓,而面臨磨損和撕裂的一種情況。它通常發生在年齡較大的人群中,也稱為退化性膝關節炎。
Bukit Tinggi Medical Centre(BTMC)骨骼矯與創傷外科專科蘇達明醫生表示,膝關節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退化,關節周邊的肌肉組織也會慢慢萎縮,變成僵硬且沒力。
隨著大馬人口老齡化情況越來越嚴重,膝蓋關節炎患者也越來越多。
“沒有數據顯示哪個性別比較容易患此疾病,但透過觀察,前來就診的女性稍多。或許是女性更年期後,雌激素分泌變少,從而導致骨骼老化更快。但一些從事建築施工的男性,退化程度也是很快。”
膝關節炎分原發性與繼發性
蘇醫生透露,患上膝關節炎對生活影響很大,患者會因為疼痛,導致行動不便,進而影響日常生活。
“膝關節炎分成兩種,原發性與繼發性。前者通常找不出原因,一般由基因所導致;除了發生在膝蓋,其他關節也會發生。後者則是因為姿勢不正確或曾受過傷等各種不同因素導致關節磨損和退化。”
“導致膝蓋關節退化有幾個原因,其一是肥胖,因為體重過重壓迫關節,導致其受損。”
此外,工作性質需要長時間站和蹲者、喜歡進行劇烈運動,如打球和爬山者,又或是不正確的姿勢,如喜歡翹腳、盤腿者,關節消耗和磨損會更快,進而增加膝關節炎機率。
蘇醫生指出,膝蓋關節炎一般分成三個階段,初期、中期和晚期。初期病人一般沒有症狀,就算出現一點不舒服、走路有點聲音,患者也不以為意,普遍上不會求醫。到了中期開始出現關節疼痛、關節周圍僵硬等症狀後,患者才開始尋求醫生幫助。
“但一般前來尋求專科醫生幫助的患者已是晚期,不但走路疼痛,膝蓋也出現扭曲和歪曲現象,吃藥已無濟於事。”
改善飲食 減少體重 適量運動
蘇醫生表示,膝關節炎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疾病,一旦確診後,就只能不讓他繼續惡化,無法根治。
對於輕微症狀的患者,他建議通過減肥減低對關節的壓力,再搭配上適量運動鍛鍊肌肉,避免因年紀增長而導致的肌肉僵硬。
醫生推薦的鍛鍊方式包括進行瑜伽拉筋,或進行一些對膝蓋沒有太大傷害的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物理治療等。
“除了適當的運動,飲食也需要稍微注意,尤其是有尿酸問題及過重者。”
蘇達明醫生也建議患者可以服用葡萄糖胺(Glucosamine)。擁有30至50年曆史的葡萄糖胺是傳統的關節保健品,有助於舒緩關節退化速度。
但他強調,保健品只能延緩關節退化程度,並不能阻止關節隨著年齡增長而退化。
另外,蘇醫生也透露,有些專科醫生也會通過為患者注射玻尿酸(Hyaluronic Acid)以減緩關節的磨損程度。但這種治療並不適合所有患者,如類風溼疾病、紅斑狼瘡症、尿酸患者。
嚴重者需進行膝關節置換術
無論如何,蘇達明醫生透露,當患者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時,醫生將建議患者進行膝關節置換術。
“第一種情況是,當患者進行X光檢查被診斷為第三和第四期膝關節炎,膝蓋軟骨已消耗至非常嚴重,無法靠藥物控制病症。”
“第二,膝關節炎已影響到患者日常生活,比如膝蓋歪曲和疼痛導致行動不便。最後則是患者需長期服用止痛和消炎藥。”
手術成功率高
蘇達明醫生披露,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已有60至70年曆史,且技術越來越純熟,手術成功率高,因此在現今社會中已越來越普遍。
“手術成功後,患者的關節將被調整好,能站、坐,能不能蹲因人而異。他們的關節不再疼痛,無需繼續吃止痛藥,不用依靠輪椅代步,生活更獨立。”
無論如何,蘇醫生披露,人工膝關節平均只能耐15至25年,最高能耐30年,但也取決於患者的使用程度。
“手術後,患者進行簡單運動是完全沒問題的,但如果要讓人工膝關節更耐久,手術後不建議做過多劇烈運動,且要保持標準體重,因為激烈運動或過重除了會加速磨損人工膝關節,還可能引起一些併發症。”
蘇達明醫生也提醒大家,如果面對關節問題,應尋找骨科醫生意見,對症下藥解決問題,避免亂吃藥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併發症。
“別等到需要依賴輪椅代步後才進行手術,那時肌肉已萎縮,成功率較低;即使手術成功,肌肉可能還是無力,必須進行物理治療。”
他也建議大家別隻進行單一運動,反之,應適量地每天進行不同組別的運動。雖然關節老化不可避免,但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延緩關節的退化程度。
“膝關節置換術已相當普及,許多骨科專科都已掌握此技術,而且人工膝關節在設計上也有很大的改進。”
蘇醫生披露,膝關節置換術對嚴重的膝關節炎患者來說是一大喜訊,也是一個新希望,因為它將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KKLIU 1427 / EXP 31.12.2026